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战时期延续至今的“指定幸存者”制度,为美国政府内阁的边缘人提供了当总统的机会。虽然相关制度高度保密且从未被真正启动,但鲜有亲历者为此感到遗憾。
每年的国情咨文演讲,是美国政坛大腕们集体露脸的机会。然而,机敏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包含众多达官显贵的名单中,总有至少一名内阁成员“神秘缺席”。当有人询问老布什时代的退伍军人事务部部长爱德华·德文斯基为何缺席1990年国情咨文演讲时,德文斯基脱口而出:“那天,我被送到华盛顿之外当了‘替补总统’——学名‘指定幸存者’。”
如果美国总统在任期内无法履行职责,他的接替者的人选顺位是非常明确的,依次是: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参议院临时议长,然后是国务卿、财政部部长、国防部部长……一路排到能源部部长、教育部部长、退伍军人事务部部长等相对边缘的内阁成员。
问题在于,假若出现最极端的情况,所有高级领导人聚集在同一地点,而这个地点突然发生重大变故,无人生还,又该让谁来领导美国呢?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指定幸存者”制度正是为此诞生的。
生死攸关的神秘使命
“指定幸存者”制度的根源,可追溯到剑拔弩张的冷战岁月。
托马斯·里德曾是里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的工作就是为包括全面核战争在内的各种最糟的情况制定预案。正是他,想到了“指定幸存者”这一招。
“在美苏对峙最紧张时,有超过300枚苏联核弹瞄准华盛顿,每条可能的逃生路线都可能遭封锁。想在遭袭后顺利逃脱,完全是痴人说梦。”里德向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解释说。
根据他的谏言,每年国情咨文演讲前,美国总统都会指定一名内阁成员公然“翘班”,并在特工保护下藏在秘密地点,使其成为危机发生时的幸运儿。一旦发生不测,他将成为继任领袖,继续掌管国家。上任头一天,他要做的决策包括是否对袭击者进行核报复。
一些担任过“指定幸存者”、仍然健在的人描述,他们会被塞入飞机,送到秘密地点。飞行过程中,他们会接受“培训”,但特工只负责提问,答案要他们自己思考,提问如:“你是否会在总统死后立刻宣誓就职?”“你会对苏联发射导弹吗?”“你会暂时停火吗?”
冷战结束后,“指定幸存者”一度变得有些可有可无,具体安排上也有些松懈。
1996年的“指定幸存者”唐娜·沙拉拉时任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她没受过训练,当时甚至没离开华盛顿特区。克林顿在国会山发表国情咨文时,她就待在2.5英里(约4023米)外的白宫里。“我和我的助手在白宫的罗斯福厅叫了外卖比萨,观看了国情咨文的直播,我还逛到椭圆形办公室,试了试总统的宝座。”
直到“9·11”袭击震撼美国,美国才开始重新重视“指定幸存者”。这些“替补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讲当天享受与正牌总统同等水平的安保。2001年后的“指定幸存者”都被要求接受安全培训,并且必须在当天离开华盛顿,乃至远离美国。
“指定幸存者”制度曾秘而不宣,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公众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