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人事

 
小城人事
2022-02-13 10:46:48 /故事大全

作者简介:

张建春,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肥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在《清明》《安徽文学》《长江文艺》《北方文学》《文学港》《厦门文学》《短篇小说》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出版有《心旅》《一朵故乡的野花》《边缘行走》《未修剪的村庄》等文集,多篇作品被选入年度读本。

疯子安

带着一身土味进城,十岁的我,碰到的目光多是怪怪的,刀子样剜人。估计也是土,土得腥气。破破烂烂的衣服,还是土布染上蓝或黑色的。赤着脚,不分场合去踩。头发刚理的,乡里的剃头匠一月一理,也是马桶盖式,一绺头发顶在头上。土,成为十岁的我最亮记号。

小城虽小,却排斥乡下人。不安、羞愧,我在人流中寻找缝隙,随时想钻进去。缝隙找到了,是个被我称之为安姨的人。安姨对我笑,见面就笑,笑得我心里熨贴。她不止一次地摸过我的头,我的顶着马桶盖的头。安姨手轻轻的,在我的头上游走,临了时,总要重重地按上一把,似在说话。但也仅是如此,她一言不发,对我怯怯的一声“安姨”的招呼,从来没见答应过。

在我眼睛里,安姨是小城不多的美好之一,之二还真的找不到。安姨的美是她漂亮、周正的脸,高挑的身材。安姨的好是她的笑容,真切的笑,没有虚伪劲。还有她的一双手,在我的发棵里走,不急不缓,从不怕乡间藏下的虫子,咬伤她的皮肤。某些瞬间,安姨就是我的母亲,在她的瞳仁里能看到我无助的影子。

安姨和我家住在同一个巷子,都是低矮陈旧的房子,只不过她家的门楼高些,门也厚重得多,不像我家门户低矮,门风一吹就破了。我曾在她家的门前徘徊,盼望安姨邀我去她家,让她的笑吹去我周身的尘土,但我一次次的失望,除去她的笑和摸摸头,就什么也没有了。

我因为安姨,在小城留下了头上的第一个伤疤。放学回来,几个半大小伙子在巷口,围着安姨掷石块、吐唾沫,我冲了上去,安姨没事样地笑,揪着头发,眼睛盯着一个方向,落目处,一株石蕨在砖缝里绿得戳眼。我不管不顾地扑向几个半大小伙子,拼命护住安姨。几个小伙子把矛头转向了我,我抵抗,拿出在乡间打架的所有招数,结果我被打在了地上,马桶盖头也开了瓢,鲜血直流。我听到一声声哄叫:疯子安,乡巴佬也护着,劈死你!

安姨安静,她仍是对我笑,手指在我头上行走,只是双手沾满了我的鲜血。我第一次听说安姨是疯子,疯子安。我不相信,乡间也有疯子,可疯劲完全的不一样。

我开始关注安姨,终于发现了她的不一样。安姨家的门始终是紧閉的,似乎永远只有她一人。开了门,她闪出,之后就直奔小城唯一贯城而过的马路边,来回不停地走,嘴中念念有词,却始终没有声音。她也有举动,就是面对奔驰的不多的车辆挥舞双手,又指代不明,叫慢或者叫停,多少都有些这方面意思。

我问过母亲,安姨是否是疯子?母亲默许。为什么疯了,母亲摇头,眼里有不忍回答的成分。我又问,安姨的家人呢?母亲一巴掌打过来,说,你这孩子真是的,打破砂锅问)到底,我也不知道。

那些天,我一再担心,安姨吃什么,开门关门一个人,不吃不喝会饿死的。为安姨我几乎和巷子里的孩子全闹僵了,甚至包括巷子外的孩子,其中为首的是放子。放子皮肤黑,外号叫黑皮,他带着一帮孩子打打闹闹,就剩下上房揭瓦了,对安姨更是碰到就动手,砸砖、吐唾沫,言必疯子安,他倒像个真正的疯子。安姨不管这些,她就是笑,对着放子一帮人,没事样冲出包围,快速地走上小城马路边,车子来了挥动双手,做着固定的动作。我护着,头上、身上无疑又增添了不少伤疤。

有一天安姨死了,她被一辆带挂的解放大卡车撞飞了。事故来得突然,安姨叫慢叫停的手势没起作用,放子等一帮孩子打闹过于专心,放子横穿马路,大卡车冲过来,安姨也冲了上去,放子被扑出,安姨却被解放带挂撞出了八丈远。

那天,我哭着走进了安姨家,放子等一伙也随着。安姨的家阴沉,但干净,明眼处,有一张放大的照片,十来岁样,和安姨像,都说是安姨的儿子。放子被他的父亲罚跪在安姨的遗像下,一跪就不起来,半天过去纹丝不动。

