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水河边的故事(2)

 
巴水河边的故事(2)
2015-10-07 00:46:30 /故事大全

这话恰巧被早起的人们听见了。这个世界上有直风吗?谁说没有?何家二相看见了。传播开了,就叫人笑得肚子痛。这故事就成了经典,就像小品,被人茶余饭后,反复演习取乐。于是“直风”就成了他的雅号。垸人当面管他叫“二相”,背后笑他叫“直风”。

他的笑话还不止如此。相传还是那天,午饭过后,娘叫他去收晒在矮墙上的布鞋。那布鞋是拧干水晒的,晒干了就硬邦邦的。他收了鞋拿在手里掰,对娘说:“娘,下凌了。”娘说:“二相,伏天下什么凌?你糊涂了。”他说:“我糊什么涂?本来就是的。”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谁也没想到,后来他参加革命,居然成了何氏老屋垸唯一的烈士。

一、跟我走吧

“直风”是16岁那年参加革命的。

16的男孩子在巴水河畔,人称半糙子。如果生在穷人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以做大人,撑家立业;如果生在富人家,富人家的儿甘贵,依然可以在父母前撒娇。这并不复杂,取决于口中食,身上衣。“直风”家不富,口中食、身上衣,来得并不容易,但他一来生在了儒风浩荡的老屋垸,有富家子弟做榜样;二来他上有娘下有哥,天塌下来有人顶着。他可以天地不醒,乐而忘忧,做他认为人间快乐的事。

“直风”认为人间快乐的事是什么呢?

“直风”认为人间快乐的事是吹箫和拉胡琴。那时候巴水河边月白风清的日子里就有人吹箫。哪个吹呢?垸东头字写得好号洁如的老大爹。他可是中了文秀才的人。他吹什么呢?他吹岳飞的《满江红》。怎样吹呢?那架势庄严肃穆!他沐浴更衣后,置一漆几,于后花园的紫竹之下,就一盘暗红的檀香和一杯飘香的清茶,吹得月光遍地、泪光遍地。人只能隔着竹林听,不忍打搅他,怕破坏了壮怀激烈的情怀。时局不好,此时日本人占领了长江中下游。晚风之中,除了吹箫,还有人拉胡琴呢。哪个拉呢?垸西头的武秀才,他和他哥一个骑马射箭,一个舞大刀,共同考了个武秀才。他哥让了,功名就归到他的名下。他拉什么呢?他拉《苏武牧羊》。他掇张竹椅坐在桂花树下,叫他的儿们围着他。他的儿多,一共五个。旁人自然不好近身。他闭目点头地拉,儿们张嘴望着他,不能说话,劲儿要用在心头。这叫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拉一遍找一遍,就着劲头,站起来搓着手,胸腔的气朝外冒,朝天发一声喊:“杀!”房里的女儿就把晚饭送来,然后一家人不说话,闷头吃。

这是老屋垸有志之人的遗风,很叫“直风”向往。

尽管家穷,“直风”喜欢吹箫,也喜欢拉胡琴。箫太难吹了,他认为胡琴好拉些。还有箫和胡琴都要钱买,特别是好箫和好胡琴不是小钱可以买到的。家境不好,见说用钱的事,娘和哥都不会答应。怎么办?只有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做什么呢?那就做把胡琴吧。巴水河边有音乐天赋的种田人,无钱买,有就地取材做胡琴的传统。“直风”无师自通,知道做胡琴的关键,是要找到蒙琴筒的皮。这皮是蛇皮。蛇越大,蒙的琴筒就越大,音色就好,其余的材料都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直风”终于在竹园里,打到了蛇,剥了皮,一番炮制,锯一节楠竹筒蒙好,其余的材料水到渠成,做成了一把胡琴。只是这蛇不大,皮的张儿小,蒙的琴筒就小,拉出来的声音就高。但这也是一把胡琴。“直风”把胡琴拿去给武秀才看。武秀才拿琴把玩了,调了千斤,试了把位,抖弓一拉,说:“二相,这是把京胡呢。”“直风”问:“你的呢?”武秀才说:“人分雅俗,琴也分雅俗。我的是二胡。”“直风”问:“二胡做什么用?”武秀才说:“二胡拉雅曲。”“直风”问:“那京胡呢?”武秀才笑了,说:“京胡伴俗戏。”这么一说,“直风”就明白了。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豹子的盛宴
下一篇:我是赌场老板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