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关里来了一大群逃难的,都是从山东沂州地界来的。有一家老两口带着十八九岁的女儿,老两口都有病,女儿伺候完爹再伺候娘,怪可怜的。刘五听是沂州老乡,人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很同情,再说自己十八年没回家了,如今见了老家来的人,虽不认识也特别得亲近,拿饭菜、粮食来接济他们,并且腾出了一间屋,叫他们先住下,再慢慢找生路。这一家三口非常感激。
邻居老吴头是个热心人,见老两口的女儿长得水灵灵的怪俊,就问:“你女儿有婆家吗?”老两口说:“还没有主。”老吴头说:“老哥老嫂子,我看你们把闺女给安个主吧?你们也好有个依靠。”老两口说:“也是,就是没有合适的。你给打听着找个吧,什么丑点俊点的,只要身体好,能挣上吃的就行了。”老吴头一想,说:“那我给你闺女说个主,您想愿意就愿意,不愿意也不碍事的。你们看你老乡刘五怎么样?心眼也好,又肯帮助别人,又勤快又能干,就是比你家闺女大些,你们商量好,看行不行?”
“现在又是灾荒年,又兵荒马乱的,女儿有个主,你们也就了了心事。刘五哪地方都好,就是比你女儿年龄大些。叫我看呀,年龄也不是主要的,只要人好就行,怎么还不是一辈子?”你听老吴头这话,还怪会说话来。老两口说:“我们商议商议,再回信。”
夜里,老两口一商量,心想:“也是,家是回不去了,家乡大旱大涝三年,颗粒无收,人都饿死了。又加上连年征战,不得安生。现在有了安生的地方,也就行了。”就对女儿说:“咱都到了这个地步,也没有什么讲究了,愿意了吧!只要咱一家三口有地方住,就行了。”以前的时候,女儿的婚姻大事都是爹娘说了算,女儿也就点了头。
第二天回信给老吴头,说“愿意亲事了”。老吴头真是高兴,毕竟自己是办了一件大好事,就赶紧跟刘五说:“我给你说成媳妇了!”刘五满心欢喜。老吴头是个热心人,帮着刘五收拾了喜房,帮着男女都置了身新衣服。刘五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做了床新的被褥子,办了桌酒席,就圆房娶妻了。刘五三十七八岁才喜得娇妻,那真是疼爱得没法说了,真是眼瞅着喜、心想着甜。
娇妻在梳头,刘五就坐在旁边美滋滋地看,眼瞅着就喜,眼睛总不想离开娇妻。看见娇妻把头发一分,露出了头顶上的一个疤,平时用乌黑的头发盘着,不让人看见。刘五就问妻子头上的疤是怎么了?妻回答说:“我倒不记得,我娘说我那年才五个月,在场边的睡篮里躺着,被一个该死的小货郎用石头给砸的,差点没了命!”刘五一听,这不是当年自己行的事么!也就没敢说出来,心想:“相隔十八年,又和妻在一起了,这真是‘姻缘本是前生定,月老配就好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