安姨的疯终于揭密,简单,她十岁的儿子懂事,牵着安姨过马路,被醉驾的车子撞死了。安姨自此疯了。丈夫离家出走,生死不明,只剩下她一人和挂在嘴角凝固的笑。

一个谜我仍解不开,有天半夜我从梦中惊醒,当然是关于安姨的梦。我忙不迭地问母亲,安姨一个人吃什么?母亲怔了下,摸着我的头,说:傻儿子,疯子有疯子的方(办法)。我看到了母亲眼角的泪,晶晶的亮。

我从不以为安姨是疯子,不久放子等一伙人也认可了。我随之成了小巷孩子们的头,我的土气开始在小城弥漫。

裁缝李

裁缝李是我的表叔,和我家不远不近地走,喊我奶奶舅妈,见面时喊得亲热,身一转,估计也就忘了。表叔在小城算是混得好的,有班上,在被服社能裁会剪,缝纫机踩得熟练,是手屈一指的大师傅。下班了,手艺不闲着,隔三差五接活,赚个小钱,家里的日子就比別人家滋润得多。

表叔在小城有名,手艺好是之一。常见他在小城不多的巷子里走动,极瘦极高的人,肩上搭副皮尺,手中捏把剪子,耳上夹块画饼,剩下的一只手,或左或右铁定掐着根烟,找上嘴吸得滋滋响。

裁缝李烟瘾大,醒来三根烟,烟吸足了起床来,之后的烟就不断火。他自己说,一天三包烟,两根火柴。伤烟,不费火柴。烟不在乎好与坏,能冒烟就行。他自己抽烟多是老九分、玉猫或丰收牌,好在有额外收入,也不伤家中生活的筋骨,吸便吸了。

表叔由烟而干瘦,干巴巴的,似乎身上没有水分。干巴巴的表叔,却有与身材不匹配的好手艺,一块孬好不论的料子,抖落几下,就能裁出一身好衣服。日子苦,衣服还得穿,不能光屁股干活,露着肚皮过冬天。逢年过节,表叔忙,忙得没闲工夫说话,但,烟截然要叼着的。表叔有绝活,一根烟抽完,烟灰完整地和烟屁股黏着,绝不会滴星点在料子上。

裁缝李的缝纫活样样精,精中的精活是雕皮袄。那些年,小城一阵风,略上年纪的人,喜欢穿皮祆。皮祆用狗皮雕,上等是黑狗皮,雕好了油光黑亮,穿着暖和,略有闪失,会暖得出鼻血。狗在小城吃香,也因皮祆走背运。春天养狗,冬天杀,不为吃肉就为皮。小城为之出现了套狗一族,剥下皮,肉扔了,皮能卖上三五元。

硝好的狗皮,大多集中到了表叔家,几乎一个冬天,裁缝李的家都飘着狗皮味。表叔埋头干活,活干得慢,雕皮祆讲究头大,狗皮不规则,得拼拼凑凑,一张狗皮一件祆,一失手,袄就变成了皮背心,不好交待。表叔没曾失过手,但找上门来吵事人还真不少,不为別的,为找自家的狗,活狗变成了皮,一找一个准。不过找着也就找着,不关裁缝李的事,他低头干活,吵急了抬头,递上一根老九分烟,事多就了了。

表叔出名的又一原因是表婶。表婶原是剧团演花旦的,爱穿花衣,三下五除二就和裁缝李好上了。表婶漂亮,表叔干瘦,如若一支鲜花插在牛屎上,小城人惊呼。但表婶有后眼,不几年帝王将相不让演了,一杆子下放到农村,只能靠着裁缝李吃喝。亏竟没吃多少,还是花枝招展的,风一阵来,雨一阵去。

裁缝惜乎布,裁缝李尤甚。挂在嘴上的话,量体裁衣。表叔还有一句话,量屁股做裤子。为他的原创,却闹了场风波。小城的长官夫人,慕名上门,要做一条三合一(一种化纤布料)裤子,表叔当然上心,左量右量,到量腚围时,可能皮尺拉紧了,夫人大怒,非说裁缝李捏她屁股。

帽子不大不小,调戏妇女。表叔第一次嘴上不能叼烟,被关进了黑房里。亏了表婶,她疯一样闹,记得最经典的话是:她的脸还没我屁股白,裁缝李会捏?!言下之意,是夫人的屁股没捏头。事不大不小地闹,表叔被关了几天,还是放了,一圈人都感到无味。冬天又到了,皮祆要雕,小城人还真等不得。

