这有彭邦桢的诗作证。“因而我每天饮茶,恋茶,以及渴想它的血液/从西湖想到龙井,从福建想到铁观音。而茶/也就是这么一种龙涎,一尊观音。啊,因而/我想登华峰,与它在千叶上扬花”(《茶经》);“雪展在他的面前很广,他无法把雪/走遍而后回来,似乎他已满足,而后/又手捧一把雪像是手捧故乡”(《悲雪》)。
一把雪、几片茶叶,岂只是触动人们的记忆,更是摇撼人们的灵魂。只因这一把雪、几片茶叶,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啊!
五
花貌足倾城,纵云寻乐一为甚;
鼓声能作气,孰谓重敲再必衰。
这是彭邦桢先生十五岁时为村里请来的黄陂花鼓戏班子而写的对联。短短一副对联,且将台上演员的“花容月貌”和伴奏锣鼓的“一鼓作气”状写得活灵活现。仅从此联就知先生求学伊始不仅沐浴于唐诗宋词的古朴光泽中,而且也深深顿悟了唐诗宋词的音韵意象。几十年后,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尽管他以满腔真情致力于现代诗写作,我们仍然可从他早期的诗集《载着歌的船》、《恋歌小唱》、《花叫》到后来赴美后创作的诗集《春兴》、《冬兴》、《十二个象征》和《巴黎印象之书》等现代诗中,体会诗中依然流露出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彭邦桢先生少年时披肝沥胆的身心投入,业已使古典元素成为他诗歌创作濡沫一生的精神传承。
传统是源,也是流。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光大流。没有源,何以流,又何以有海纳百川的烟波浩渺、气象万千?!
六
美,是人们积极生活的形象显现。生活一经酿成了诗,就产生了美。而生活中无处不是诗,无处不是浓郁的诗意美,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故乡大彭家湾,故乡淳朴自然。故乡依山/傍水,故乡积翠盈妍。而它就是这样人家/常与烟波云岫毗连。最是虬松拔地,劲柏/参天,要是冰封雪掩气象更鲜”(《故乡样子》);“英英潺潺:草生原上、草生山际、草生/水湄。青青勃勃:凡是生草的地方就必/生花木,又必生禽兽。当草生万物之时/那里就必生人逐草而居”(《春草》);“伊丽莎白,在大猫餐厅/今夜我们该饮波尔多红酒吧/你看这酒色多像玫瑰,多像血液、多像歌德的少年维特/而这酒还是十九世纪的情调”(《大猫餐厅之夜》)……
彭邦桢走到那里,他就歌吟到那里。他吟唱祖国的山河美、吟唱大自然的花草美、吟唱人类的生活美。诗人总是着力表现景致中的情致和物象中生命的内心景观,力求透过现象揭示深刻的本质——故乡、自然、人类的美来自于富有爱心和创造力的生命。
什么是诗人呢?诗人就是“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高尔基语)。
一句话,世界不能没有诗人,生活不能失去诗意。
七
彭邦桢是诗人,也是军人,自然有军人的血性。
早年在台湾新诗创作活动中,他旗帜鲜明,既不同意纪弦“横的移植”之说,也不大赞成覃子豪等结社与纪弦“现代派”对抗,故未参加任何诗歌社团,亦不为任何一方写稿,而是自创写诗路向。他既不随心所欲玩弄小技巧,故意标新立异,执意将诗写得晦涩难懂;也不拘泥于古典诗词的传统美学;而是注意汲收古典诗词之精华,来熔铸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增强作品的内蕴厚度,又从历史文化蕴藏的深层次来探寻爱人、爱国、爱中华民族的主题。他后期的诗作,诸如《十二个象征》、《清商之恋》、《清商之兴》、《清商之风》等创造的十四行体,这种诗体既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吸收了艺术营养,又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同时又大量吸收西方现代诗的艺术元素,采用象征、隐喻、通感等等,“用血从荆棘上换取玫瑰,有灵犀自花唇上听得花叫,用韧性和勇气拍遍栏杆,缔造诗象的长城,由兹叩响诗中真理的寂寞之音”(赵国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