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名编程专家齐聚一堂,这是两年半以来扎克首次召集臣民。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参加工程会议,研究如何设计、开发应用并从中盈利;为了品尝从Facebook门洛帕克(Menlo Park)总部运送至现场的塑料包装三明治;更是为了一睹扎克英姿,瞥见他在Oculus Rift展示台旁悠闲自在地晃荡。对他们来说,这画面甚至比虚拟实境本身还要超越现实。
占地12.5万平方英尺(约合1.16万平方米)的汇展中心没有安装空调,滚滚热浪闷得人喘不过气,Facebook自带的通气管道透过木质天花板嗡嗡作响。尽管如此,一身T恤牛仔裤的扎克依旧神采飞扬。他昂首阔步,胸脯直挺,一路打招呼,所经之处都会留下追星族的傻笑和兴奋的窃窃私语,场面堪比英国超人气组合One Direction的哈里·斯泰尔斯(Harry Styles)漫步穿行郊区购物商场。某个在场者与CEO握手后喜不自禁,“他看起来真尼玛自信!”
年仅而立的扎克确实有理由自信。他的公司发展势如破竹。月度活跃用户:全球数量增长至将近13亿。参与度:呈上升趋势,超过50%的用户每周有6天会访问Facebook;据应用分析公司Flurry数据显示,Facebook应用占据了该用户群手机使用时间的17%,远远超过其他iOS与安卓应用,成为最受欢迎的服务。说到移动,2012一整年乃至2013年,外界对于Facebook手机客户端能否实现盈利的担忧如影随形。如今,移动领域包揽了公司59%的广告收入。其中一个广告单元推荐用户可能想要下载的应用,成为整个行业艳羡的对象,遭到广泛效仿。2014年第一季度收入为25亿美元,公司赚得6.42亿美元的利润,几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
但是,扎克斩获这些成绩凭的是一款备受抨击的核心产品。父母和祖父母使用这款产品分享孩子的照片,而孩子们长大后或许不会对Facebook有同样的感情。外界的评价是守旧过时、同类产品泛滥成灾。考虑到这点,以上战果就更令人佩服了。在创新产品接踵而至、创业新秀不断涌现的时代里,在Snapchat、Tinder和Whisper这些后浪面前,Facebook这前浪似乎已是明日黄花。然而,在消费者的热情退潮之际,试问又有几家企业能实现收入与参与度双双飙升呢?
去年二三月份,扎克展开大肆血拼,乍看完全是绝望之举。2月19日,Facebook宣布以将近190亿美元收购风靡全球的通信应用WhatsApp,这是史上风投支持型企业获得的最高并购金额。5周后,扎克再次豪掷20亿美元,买下前途无量的虚拟实境耳机公司OculusVR。两天后,他又花费2,000万美元收购了一家无人机公司。您没看错,就是无人机。
虽然扎克已经概述了他为员工制定的3年、5年和10年目标,但他从未公开清楚地解释过近期的收购举措,技术观察员纷纷议论这公司是否迷失了方向。然而,经过数十次采访,与现任及前任员工、竞争对手、广告商、开发者和用户交谈过后,我们终于拨开迷雾见真相。原来,扎克伯格最初创立Facebook,是基于一项激进且潜力非凡的战略,与您所熟知的桌面版社交网络几乎毫无关系。[Facebook授予《快公司》访问几位企业高管的权利,但不包括扎克伯格和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为了提升Facebook在社交网络圈的地位,公司瞄准了应用经济的核心,作为实现未来5年愿景的目标。正如以下六大箴言所阐明的,这位21世纪初期的伟大社交网络先驱正在一步步奠定基础,为的是打造一个平台,让Facebook成为全球几乎所有社交互动的一部分。
[1]黑客不是万能的。
为了读懂Facebook的去向,你首先必须了解它的来处。记得Poke应用吗?Gifts虚拟礼品呢?或者Beacon同步应用?Graph Search图谱搜索?Camera图片分享?FacebookEmail邮箱服务?Places定位服务?Deals团购业务?
