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叶秋薇又问了一句:“出事的那条河,应该在赵冬梅家附近吧?她儿子肯定经常到河边玩。”
她的说法,和实际情况完全吻合。我一时无语,只是默默点头。
“我基本明白赵冬梅的问题所在了。”她不紧不慢地分析道,“对一个母亲来说,没有比失去孩子更可怕的事。失去儿子近一年的经历,在赵冬梅心中埋下了深刻的恐惧——她一定非常害怕再次失去儿子。失而复得后,她一定对儿子更加疼爱和珍惜,这并非纯粹出于母爱,也是出于对失去儿子的恐惧。所以她说自己非常爱儿子,绝对是发自肺腑。”
我依然默默点头。
“回到母亲身边时,孩子已经两岁半,正好进入了男孩最顽皮的年龄阶段。”叶秋薇继续分析,“他一定经常跟村里其他孩子到河边玩,或许还见过大孩子们下河游泳,内心对河水充满好奇。正因如此,赵冬梅应该也不止一次地见到儿子出现在河边,并因此对儿子的安全产生严重忧虑。她一定尝试过对儿子进行安全教育,但一来,农村地区的安全观念相对薄弱,二来,小男孩顽皮起来,父母是很难管的——更何况,孩子还有过被拐卖的经历。所以,赵冬梅的安全教育几乎起不到作用,孩子还是毫无顾忌地去河边玩耍。孩子随时会掉入河中出事的事实,加剧了赵冬梅对于随时可能失去儿子的恐惧。这种恐惧愈演愈烈,等她无法承受,就会催生出一种十分微妙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