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论定。胡适实不失为自由评论者,其个人生活亦无缺点,有时亦有正义感与爱国心,惟其太褊狭自私,且崇拜西风,而自卑其固有文化,故仍不能脱出中国书生与政客之旧习也。
蒋介石的这段文字有褒有贬,正代表了他心目中的胡适形象。不过,仅仅过了一天,蒋介石就在3月3日的“上星期反省录”中写道:
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这句话应该是蒋介石内心深处的真实表达。在这位王阳明信徒的眼中,在这位略显弱势独裁而又尊师重道的强权者眼中,胡适终究是革命的敌人,是民族复兴的思想障碍。公开场合,他们两人推杯换盏,但终究是貌合神离。终其一生,胡适都希望做蒋介石的诤友,可惜蒋介石的思想依旧囿于时代的局限,在时代的风云际会中,他困兽犹斗,终究把强权者的姿态留给了历史。那一天,他的儿子蒋经国也去祭奠了胡适,几十年之后,正是他,在风烛残年力挽狂澜,实现了胡适的光荣与梦想。
蒋介石之外,罗家伦也在日记中记下了胡适死后的情形。1962年3月1日,罗家伦在日记中写道:
上午,赴胡先生灵堂,天阴雨,而瞻仰遗容者,仍如潮水一般,以学生、青年为最多;武装朋友亦复不少。有许多是从中南部来。据最后统计,约二万多人,可见胡先生思想与行谊感人之深。
除此之外,罗家伦还在3月13日的日记中写下了胡适留给江冬秀的遗产情况:
正午十二时,胡先生治丧会在行政院会客室开,为墓地、遗著及遗嘱,均有讨论。墓地我们都主张在研究院内,闻胡夫人近又犹豫。胡先生遗产,台币不到五万,美金一百余元。
台币不到五万元,美金一百余元,这就是胡适死前的最后财产了。1917年一去北大就拿260块大洋的胡适,在民国时期拿着“民国第一高版税”的胡适,“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胡适,在其晚年,其实也穷困得紧。然而,也正是这经济窘迫,显示了他的人格。
晚年的胡适,爱说一句古语:“贤者不虚生。”胡适是不是贤者,至今还有争议。不过,作为一个人,他确实做到了“不虚生”。
(般 若摘自《南方都市报》201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