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年间,有一个叫王平的人,从地方官升官进入御史台,成为一个六品的御史。
御史台有一个规矩,凡是新来的御史,在100天之内必须弹劾一个官员或者一件事,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新任御史没有弹劾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就会被调离御史台,降职到外地任官。
可是这位王平御史,进入御史台已经95天了,仍然没有见他有什么弹劾举动,按理说发现问题不至于这么难。同僚们纷纷猜测,王平这是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为王平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
王平在许州任从九品的司理参军时,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一次,乡下有个妇女骑驴独自走路,在荒郊野外被盗贼杀害,盗贼剥去了她的衣服后逃走。那头驴受惊跑了,被附近的一个农夫捉住,拴在了自家槽头。案发以后,捕快搜到了那头驴,认定那位农夫就是杀害女子的凶手。
王平审讯了40多天,农夫始终只承认收养了那头驴,确实没有杀害女子。王平感到怀疑,认为农夫可能是冤枉的,就把这个案情向州官做了汇报。州官是一个老官吏,向来强横骄纵,一点也不听从王平的意见,催促他尽快判决。
王平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那州官于是大怒,说他太懦弱了!王平说:“如果因为懦弱触犯了您,不过被免职罢了。如果遵照您的意思,可能会枉杀了无辜的人。掂量两者的轻重,哪个更加严重?”
几天后,从河南押来一个逃兵,经过仔细审问,原来他是杀害女子的凶手,农夫得以平冤昭雪。后来在州里集会,州官向王平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先前差点错杀了无辜。”王平从此声名远播。
直到第97天,终于有消息传出,王平准备好了弹劾奏章,同僚们纷纷猜测,他会对哪件关系国家利益的重大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是要弹劾哪位高官重臣?御史中丞也很好奇,就找到王平的奏章,看后不禁哑然失笑。
原来,王平上书仁宗皇帝,建议号召崇尚节俭,以改变当下的奢侈风气。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有关统一全国茶食店糖饼大小的建议。前一段时间,他在吃早点的时候,对各个茶食店的糖饼大小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是:大的糖饼省工而费料,小的糖饼省料而费工。因此他建议制定一个糖饼大小固定的式样,工料之间务必要本着节省的原则,以使民风归于淳朴。
御史中丞笑够了,又替王平担起心来,怕他这样的弹劾遭到仁宗的斥责,就背地里悄悄提醒他要慎重。王平一听脸都吓白了,犹豫着一直没敢上奏章,直到第99天,实在挨不过去了,王平才随同御史中丞进宫面见仁宗。
仁宗今天特别忙,到了晚膳时还在和大臣们议事。王平伸长脖子,仔细看皇帝是怎么吃饭的。只见一位太监高喊一声:“传膳。”然后那些负责送饭送菜称“膳徒”的太监,都是右手托着一个食盒,左手拿着一条红色的丝绸手巾,分成两个批次,所传的食盒一共有40盒左右,一溜小跑,依次前往大殿内。
皇帝吃饭,需要好几拨人服侍,负责布菜、倒酒、打扫卫生的宫女称“司膳”,负责尝菜的宫女称“尚食”,要在皇帝吃每道菜之前,都得尝一口,以防有人下毒。
这种排场一方面是为了体现皇帝的威仪,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皇帝的饮食安全,牵扯到安全问题就没有小事,需要慎之又慎。
看着看着,王平忽然发现仁宗面前的菜盘里,有一个芝麻大小的活物,他灵机一动有了新的弹劾对象,不用再提建议糖饼大小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了,也不用担心遭到仁宗的斥责,说不定皇帝还会赏识他的细心和忠心呢。
王平拿定主意,紧忙走上前启奏道:“万岁,别再吃了,御膳中有污秽。”王平说完,上前一步,指向一盘菜。仁宗仔细一看,在菜盘边竟然有一只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