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这么晚出去散步很不安全,你还说这边治安很好,弄得险些丧命。”他发觉自己差点说漏嘴,妻子只说有人想要侵犯她,并没有说伤害。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安,他接着问:“你看见对方的脸没有?”
“没有,没来得及,灯一亮他就跑了。”
“那就不能报警了,什么证据都没有,警察也无能为力的,不过,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好不容易安抚妻子睡着以后,张横叹息起来,他知道自己回不了头,就算今晚看到吴珊姗娇弱无助的样子,他也没有动摇,只不过他得从头再来,一切都要重新计划。
四
那件事以后,吴珊姗晚上再也没有出去散步过,她变得小心谨慎起来,但她浑然不觉张横正在酝酿着他的第二个杀人计划。
张横觉得自己真是幸运,尽管让妻子侥幸逃脱,但自己却没有败露。他反过来想这也是一个教训,自己动手掐死妻子还是太费事了,搞不好就会出现突发状况。因为夫妻一方被杀害,另一个总会成为怀疑对象,而他并没有可信的不在场证明,说当时自己一个人在看电视实在不是一个高明的谎言。他想要的是高智商犯罪,既可以达到目的,又可以逍遥法外。
第二个计划张横花了很长时间才详细地构想出来。这次他没有那么跃跃欲试了,他以更冷静、更耐心的态度规划着每一个步骤。他比平时更用心地工作,也不觉得受上司的气和遭到同事的挤兑了。他有点瞧不起他们,他觉得自己比他们高明,他想做什么就去做,没有几个人为了改变生活敢杀死自己的妻子,即便他们和自己一样对妻子失去了感觉,觉得无法忍受。只有他,无所畏惧,就算失败了一次也毫不退缩,他认为自己才是真正具有骑士精神的现代都市人,想干就干,而且安排的周密仔细,几乎可以说天衣无缝。
他不急于下手,因为还缺少一件东西,那就是就是氰化钾。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张横绞尽脑汁,他要巧妙地杀死吴珊姗,同时嫁祸给别人,这个替罪羔羊就是吴珊姗的同事千雪。
十月中旬的一天,吴珊姗公司的采购部收到一封来信,由于没有写明收信人,有人就私自把信拆开了,里面是吴珊姗和一个男人手牵手的亲密照片,而男人就是后勤部员工千雪的丈夫。照片有动过手脚的痕迹,但同事们觉得无风不起浪,就算不是真有其事,他们的关系也值得玩味。
事情很快就传到吴珊姗和千雪耳里,吴珊姗只当是人们的恶作剧,千雪也并不当真,两人仍然亲密如初。
一天,千雪的丈夫,药品推销员昌松在公司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一个精美的女式皮包,然而昌松并没有买这样东西,下班后不明就里的他把包裹拿回了家。晚上丈夫洗澡的时候,千雪在卧室的衣柜里发现了这只崭新的皮包,不觉疑窦重生。她问昌松皮包是不是买给自己的,昌松否定了,辩解说不知谁寄错了,他也不知道是哪来的。千雪面露不悦,心中暗问:“难道这不是买给另外一个女人的吗?”
这些当然是张横所为,为了嫁祸千雪,他费尽了心思。
他知道吴珊姗和千雪中午经常去大学的食堂吃饭,他悄悄跟踪她们,发现吴珊姗每次去那儿都会买一杯红枣豆浆。吴珊姗她们中午下了班,赶到食堂一般都是十二点半左右,那个时候正好是最繁忙、最拥挤的时候,偌大的食堂总是人满为患,尽管座位众多,但还是有学生占不到座位。很多人买完一份菜或一杯饮料后马上就放到空座位上,表示这个座位已有人占了。每次吴珊姗都无一例外地把刚买的豆浆放在一个空座上来占位子,然后再和千雪去买别的东西。通过多次勘察,他意识到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实现他的杀人计划。
机会正是隐藏在从占座到买完饭菜回来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张横计划趁现场嘈杂不堪之际投毒,确切的说不是简单的投毒,张横认为那太低级了。他会事先带好手套,买一杯同样的豆浆,放入氰化钾,然后迅速地与桌上那杯豆浆进行调换。重新回到座位上的吴珊姗必将浑然不觉,毫无防备的她喝下豆浆后马上就会死亡。
张横曾想过,吴珊姗猝死倒地一定会在食堂引起骚乱,在警方来到之前,周围必将一片混乱,他大可以趁势将装过氰化钾的纸包悄悄塞进千雪的手袋里。张横下毒的量很大,吴珊姗喝不过半杯,身体就会有反应,所以警察在剩下的半杯豆浆里会检测到氰化钾。但是如果这样做,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首先,纸包上没有千雪的指纹。只要没有指纹,就不能形成千雪作案的铁证。
其次,这样做有一个最致命也是最无法避免的漏洞。千雪案发时正好在现场,张横的设计让千雪有了杀害吴珊姗的动机,警察大概会怀疑千雪因为记恨吴珊姗勾搭昌松,所以设法杀死了吴珊姗。这样以来,千雪不但有杀人动机,还有作案条件。但是警察冷静下来后,应当会考虑到如果千雪选择这样的条件下作案,自己势必会受到怀疑,因为当时只有她和吴珊姗在一起。千雪如果要加害吴珊姗,平时应该有很多机会,即使要下毒,也应该选择自己不会受到怀疑的时候,谁会在大庭广众下杀人,从而把所有的嫌疑聚集到自己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