假如您对以上名字全无印象,不用担心。它们都是过去7年来Facebook推出的产品,且都以失败告终。数次失误已然形成创新能力化为乌有的文化象征,甚至殃及池鱼之一Instagram。据知情人士透露,Instagram自并购后推出的两大产品,视频分享和直通消息,也相继溃败。
最突出的败将恐怕要数Home主屏展示应用。2013年4月4日,万众期待的Facebook Home以乔布斯风格闪亮登场。它是一款新颖的软件体验,为安卓手机用户创造与众不同的Facebook优先展示功能。“不少人从苹果公司跳槽过来,加入这个产品团队。”当时某位参与其中的产品经理说道。然而,Home遭遇了惨败,收到的专业评价不冷不热,消费者的反应就更加惨淡了。推出不足一个月,Facebook的硬件合作伙伴HTC就对预装了Home应用的手机大幅降价至99美分,几周后甚至彻底停产。“每个人都很失望。”产品经理说道。
Facebook是如何陷入此等困境的?创立初期,它的企业文化围绕着一个信条而缔造:“快速前进,打破陈规”(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这句口号远近驰名,已然成为硅谷人挂在嘴边的陈腔滥调。扎克伯格鼓励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员工们懂得,空谈不如实干。“代码胜于雄辩(Codewins arguments)。”Facebook工程主管威尔·卡思卡特(Will Cathcart)重申另一条公司准则。此理念被称为黑客之道,为Facebook地位的攀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但是一路上的障碍也不少。举个例子,虽然Facebook已发展成为7,000人的大企业,在运营上却过度依赖于扎克伯格。任何项目若想走出红牛(Red Bull)赞助的黑客马拉松,获得发展势头,必须得到他的首肯。“我们面临着大型机构的现实问题,说服他人为你(的创意)提供资源简直难于上青天。”某位近期离职自立门户的产品经理指出。“你禁不住想说,‘你知道吗?我累了,没有力气(在Facebook为自己的创意)斗争了;我还是离开,自力更生算了。’”
胜利杀出一条血路的项目,还必须面临根植于公司历史里的沉重负担。在Facebook,数据的“真实性”至高无上,产品推出后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改良。“如果是一家初创企业,必定会再次尝试或加以改造。”这位刚刚离开的产品经理如此评价Facebook的失败产品乱葬岗。“但是Facebook不存在这种文化。如果一款产品无法立刻见效,那就是‘好吧,标准不对,把工程师叫过来吧。’”这种做法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员工队伍士气低落。
文字处理软件Quip创始人、Facebook前首席技术官贝瑞特·泰勒(Bret Taylor)认为,此情况可追溯至公司早期的成功尝试:图片分享融入动态新闻(News Feed)。几乎在无意之间,Facebook成为全球最大的图片分享网站,“从而造就了一种思维。”泰勒说道。“无论开发任何新产品,都必须整合到动态新闻墙,一如当初的图片分享产品,因为这才是推动用户和流量的动力所在。人们普遍认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实现快速增长。”
当你把Facebook的一连串失败产品(Beacon、Places、Poke等)和同一时期火起来的社交应用进行对比,问题便显而易见了。以Snapchat为例,谁又曾想“阅后即焚”的照片分享能够一炮而红?而它也不过是持续试验社交新方式的无数创业新秀之一。社交媒体初企自力更生的成本可以相当低。毕竟,WhatsApp单凭55名员工的力量,就把规模扩大到几乎相当于Facebook的一半;而(Facebook不只一次试图收购的)Snapchat形成一股威胁力量所耗费的人力甚至更少。换言之,Facebook若企图预测何为昙花一现、何为未来趋势,那它必将面临一场永无止境的打鼹鼠游戏。再加上数据和官僚作风的重重阻碍,在Facebook内部创造突破性应用的机会简直微乎其微。
