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文人,大多浪漫多情,平凡的萧珊凭借什么魅力,让巴金爱了她一辈子?
她比他小13岁,性格活泼,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他们俩最初是笔友。那时,巴金已经成名,慕名向他求爱的女子不计其数,但是不知为何,他都不为所动。在众多来信中,一个女孩的信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女孩刚满18岁,来信附有一张照片,照片背面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
女孩笔迹娟秀,言辞不多,却字字热烈。
他们俩通信大半年后才相约见面。见面是女孩提出来的,她想见见这个当时已经因为《家》而走红的大作家。
这个女孩就是萧珊。
在新亚饭店的包厢内,他们一起吃了顿饭,相谈甚欢。此后,除了鸿雁传书,他们也经常见面。因为年龄的差距,巴金最初只是把她当成一个小友,并未胡思乱想。如果不是萧珊坚持,他们最终是不会走到一起的。
经过8年的等待,巴金问她:“你可考虑好了,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萧珊甜蜜地笑了,她终于等到了。
他们结婚了。婚房是借朋友的木板房,却不妨碍应有的浪漫。他们给朋友发了“旅行通知”,换了汽车又换邮车,从桂林到贵阳,蜜月欢愉难忘,他们始终牵着对方的手。她对他说:“以后不准再叫我小女孩,我已经是您的妻子了。”
但是,做他的妻子却是如此艰难。在后来的“文革”中,巴金被批斗,萧珊也跟着受苦。如果这时她选择离开他,他不会怪她。可是,她宁愿承受那么多痛苦,也不愿离他而去。
她被派去扫大街,挨过铜头皮带的抽打。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下,她先于巴金倒下了。
她缠绵病榻很长时间,才被查出患了肠癌,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脏了。
这时,巴金才获准去照看萧珊。在她的病床前,他悲伤异常,拉着她的手。她看着他,凄凉地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
她不想离开他,怕自己走了,没有人照顾他。可是,她身不由己。
他们从相识到相爱,从抗战到“文革”,一路走来,在种种磨难的考验下携手28年,什么样的苦楚他们都可以承受,但却无法对抗死神的降临。
萧珊弥留人世的最后5天,巴金不断重读《马克思传》,因为这本书里有燕妮辞世时的描写。马克思说,燕妮的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大,更美,更亮。巴金也看到,萧珊离去前,她的眼睛很大,很美,很亮。
萧珊辞世之后,巴金好久都回不过神来。以往,他会用笔把内心的痛苦写出来,可是这一回,他发现自己竟然不能够了,坐在书桌前好几天,却无法写出一个字。这时,他竟然希望人死后有鬼魂,这样有一天他还能再见到她。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那个在他最美好的时候爱着他,在他处境最艰难的时候也不曾离弃他的女人,让他觉得,和她相伴一辈子也不够。
他抱着她的骨灰说:“这不是萧珊最后的归宿,我死了以后,将我们俩的骨灰放在一起,那才是她的归宿。”
爱上一个人很容易,但爱一辈子却很难。他们用忠诚与付出,酿出了那一瓢共饮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