奶奶七十岁那年,令我们去找表叔。裁缝李来了,奶奶让他做老衣。老衣三腰五领,白色和染黑的土布,看着难受,有种淡淡的悲哀。表叔做得虔诚,精心地裁,一针一针地缝,奶奶在一边,倒是安静得很。我凑上前,主要是看表叔,他全神贯注,淡蓝的烟雾绕着头发,我发现表叔口嘴的烟在打转,一根烟从左口角到右口角,一个来回,烟恰就剩了个屁股。我暗地称奇,又突然发笑,表叔的手尖而灵巧,若真是捏人屁股,一定尖细地痛。我捂着嘴,跑得远远的,笑得喘不过气。

奶奶活了很久,年年翻晒老衣,就会又一次想到表叔,裁缝李。

裁缝李的最后一套衣服是给自己做的,三腰五领的老衣。据表婶说,他把人都赶走了,关紧门、闭了窗户,整整又裁又缝了七天七夜,

送吃送喝,半步也没走出。不过七天七夜没抽烟,空气清净得很。

走出房間的表叔,又瘦了一圈,风一吹倒下了,再也没爬起来。表婶率儿子们给表叔穿老衣,故事来了,三腰五领的老衣精致,却是纸缝的,纸当布料,牛皮纸、光林纸、麻草纸,五花八门……

裁缝李给人做了一辈子衣服,临终穿了自己做的老衣,却是手指一捅就破了,小城人议得多,但还是排着长长的队送灵。正是冬天,一些狗比往年欢快。

打铁张

小城有趣,把铁匠称之为打铁的。打铁的比铁匠好听,有动感。

世间三大苦差事,打铁、撑船、磨豆腐。小城属岗区,一条浅浅的河,少见行船,有船也张着风帆,撑船的仅是把舵,激一些浪花便远去了。磨豆腐总在黑夜,难见一面,倒是记下了一首歌谣:咕噜噜,咕噜噜,半夜起来磨豆腐,磨豆腐真辛苦,吃肉不如吃豆腐。豆腐好吃,看人吃豆腐牙齿快,小城人挂在嘴边。打铁却是常见的,叮叮当当,铁和铁碰撞的声音清脆。

小城虽小,铁匠铺好几家,一间破房,一座火炉,一个铁墩,一架风箱,一堆破铁,蹴着一两个打铁的,便是了全部。铁匠铺有生意,没见炉火熄过,没见打铁的人歇过锤子。如果有一种声音在小城长年穿越,肯定是打铁的人发出的。

打铁张是小城吃打铁饭人之一。

打铁张五短身材,圆盘脸,光头锃光瓦亮,眉眼却是善意的。算来他是我的叔叔辈,同姓同宗,不远。不用说,我跑得勤。跑得勤不代表我待的时间长,打铁张的铺子太破,风箱扯起,炭火熊熊,整个铺子就是一个大火炉,加之叮当声不绝于耳,震得耳膜痛,十个铁匠九个聋,准得很。

去打铁张处有一好处,能踅摸到吃的。打铁张不小气,他的炉边,烤着山芋、马铃薯、花生、黄豆,喷喷香,去了,打铁张总是抓上几个,烫,在手上颠来颠去塞给我,尽管少,也能香香嘴。

除了馋嘴,打铁张的手艺引人。铁匠铺不外乎生铁锻熟铁,打些锹、锄头、镰刀等农具,家用的锅铲、菜刀也顺带着打,铁匠玩铁和木匠对付木头差不多。打铁张样样精神,左手拿钳,右手持锤,烧红的铁,在他钳锤下,如盘熟的泥巴,敲敲打打就是一像模像样的物件。铁匠们自有拿手活计,生铁补锅,各有各的本事,或锹或锄,打得精巧。打铁张的拿手好活是刀,菜刀、镰刀、斩刀,没有不锋利耐用拿着顺手的。

模样好靠手巧,锋利就靠绝招了。我喜欢看打铁张打刀。烧红的一砣铁,夹在了铁墩上,他左右瞄瞄,就开始下手,左手钳,右手锤,敲击声密密仄仄,不一会成砣的铁变薄,再夹入炉中,烧红,又击打,如此三番五次,一把刀大致就成了,剩下就是淬火开锋了。打铁张一般三把刀一起打,流水线样走流程,有条不紊,顺顺当当,省火、省时。铁在打铁张的手下听话,想方就方,想圆就圆,厚薄均匀,俊溜溜的好看。