扎克似乎意识到这一难题,于是在去年2月,他宣布“针对新生创意”成立创新实验室(Creative Labs),这是独立于Facebook传统产品团队之外的部门。与此同时,Facebook展示了创新实验室的第一款产品:设计精美的移动新闻阅读应用Paper。“创新实验室赋予产品团队宽松的时限,允许他们深入思考问题。”Paper团队领导人、苹果前高级软件工程师斯科特·古德森(Scott Goodson)说道。“不少中坚人士纷纷加入实验室,因为他们看到了自由度,希望找回小团队的感觉。”
如果深究创新实验室的细节,你恐怕会疑惑扎克究竟从一连串产品灾难中学到了什么。“没有创新实验室大楼,不存在任何创新实验室的机构。”卡思卡特指出。他在数个(但非全部)挂了创新实验室名头的项目中担任工程主管。在卡思卡特的描述中,创新实验室更像是一个框架。而这个框架有着惊人的熟悉感。“坦白讲,主力还是马克。”他透露。也就是说,一个创意获准成为创新实验室项目的方式根本从未改变过。
唯一的区别是:Facebook似乎愿意付出耐心,对失败创意进行迭代更新,而非直接废弃之。Paper的开发始于创新实验室成立前,它成长缓慢,至少以Facebook的标准衡量是如此,并且下载量日益缩减。然而,在公司第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扎克表示,他们会给予此类产品足够的成长空间,等待它站稳脚跟,暗示在月度活跃用户超过1亿前,公司甚至不会考虑从中盈利。根据5月中旬的报导,在初次山寨品Poke几乎瞬间蒸发之后,Facebook决定再次尝试开发与Snapchat类似的产品。这一切表明,Facebook不能再一味遵循长久以来的黑客战线了。打造伟大产品的愿望没有改变,但实在不行它也愿意从他处购买炙手可热的新一代产品。而正如我们接下来即将见证的,挖掘更广阔的应用网络已然是成功的必备推动力了。
[2]一款应用无法独当一面。
这种论断不可能出自任何Facebook人之口,一来听起来像疯话,二则因为扎克伯格近些日子的战略不太明朗。但我们不妨把Facebook视为社交媒体界的可口可乐。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对可口可乐上瘾。他从未出售过自己在可口可乐的股份,因为总有一款口味满足他的味蕾:樱桃、香橙和酸柠檬汽水、能量饮料、香味水、有机果汁和茶。这家拥有122年历史的企业集团每天供应19亿瓶饮料,因为它在很早之前就意识到,消费者永远渴望新事物。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口渴了,可口可乐就会出现在你身边。
这正是扎克设想的Facebook愿景。仔细想想,最初的社交媒体好比基本款可乐,迎合众人口味。当然,事实证明它不仅仅是如此。尤其当线上互动转移到移动设备时,用户开始渴望更多的特制口味,囊括了从图片分享、即时消息、群聊到视频聊天等一切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扎克希望Facebook能成为以上所有对话交流的一部分。坦白说,他别无选择,只能努力尝试,看能否达到50亿活跃用户的目标,实现可口可乐般无处不在的境界,打下让今日Facebook相形见绌的壮阔江山。
届时,社交媒体界的可口可乐将不再是今日模样。因为它会更少依赖于基本款可乐,即最初的桌面版体验,经过蹩脚的改造,转换成手机或平板上硕大的蓝色应用。“关于这些体验是该集成到Facebook核心应用中,还是独立存在于不同应用中,内部的争论不断。”社交媒体创业公司Gowalla联合创始人乔希·威廉姆斯(Josh Williams)说道。他的初企被Facebook收购(并关闭)后,威廉姆斯曾在Facebook任职一年半。“是否得有一款Facebook本地应用?Facebook地理位置应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应该开发更多应用,而不是全部塞到核心应用的‘更多’抽屉里。”(这里的“更多”抽屉指的是Facebook应用右下角的按键,里面已经包含了“群组”和“附近”等功能。)
“花了这么长时间令我有点惊讶。”某位参与构建移动平台的Facebook前产品经理说道。“其实早在3年前就有研究表明,我们必须走这条路,消费者要的不是单一一款硕大的蓝色应用。”公司考虑设计一系列Facebook品牌应用(这是2012年推出Poke与Camera时尝试过的策略),而研究清楚表明,用户已经完全接受、甚至可以说是偏爱无需连接中央巨头、功能专一的应用。“每个人手机上都有4至5款不同的社交应用。”这份保密研究的知情人透露。“深入探讨原因,我们得到了一个基本统一的答案,‘这样才能把朋友分成不同圈子。’”
