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全,扬子石化乙烯装置的检修工人,共产党员。这个故事发生在32年前,那时赵家全40歲左右,外地人。他没有给我们留下更详尽的其他资料,他也没有高大形象,没有豪言壮语,可他以一个普通工人的本色,诠释了一个今天读来仍令人动容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隶属中国石化的扬子、上海、大庆、齐鲁四大乙烯的建成投产,在中国“四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是一枚枚举足轻重的棋子。扬子石化30万吨乙烯定于1987年7月建成投产,就在相距投产仅7个月的1986年冬天,装置、机泵的试车运行正进入紧张的阶段,如果有一台关键设备或机泵“卡壳”,投产将不得不延误,而代价是一天一百万元的损失!
这个并非杜撰的故事,就发生在1986年的冬天。
那天,正下着大雪,收发室的姑娘小尹喘着气冲进乙烯车间办公室,把一张纸往主任手中一塞:“加急电报!”话音未落,主任的心就“扑通扑通”地狂跳起来,瞧这丫头火急火燎的样子,准没好事!
主任用颤抖的手抽出电报一看,突然愣住了:“哎哟,这是赵家全的!”她心慌意乱,说了声“糟”,拉开门就往外跑。
路上大雪纷飞,百米光景的路,主任就成了雪人,她带着一股寒气,闯进了厂房。
厂房内,十几个人围着一台解体的压缩机正在抢修,正是这台压缩机,在试运行时发生了故障,如果不能及时维修好,后果十分严重。
“老赵呢?”主任着急地问身旁一个小青年,“你们班长呢?”
这当口,人堆中有一个人,正俯着身,用聚光灯检查着关键部件,那人正是赵家全,他听到声音站起身来,问:“啥事儿?”
主任朝着老赵扬了扬手中的电报纸,说:“加急电报,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