淬火打铁张是集中做的,好几年都是我配合着,他把我喊到铁匠铺,塞上烤熟的山芋,堵上我的嘴,再关上铺子的大门,把一溜刀子烧红,排成阵,让我脱了裤子撒尿。吃人嘴巴短,我也乐意做,对着烧红的刀子一阵猛尿,嗤的一声白雾升腾,一股怪怪的味跳起。打铁张一旁高兴:大侄子尿得好。打铁张对我说,童子尿发旺刀,开刃后割人蛋连血也不淌。边说边比划,吓得我赶忙拉上裤子,生怕他一时兴起,拿我的蛋做验证。

这是一个秘密,打铁张要我严守,否则烤山芋、花生吃不成,还会用他开刃的刀,割我的蛋蛋,试试可淌血。每在这时,他就会拿起一把开刃的刀,刮着自己的光头,发屑四溅,本来锃亮的头更加耀眼了。我守住了这个秘密,也让打铁张的刀,牢牢地稳住了阵脚,在小城众多的人,为拥有一把打铁张的刀而骄傲。我暗暗得意,骄傲个鬼,刀上沾着我的尿呢。

我也有不愿意的时候,无尿,尿不上几滴。打铁张一把揪住了,他的力道袭来,胳膊上的肉如铁,硬硬地钳住,逃是不可能的。他让我吃花生、黄豆,嘴干了喝水,不久一泡大尿就来了,足以喂一溜烧红的刀子。

后来出了件大事,打铁张一夜间在小城消失了。打铁张拐走了本家的他的侄女,侄女还是双腿不灵便的残疾人。

打铁张本是一人开铺的,忙前忙后,屁颠屁颠的,手艺好生意多,就请了本家的侄女二芝來拉风箱,二芝残疾,也算是给碗饭吃。打铁张三十大几光棍一条,不知怎么的就好上了,二芝有了身孕,不跑藏不住丑。

小城有了话题。要想学得会,就跟师傅睡,二芝算是学徒,睡就睡呗。主要是乱伦,没出五服的侄女,讲得多,一门姓张的人在小城抬不起头。

二芝的父母起头,十多个张家的汉子一哄而上,抄张打铁的铺子。铺子里空荡荡的,铁墩不见了,废铁、钳锤消失了,只剩下炉子半阴半阳地亮着,还是热得流汗。那时,我已不再为打铁张撒尿淬火,据说岁数大了,尿没劲,他早找到了代替的人。

许多年后,打铁张回到了小城,随着的还有二芝和文静的儿子大望。小城又是一轰动,打铁张仍是五短身材,站着如坐地炮。

老铺还在,打铁张费了心思,翻翻建建,立起了三层小楼,打扮一番,干老本行,打铁,但挂了新招牌,叫“望铁艺术公司”,招兵买马带徒,专做铁字,大望设计,打铁张指导,一时间生意兴隆,成为一绝。

这时我已经在省城报社工作,受命采访。果然有品味,铁字个个有劲,飘着削铁如泥刀的锋利。

打铁张似乎第一眼就认出了我,掩着嘴笑,让我喊叔。我也不客气,对着坐在轮椅上的二芝发问:二芝我也喊婶?打铁张哈哈大笑:笨死了,二芝和老张家半毛关系没有。

又有一段故事浮出了水面。二芝是娘胎里带到张家的,和张家无半点血缘关系。

我愣在一边,还真说不好。怎么说,二芝的养父和打铁张是兄弟辈。二芝坐在一边,有期艾,但还是幸福鲜亮的。

晚上小酌,酒差不多了,我问打铁张,童子尿淬火事。打铁张反问:蛋蛋可痛?一杯酒进肚,说得更带劲:就是渗氮,什么尿都行。说罢哈哈大笑。又说,秘密守紧了。

打铁张逼我喊叔,我用酒堵嘴。月上老高,我的酒上头,歪歪地站了起来,端杯敬酒:打铁张敬你一杯。叔终是没喊出。倒是打铁张的泪眼闪闪,吓了我一跳。

剃头杨

剃头杨头顶功夫了得,远近闻名。剃头杨的称呼令人回味,杨被人当作“洋”来解了,头剃得洋气,在灰泡泡的小城,值得骄傲一场,土气和洋气,最终还是取洋气的。不过,洋还有一解,就是“洋货”,“洋货”是小城的土话,有不着调的意味,由此而来,剃头杨就有故事了。

理发店开在化肥厂厂区里,剃头杨是唯一的师傅,女师傅。厂不小,五六百人,算是小城最大的厂子。厂大人多,剃头少不了,剃头杨的生意就好,何况还有周边慕名而来的,剃头杨大多时间动推子、拿剪刀,忙不过来,边上还有一帮人等着。