将自身视为各种应用的集合,而非单一一款应用,对Facebook而言是一次心态的转变。与使用硕大蓝色应用的将近13亿用户相比,每一款小应用背后的用户数量恐怕会黯然失色。然而,迈出这一步飞跃的不仅仅是可口可乐,电视网络也是掳获大量消费者而后开拓新地盘的企业典范。福克斯广播公司(Fox)旗下拥有FX电视网、FXX频道、福克斯电影频道(FoxMovie Channel)、福克斯体育频道(Fox Sports)、Speed频道、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及福克斯商业频道(Fox Business)等分支。早期科技巨头也有过类似尝试。雅虎(Yahoo)从目录检索服务发展为提供邮件、新闻和体育产品的公司;更值得注意的例子是谷歌,它由搜索拓展至Gmail邮箱服务、继而开发出安卓系统。今天,Facebook走上了相似的道路。“他们有类似成套开发应用的做法,包含Instagram和WhatsApp,自我定位为体验群组会更方便。”在Facebook转道前离开的威廉姆斯说道。“我不得不佩服马克大刀阔斧执行策略的做法。本垒已攻下,城堡周围筑起了护城河,我们可以放胆上前线了,因为核心大本营垮台的可能性很小。”
[3]统一目标成就巨大商机。
将Facebook改造为多面手可不是轻松活儿。但两年前扎克某次鲜为人知的改革却为今天铺平了道路。
长期以来,Facebook的广告团队专攻广告产品,产品团队负责设计与改进用户体验。两者是互相独立的,一如报纸的商业运营和编辑工作互不干涉。因为扎克认为,产品团队必须专注于用户体验,不受经济因素的干扰。广告团队因增加收益而获得奖励,而产品团队的表现则根据用户参与度受到评估。
Facebook内部几位核心人物主张,如果扎克对所有创收团队一视同仁给予嘉奖,公司上下会收获更多更好、更有创造性、更多样化的创意。据某位熟知内情的前高级员工透露,扎克不太情愿做出改变,但最终还是点头了。在修改后的管理架构下,动态新闻产品团队为动态新闻的广告收入承担责任,而移动产品团队则负责开发创意,通过移动渠道创造收益。“这套体系操作起来很别扭。”这位前员工评价道。
但影响极为深远。“经历移动过渡期,我们必须思考广告与内容互相融合的新方式。”Facebook工程副总裁麦克·维纳尔(Mike Vernal)说道,“这促使我们反思如何制作自然融合的广告体验。”
“突然间,动态新闻团队带回了广告团队6个月前提出的、却因对消费者而言过于激进而被否的广告产品建议。”这位前员工透露。“但现在,动态新闻团队想做了,上头的态度就变了,‘哦?好,我们赞成!没问题!倾囊相助!真是个好主意!我们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一决定或许是Facebook绝地反弹背后的主要催化剂了。 2012年5月Facebook首次公开募股,此后数月内市值缩减过半,如今终于得以翻身。一开始,投资者不相信Facebook有什么好计划,能从用户身上赚得收益,尤其是手机Facebook用户。但由于Facebook整合团队的举措,他们开始在应用的动态新闻内运营广告,由此诞生了第一款突破性移动广告产品。
应用广告(App Ads)是只出现在手机或平板Facebook移动应用内的单元。顾名思义,它推广其他应用,即Facebook根据使用历史为用户推荐的应用。更棒的是,每一条推荐都配有醒目的“立即下载”按钮,用户只需轻轻一点,即可下载推荐应用。“应用商店排名实质上就是流行度大比拼。”维纳尔说道。“打入前10,就会有大量用户下载使用你的应用。滑到第11名,基本上就是跌落悬崖了。”广告商利用Facebook的超高人气吸引用户下载有趣应用。反过来,每增加一位新用户,Facebook会向前者收取3-4美元的费用。“这解决了发现新应用的麻烦。”Facebook产品经理主管及应用广告创造者黛比·刘(Deb Liu)说道。
广告单元于2012年11月首次登场,目前来说结果堪称非凡。短短18个月,这一款广告产品已促成了3.5亿次应用下载。Facebook未发布广告产品的具体收益,但据我们估计,总额大概为10亿美元。“Facebook(应用广告)测试第三天,已经统领了市面上所有移动广告源。”Space Ape移动游戏初企CEO、该广告单元首批开发商用户之一约翰·伊尔勒(John Earner)说道。“到2013年4月,应用广告已经成为游戏界公开的秘密。”SpaceApe公司的《武士围城》(Samurai Siege)游戏将75%的营销预算投入应用广告,由此赚得了每天7万美元的收益。更宽泛一点讲,Facebook透露,苹果应用商店和谷歌电子市场(Google Play)最卖座的应用中,60%都使用了应用广告。
