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1年,凶手隐身上海,用当时罕见的电击方式抢劫杀害同屋旅客,一连作下四起大案、背负三条人命后消失在茫茫人海。
1981年,凶手隐身上海,用当时罕见的电击方式抢劫杀害同屋旅客,一连作下四起大案、背负三条人命后消失在茫茫人海。31年来,上海刑警始终没有放弃过追凶,最终在科技加合作的新侦查模式下,成功将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2012年4月18日,对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技中心工程师刘志雄来说,是一个幸运日。刘志雄22年前从警校毕业到现在干的就是痕检。他成天花心思琢磨那些扑朔迷离的斗、箕、点、眼、沟,在指间寻找特征点,为侦查破案提供技术支持。指尖虽小,里面却大有乾坤。刚入行时,师父教育他“干这行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现如今,虽然清贫谈不上了,但寂寞还是很可怕。试想,成天面对那一个个枯燥的指纹,一直看到腰酸肩疼,能不单调寂寞吗?
可是,这样的寂寞有时却是破案的前奏。刘志雄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通过指纹比对抓到杀人凶嫌的经历。1998年底,上海杨浦区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在家中遇害。时隔3月,上海嘉定一位年仅14岁的小女孩儿在家中遇害,作案手法如出一辙。一对妇孺的接连被害让刘志雄愤怒至极,他憋足了劲儿想通过痕迹找到凶手。但努力了近一年,却没有任何发现。2000年,上海警方的指纹库从当初的五十万份升级到两百万份,刘志雄迫不及待地再次进行比对。凶手终于出现了,那一刻,他激动不已,因为,两位死者终于可以安息了。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日子总是在刘志雄面前不经意地重复,面对电脑标注、分析、比对、反馈……刘志雄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宠辱不惊。可是,2012年4月18日,当他打开指纹比对界面,看到这枚似曾相识的指纹时,还是忍不住感慨万千。这枚指纹早已刀削斧刻在了刘志雄的脑海里,它属于一桩31年前的陈年命案。
刘志雄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的“四案”侦破。2004年4月26日晚,上海刑警通过指纹比对,成功锁定了1985年连续作下四起入室抢劫杀人案、致三死四伤的元凶顾满保,将这个隐匿达19年之久的杀人恶魔从茫茫人海中揪了出来。难道这个纪录又要被刷新?刘志雄再一次进行了细致的人工比对。为了万无一失,刘志雄还请来几位痕检“集体会诊”。没错,就是它!这枚1981年上海静安电击杀人案现场遗留的指纹,与一名前科人员艾红光的指纹认定同一。1983年,艾红光因抢劫罪锒铛入狱,留下了自己的罪恶记录。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系统自动比对吗?其实不然,从纸质时代每月只能比对六百多份指纹,发展到如今网络时代的月均几万份,这如天文数字般的工作量是比对成功的前提条件。而且,即使科技再发达,它也绝不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它只会列出一系列相似的指纹,帮助痕检缩小范围。最终揭晓答案的,还是人的眼睛和人的执著。
在海量的比对中,有时候心理上的枯燥、憋闷比生理上的疼痛还让人难忍。其实,需要人工进一步比对的指纹长得都很相似,而这时就是容易出错的时候,因为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漏掉属于犯罪嫌疑人的那一枚指纹。那么,这个艾红光到底是不是31年前的凶手呢?
1981年8月10日,上海市静安区延平路建华旅馆内,服务员正卖力地打扫着房间。当他来到地下室42号房间时,发现睡在三号床上的客人有些奇怪:两天来,这个客人都是盖着床被一动不动。什么样的人会保持同一种睡姿不变呢?他好奇地凑近瞧了瞧,顿时被惊得魂飞魄散。客人的嘴角边赫然有血迹,且气息全无。
不得了了,出人命了!服务员惊慌失措地报了警。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和静安公安分局的刑警们接报后迅速赶到旅馆,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和地毯式的勘查。
死者小李,男,28岁,青岛某假肢配件厂采购员,8月8日到上海出差入住该旅馆,遇害后,身上的二百多元现金和一块瑞士罗爱斯全钢手表不翼而飞。就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二百多元不是个小数目。至于手表,更是当时人们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
死者身上有十几处淡黄褐色的烧灼痕迹,集中在头颈、后背等部位。经李延吉、冯汉辉等法医尸检后,查明这些都是电击烧灼后留下的伤痕,死者是被人电击胸、背、面、颈等部位休克身亡的。
侦查员们无不对这一罕见的杀人方式感到惊讶。这是上海市第一起电击杀人案,以前从未发生过类似案件,在全国范围也属罕见。
案发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处负责人端木宏峪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特别看重现场查勘,告诫年轻的侦查员:“现场获取的证据,三五十年都不会变。拿不到证据,就是犯罪嫌疑人自己承认了也没有说服力。”
刑技人员在现场勘查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经过细致的勘查,他们在离地面2米高的通风管道内发现了几根用黑胶布缠在一起的各色电线,并采集到四枚不太完整的指纹,管道里还有一个红色女式头箍,头箍两端焊有两个用来通电的金属物体,另有一把21厘米长的西瓜刀。蹊跷的是,小李的同屋住客“李义清”在案发后就没了踪影,甚至连账都没有结清。据查,这个“李义清”30多岁,中等身材,一周前就住进了建华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