剃头杨看着年轻,有说二十七八,有说三十多岁,没个定夺。剃头杨漂亮,高高挺挺,鹅蛋脸,白里透红。有这一层,剃头的人也多了几许。化肥厂单身职工多,理发店就成了闲聚的场合,有借口,剪个头、刮个脸,理由充分有效。聚合的人心里明白,不仅仅是剃头、刮脸,心照不宣。剃头杨忙中偶尔丢来一句两句话,听得人心痒痒的,都以为是对自己说的。

厂里捣蛋调皮的职工不少,厂长、主人说上几句还龇牙咧嘴,到了剃头椅上转眼老实,任凭剃头杨在头上动剪子、动刀,头低三寸,还忙着用眼睃剃头杨,像做了错事的乖孩子。揩油的不在少数,但也最多碰碰手,把腿向剃头杨贴近几分。剃头杨当没看见,自自然然地把一个个头剃得光鲜。剃头杨不怕,刀在她手,別人不敢乱动弹。

剃头杨拿手好活,是给婴儿剃满月头。婴儿的头难剃,头皮嫩、发棵软,又动来动去,剃头杨有魔法,对着婴儿微微笑,吹上几口芝兰之气,婴儿安静下来,她下剪子快而轻柔,还没多少感觉,就理好了,还依着家长留了桃子型之类,俊溜溜的。带婴儿剃头的多是母亲,一场婴儿头剃过,剃头杨又多了个知心的女朋友。日子一久,剃头杨,落下了好人缘。

我们也常去剃头的,一月一刀,少不了,家离厂近,正好可玩一场。剃头杨给我们剃头尽心,手法娴熟,连护头的我们,也感到不是十分的讨厌。剃头杨不剃马桶盖头,顺汤顺水地好看。剃好了,总在头上打上三巴掌,说,剃头三巴掌,越打越光亮。让我们缩着新剃的脑瓜,风一样蹿进化肥厂里。

二娃是理发店的常客,奔剃头杨去的,除了吃饭、睡觉、上班,大多时间都歪在里面。二娃不剃头,静静地或站或坐在剃头杨的边上,理发店屁股大的场子,多少影响剃头杨干活。剃头杨说,剃头的人不愿意,粗声大嗓让二娃让开。二娃知趣,到外面溜上一圈,又不声不响地归了位。见多不怪,二娃成了理发店一个固定的物件。

不知是什么时间,二娃和剃头杨“歪”到了一起,在理发店被抓了个现行。一时间厂子炸了窝,绘声绘色的说法,如氨气样飘。

关键是剃头杨比二娃大一截,有老牛吃嫩草之嫌疑。二娃招工进厂不到一年,二十一、二岁,还没转正呢。舆论一边倒,谴责剃头杨,勾引青少年,没有脸面。

生活作风是大事,厂长找剃头杨训话,之中的过程没有人知道,但不久有句话传了出来。剃头杨说,二娃一说,回不住。传得暧昧,留下了足够的发挥、想象空间。

之后,小城流行一句话:化肥厂剃头匠,一说回不住。用以对水性杨花的女人的刻画,沾上这句话,一个女人算完了。

事情发生也就发生了,剃头杨仍做着头顶功夫的活,二娃真的成了理发铺的固定物件,时而为剃头杨打下手。唾沫星淹死人,会游泳就淹不死了。二娃没娶,剃头杨没嫁,合为一家又能怎样呢?倒让一些人,吞着口水,滑动滞涩的喉节。

后来发生的事令人嘘叹,二娃在一次厂里氨气泄露时,曛瞎了双眼,脸也黑了一层,此时间,二娃和剃头杨已有了三岁的女儿。欢乐的日子,突然悲愁起来。那些日子,我常看到他们一家三口,挤在理发铺里,二娃睁着无神的眼睛,呆呆地看着一个方向:剃头杨正在飞快动着剪子,嚓嚓地响。

剃头杨把乱乱的头发剃短了,时光也被剪成一截又一截。

有一天化肥厂倒闭了,环境大保护,化肥厂拆去了。也就在这一天,拆去的化肥厂边,一家名为“剃头杨美容美发厅”开业了,门面大,理发师个个精神,一律的美女。其中一个领班的,鹅蛋脸,高身材,活脱脱的一个剃头杨。

化肥厂剃头匠,一说回不住。小城人如今仍爱说这话。不过,化肥厂不存在了,化肥厂剃头匠也就不存在了,只剩下剃头杨还活着,杨是“洋”,洋气而不着调。

二娃五十大几,剃头杨七十挂零看着都不显老。他们也常拿“化肥厂剃头匠,一说回不住”说事。

责任编辑/董晓晓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电影啊!电影
下一篇:猴子赵二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