[4]学谷歌,赢未来。
Facebook的股票行情复苏,提高了公司并购力,得以将他人创新成果收入囊中。扎克伯格积极使用公司股票收购初企,因为他清楚,总会有竞争对手企图先发制人。“最大的存在威胁不是Snapchat。”曾亲耳听闻扎克谈论战略的某位员工说到。“他们最大的顾虑是谷歌。”随着社交通讯在全球各地流行开来,“Facebook特别执着于WhatsApp。”某位Facebook前产品经理说道。关于去年2月的收购案,据传Facebook智胜谷歌,拿下交易。此前的几个月里,“大部分谈及发展和竞争的会议,都会提到WhatsApp。一说到Facebook,马克简直是个偏执狂。他无法忍受被别人赶超。而WhatsApp显然跟他对着干:它(的通讯)更快、更靠谱。”拿下WhatsApp,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代价高昂。
另一方面,虚拟实境技术公司Oculus是成本只有十分之一的长期投资。这是一场靠运气的冒险。Facebook为何渴望成为3D虚拟世界互动的重要玩家?原因在于,假如3D是另一版本的社交媒体,那么Facebook绝不会拱手让出地盘。扎克耗资2,000美元万收购无人机公司也是同样道理,这项技术符合他的乌托邦愿景,无论贫富,人人都能轻松上网。
“所谓半杯空观点,”某位曾与扎克亲密合作的Facebook前高层人士说道,“即Facebook无法实现内部创新,唯有从外部收购初企。而半杯满观点,即Facebook是一家极富创新力的企业,因此十分期待与志同道合的乐观思维者结成联盟。”扎克伯格通常都能说服初企创办者加入公司,与其并肩作战,这就证明了半杯满观点的正确性。“最令我佩服的是,马克做到了恪守承诺,和我们密切交流。”Oculus公司CEO布伦丹·艾里布(Bren-dan Iribe)说道。20亿美元并购案达成后,扎克几乎天天报到。“他经常和凯文·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Instagram沟通,对待简·库姆(Jan Koum)和WhatsApp也做出同样承诺。反观谷歌,据我所知,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Page)连手头上的项目都忙不过来了,怎么可能抽得出时间给你。”
达斯汀·莫斯科维茨(Dustin Moskovitz)是Facebook联合创始人,如今经营着发展迅速的企业级软件公司Asana。他指出,虽然扎克的个人风格不同于谷歌的创始人,但两家公司战略相似。“与其优化现有产品,抵御潜在对手,”他说道,“Facebook认为,‘我们手头上拥有这么多资源,能够进行什么大胆新尝试呢?这点和谷歌极为相似。’”正如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所说,“我常常以为这些大动作是出于绝望,但我现在认为,其实是‘去他的,谷歌早晚是我们的。’”
[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扎克伯格近期的收购案中,少有人留意到2013年4月份的云端程序开发公司Parse,这是一家备受尊重的移动基础设施初企。Facebook以8,500万美元买下它,看似金额不高,但这项收购却更能说明Facebook未来的方向。
Facebook下手并购之时,Parse推出了现成的基于网络服务,免去创建通知等单调乏味的任务,从而简化了快速创建应用程序的步骤。约有6万款应用依赖于Parse的服务,其中包括阿玛尼(Armani)和美食频道(Food Network)等极富话题性的品牌。早在2011年,Parse还是只有6名员工的小企业时,-Facebook高管已开始同其创始人沟通,据说后来扎克打败了Dropbox云储存赢得交易(谷歌也曾明确表示感兴趣)。“Facebook希望连通世界,而这就是其中一部分。”Facebook工副总裁维纳尔说道。“Parse旨在为一大批国际性设备提供简单愉悦的工具,方便开发者创造出色应用。”
