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夫妻俩计算着吃又计算着穿,从不浪费一点儿。身上总是穿着补补缝缝的旧衣裤,连巴掌大的布片片也都缝起来做裤衩穿。吃的又是什么呢?该吃稠的喝稀的,该喝稀的喝口汤,连一小块盐巴颗粒也砸开分几颗吃。可是他们俭而不勤,一到开春,米桶肉罐也都空啦,所以夫妻俩也总是闷闷不乐。
一天,舅公走来一看,哎哟哟,不对不对!怎么每个人都耷拉着脑袋呀?一问,哦,原来都发愁呢。他想了想,不觉哈哈一笑,把四个人拉到门口,指着正屋中间的匾说:“勤是摇钱树,难填无底洞;俭是聚宝盆,没余聚不成。勤俭兄弟匾,一字不能少,要勤又要俭,团结家业盛。”
两兄弟一听,连连称是,两妯娌也羞得满脸通红。于是舅公领着大家拆去隔墙,把匾洗刷干净,安放好。从此,兄弟俩齐心合力,既勤又俭,日子越过越好,后来人们就把“勤俭匾”称为“兄弟匾”了。
黑天送米
某村有两兄弟,成年后分别娶了媳妇分了家。时逢灾年,虽然两兄弟都过着半饱半饥的生活,但他们却很和睦,从不吵架。
秋天到了,哥哥称了一下米,心想:我的粮食不多了,一共只有十袋,但弟弟还要少,应该帮助他。
天黑了,哥哥背了一袋最好的米,向弟弟家走去。路上,他遇到一个人,不过由于天黑,看不清是谁。哥哥把米背到弟弟家里,放下了米,又急忙回家,准备再给弟弟背一袋米去。当哥哥回到家里一看,却搞糊涂了。他原来有十袋米,刚才背走了一袋,可现在还是十袋,一袋都没有少。他来不及多想,又背上一袋,向弟弟家走去。
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一个人,但因天黑,看不清面孔。哥哥回到家里,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他的十袋米,现在还是十袋,真奇怪!“要是这样的话,我给他背两袋去!”哥哥自言自语。
于是,他又顺着熟悉的小道,到林子另一头去了。这时,月亮出来了,照亮了小路。当哥哥刚走到半路,看到迎面又走来一个人,这人也背着东西。当那人走近时,哥哥认出来了,原来是自己的弟弟!
哥哥问:“弟弟,这么晚了,你还要上哪儿去?”弟弟反问:“哥哥,你这么晚到哪里去?”
两兄弟马上明白了,大家高兴地笑了。原来弟弟也决定帮助哥哥,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他们在同一时间互相给对方背米,所以哥哥的米才一直没见少……
老二行医
有兄弟二人,老大饱读医书,成了医生,老二聪明却不学无术,只能种地糊口。
老大给人治病,总是被主家好酒好菜招待。老二呢,终日粗茶淡饭,爱吃不吃。
老二觉得不公平,就对哥哥抱怨道:“你不用出力,却净吃香喝辣的。我呢?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累个半死,也混不上口好吃的。”
老大说:“你眼馋,下次再有人求医,你去。”老二说:“去就去。”
第二天,果然有个人家的媳妇难产,来求医生。哥哥也有点怵难产的,就问弟弟:“你去?”
弟弟一声不吭,跟了来人就走。
老二到了病人家,看了产妇一眼,说道:“这个好治。”
病人的婆婆说:“快请先生开方。”老二说:“你们去拿一面锣来就行了。”
弟弟拿着锣,悄悄来到那产妇的窗外,冷不防“当当”地敲起来。产妇受了惊,一抽搐,婴儿竟生了下来。主人家大喜,连忙烫酒炒菜,让老二吃了个酒醉饭饱。
再说老大在家,心想老二去了也是白搭,人家过一会儿肯定还得回来另请他。谁知等到日落西山,只见弟弟骑在马上,由人家送了回来,而且喝得红光满面。
哥哥心中又惊又纳闷,连忙问弟弟是怎么看的病。老二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老大不明白:“敲几声锣能治了难产?”
老二洋洋得意地说:“你想想,连大人听到热闹都想往外跑,何况是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