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春运时期的上海火车站,人潮如织,正是外来务工人员返沪的高峰期,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人们带着大包小包从出站口涌出,暮色下的火车南广场灯火通明,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正播放制作精美的时尚广告,而广场上放眼望去,全是黑压压的脑袋。
有着古铜色肌肤的农民工总是比较显眼,他们多数是成群结对,带着偌大的红色、蓝色条纹的蛇皮口袋,拖着行李铺盖甚至锅碗瓢盆,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地向前挪动,有人出了站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茫然地回头张望,用家乡话大声地招呼自己的同乡,有人累了,就找个角落歇下,倚着行李,或坐或躺。
返校的学生们背着书包,拎着临行前爸妈硬给装上的特产,匆匆地出了站台,直奔公交、地铁站台。
工薪一族拉着旅行箱,挟着精致公文包,埋头急走。
还有许许多多看不出身份,认不出职业的人,面目模糊地编织成庞大的人流,一夜之间,他们便如水滴入海,溶入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
出站口不远处就有警车停在那里,红色的警灯不停地旋转闪烁,穿着整齐制服的协管比谁都忙,一边要疏通人群,一边不时地要应答各种口音的询问。不远处,几个穿绿色军装的小伙子站成一排,他们还略显青涩的脸上已经冒出汗珠来,但并没有显出不耐烦来,尽心尽力地维持着秩序。
更远一点的地方,就会发现人群中散着一些人,他们站定在汹涌的人流中,向每个路过的人凑过去,嘴里不停念叨着什么,仔细听就会发现,他们不停重复的单词是:“发票、发票、发票……”
冷不丁地,还会有人拿着花花绿绿的图片闪到跟前:“名牌包包,LV的,要吗?”或者“手表,手表要不……”
再往前走,还会被贩黄牛票的、住旅店的、帮运行李的、开黑车的、发小广告的等等各路好汉围追堵截——火车站是一个城市与外界的接口,引车卖浆,担夫走卒,鱼龙混杂,民生百态,莫不淋漓尽致。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