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说下,据说村上春树不吃饺子和面条,理由是吃了以后会过敏。
其实,日本文坛是有潜规则的,尽管村上春树谈及自己与文坛关系的时候尽量保持绅士的风度,但偶尔也大骂批评家是“一堆马粪”。不过在小说创作上,一直到《1Q84》为止,他都未深挖这类题材。
但长篇小说《1Q84》却让人大开了眼界,因为小说的主人公天吾为了让一位少女拿到新人文学奖,事先接受了出版商的指令帮她改写作品,不仅如此,包括颁奖仪式上应该如何面对媒体等事务,都由天吾包揽下来。
在此,村上春树完完全全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日本作家是如何打造”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唯利是图、欺骗、情爱、欲望、叛逆甚至邪教等众多因素,读起来犹如在看一个超大的万花筒。如今,《1Q84》早已引入国内,有关日本文坛的影射部分,相信读者也很容易读出来。
村上春树的文学大转舵
有人说过:“风平浪静时,海上一条船的行驶是枯燥的,唯有惊涛骇浪出现时,这条船才会变得精彩绝伦,尤其是当它大转舵的那个瞬间。”这句话具体是谁说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也许是哲学家,也许是小说家。不过,最近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看他所写的内容以及所关注的被写物很像海上的一条船,而且是乘风起航、破浪前行的那种感觉。
在日本作家当中,能像村上春树一样引发世界读者关注的,恐怕没有第二个。他的地位是特殊的,用日本政府官员的话说:“让世界了解日本文化,找两个M就可以了。一个是漫画,另一个就是村上春树。”日本漫画音译为英文是manga,而村上春树叫Murakaim Haruki。
其实,村上春树作为一位小说家刚火起来的时候,并不是如今这样的风格。评论家加藤典洋曾经指出:“很多人说《挪威的森林》俗不可耐,可我觉得他像夏目漱石一样,不断写出这类小说,他们写小说尽管都是从30多岁才开始的,但从始至终关注的是年轻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村上春树与夏目漱石是一条线上的人。”
按照日本文坛诸多的说法,村上春树小说的所写指向以及被写物在1995年之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因为在这一年当中发生了阪神大地震以及东京奥姆真理教沙林毒气案,而这两个地域与村上春树本人都有很深的渊源。前者是他度过少年时代的地方,承受的是巨大的自然灾害;后者则囊括了他青年时代的读书、养猫、打工、恋爱、结婚、写作等经历。沙林毒气案是日本历史上罕见的恐怖事件,完完全全的人为造孽。作为一名职业小说家,村上春树在这一年的转变也许是突然的,至少发生在他周围的事件是不可预期的。
评论界认为《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出道之作,与后来他的畅销小说《挪威的森林》一起奠定了他的文学风格。借用他自己的感言,也许可以用“超脱”两字来概括。但是到了1995年之后,《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和《地下》等一系列作品完全改变了他的形象,并演变成了一个面对社会需要全力“承担”的形象。这一演变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大转舵”。随后,无论是长篇小说《1Q84》,还是最新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些像连珠炮一样的长篇小说几乎都是面对社会群体而下笔书写的,比起过去深入男女个人的描述来说,他写的“面”要远远大于过去的“点”。
当然,一位优秀的作家最终还是写人写灵,就像村上春树的小说一样,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持久畅销,想必还是摸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以及人的灵魂,而不仅仅是所谓的“商业上的成功”那么一句话就能定性的。因为他的小说无论是从“点”来写人,还是从“面”来写人,村上春树一直都在坚持写人,仅从这一点,他的小说就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