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与叶秋薇见面后,性本能潜伏在无意识当中,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对叶秋薇产生幻想了。自我和超我的人格,加上社会化的意识思考,使我有意地回避了本我与本能。我的“意识”以为,我见到她,根本没想别的,只想采访她杀人的事。
但无意识还有个特点:它虽然不会通过语言表达(这是意识的特权),却会体现在某些不经意的行为当中。
比如,我看着叶秋薇时饱满的眼神,我无意识地扫视她身体的行为,我无意识地触摸鼻头的行为,都暴露了我想要占有叶秋薇的性本能。
对她而言,发现这些,真是再容易不过了。
见面后,她让我不要紧张,其实正是为了增加我的紧张,从而为激活无意识奠定基础。一番无关紧要的对话后,她质疑我的诚意,进一步加剧了我的紧张和焦虑。于是,她抓住机会,让我坦诚了自己无意识中的占有欲。此时,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界限,已经十分模糊。接着,她用直白的言语挑逗我,用俯身呈现出的胸口对我进行视觉刺激,用伪装的拉链声对我进行听觉刺激。
在这些刺激的共同作用下,我的性本能,从无意识中渗入了意识。性本能进入意识之后,我的大脑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我在外界刺激下主动思考的结果。为了配合这种结果,视觉系统就伪造了能够导致这种结果的信息。
这种伪造而来的信息,就是我所看到的幻象。
这就是叶秋薇对我进行催眠的整个过程。
为了便于读者朋友们理解这个过程,最后补充两点
第一,所有的“意识”,都是社会影响的产物。
我们会欺骗,会隐瞒,会谈论价值观和科学原理,这些都是“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意识”其实并非真正的自己,而是我们在社会中的投影。就像《武林外传》里,吕秀才对姬无命说的那样:“你是谁?你可以叫姬无命,我也可以叫姬无命,他们都可以叫姬无命。
可是,除去这个名字之后,你又是谁?”一连串的质问,最后竟然逼得姬无命自尽而死。这虽然是个笑话,但也涉及了意识、无意识、暗示、催眠等诸多概念。
是啊,抛开姓名与社会定位后,我们到底是谁呢?
我们是“无意识”。
无意识不受主观控制,因而会展现出我们最真实的一面。我们都知道,梦就是一种最为典型的不可控的心理现象,其原理是:晚上入睡后,我们意识的部分进入休眠,无意识因而活跃起来。一些过于活跃的无意识,就会悄悄渗入意识,让我们能够感知,这就是梦。
所以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梦,也就是无意识。催眠,正是一种了解梦境、了解无意识、了解一个人到底是谁的有效手段。在催眠状态下,意识的作用完全淡化,欺骗与隐瞒的能力完全丧失,心理医生们因而能了解病人的真实内心,从而发现或排除其心理障碍。
我要补充的第二点,是意识的补偿反馈机制。大家先别管什么是“补偿反馈机制”,听我说一个社会实验。
这个实验,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说过。大致是:在街上随机采访过往人群,说出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旅游景点,问受访者是否去过。在采访者不断的心理暗示下,将近半数的受访者,最后都承认自己去过那个景点。而且,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很小的时候去的。
这说明,在暗示下,无意识会根据经验,产生一些虚假信息,这些信息渗入意识,就会欺骗我们自己。但意识本身,却认识不到这是一种欺骗,为了让我们相信一切都是真的,它就会制造出更多的虚假信息。
说这个实验,大家可能会有些陌生,那就想想我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吧。你有过与某人初次见面,却觉得似曾相识的感觉么?你有过,突然间觉得眼前的一切在梦境中出现过的感受么?
这些,都是我们的心理活动在欺骗自己,这个过程,就是意识的“补偿反馈机制”。
结合例子来说:你与某人初见,但你们相当投缘,潜意识里的一些信息就自动结合起来,给意识发出信号,让你觉得,你们很早之前就见过面。某天,你正走在并不熟悉的某处,无意识中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突然向意识发出了“我曾梦过”的经验信号,于是你意识到,啊,太神奇了!这地方,这情景,眼前的一切,都曾经在我梦中出现过!
你看,意识的自我欺骗,完全不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