没错,但这只是开始。Facebook如何从Instagram(奢侈品牌广告与购买)、甚至是WhatsApp(Line等竞争者已是充满活力的商务平台)中盈利,这点很好理解。现在,Facebook完全占有了以上服务乃至动态新闻、-Paper等平台的广告曝光量。但Parse给的东西不同:它从构成整个移动社交媒体宇宙的所有其他应用中各取一瓢。如先前提到的,Facebook已经是移动界最具优势的一款应用,占据了用户使用总时间的17%。如今扎克伯格想从另外那83%中分一杯羹,而Parse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路上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创建统一的移动平台,最根本的挑战在于应用本身都是互相孤立的体验。我们无法在不同应用间穿梭浏览,像平常上网冲浪一样,从天气频道开始浏览,循着一长串链接,可溯源链接,最后在亚马逊上认真考虑购买火车模型。“这就是网络之所以为网络的原因。”Flurry应用分析公司CEO西蒙·卡拉夫(Simon Khalaf)总结道。“移动应用好比电视频道,你从一个频道转换到另一个频道,都是有意识的决定。”
此外,由于Facebook无法像在桌面浏览器一样,在iOS或安卓系统里植入cookie,追踪用户的一举一动,移动应用的世界就愈发复杂了。撇开利润不说,作为用户,我们就很难发现新内容、新应用,以及新广告了。
扎克伯格计划改变这一切,而Parse正是其计划的背后支柱。它带领Facebook步入一个至关重要的新兴领域:建立新一代技术管道,连通整个应用世界。“好比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总裁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打了个比方。“在2005年,如果你想成立互联网公司,你必须自行购买服务器,请专人管理。放在今天,这是闻所未闻的。亚马逊网络服务取代了这一切。Parse和Facebook为应用发展提供了一个类似的机会。”
在f8大会上,扎克伯格揭示了Parse带领Facebook深入应用经济的各种方式。Parse公司CEO伊利亚·苏克哈(Ilya Sukhar)引入一种名为“应用链接”(App Links)的新协议,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应用链接允许开发者在应用之间建立“深度链接”,从而使用户重拾应用内的上网体验。而对Facebook而言,它为各自松散独立的应用建立了互通的桥梁。
深度链接或将碰撞出许多有趣的火花。假设你正在使用Dropbox邮件应用Mailbox,某位好友与你分享她正用Spotify收听的一首歌,你便可以点击链接,打开Spotify,直接进入这首歌或该音乐人的主页。以此为基础,Facebook可向广告商提供一项利润丰厚的新功能:举个例子,Uber打车应用或许会想在Facebook的动态新闻里插播移动广告,用户甚至无需打开Uber程序即可叫车。“这种产品就像母爱和苹果派一样,”维纳尔说道,“你又怎么能不爱?”
在f8大会上,开发者对应用链接交口称赞,声称它会令Facebook成为移动世界的根基架构。如果进行广泛部署,应用链接将把用户连接到其所渴望的每一款优质服务及知识模块,无需通过移动网页浏览器。而Facebook收到的回报将大大超越现有的动态新闻广告服务费用。
[6]打稳地基,价值可观。
Facebook在f8大会上宣布的其他消息,皆与编织移动网络息息相关。他们首次推出移动版的“赞”按钮,意味着应用设计者能帮助用户更方便快捷地把应用内容分享到Facebook主页。扎克展示了新版登陆产品,允许用户匿名注册应用(当然,Facebook知道你是谁)。而应用广告设计者黛比·刘宣布推出跨应用移动广告网络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帮助开发者把Facebook百万家广告商的广告嵌入应用之中,实现盈利目的。这些广告都经过定向定位和精心设计,模仿应用本身的外观和感觉。
想象一下,这对Facebook而言是怎样的运作:某位开发者选择使用Parse创建应用。为了让用户发现自己的应用,她会选择购买Facebook的应用广告。当使用量达到某一阀值,她将每月为Parse的服务支付100美元,金额随着应用的发展壮大而增长。(“在应用做大前,你无须支付任何费用。”Parse的苏克哈告诉在场的f8观众。)此时,为了创造收益,开发者加入Audience Network,Facebook从该开发者应用内的广告收入里分得一杯羹。最后,为了吸引用户提高使用频率,她开始使用深度链接或Facebook未来提供的其他工具。也就是说,Facebook至少有4种方式,可以从同一名开发者身上赚得利益。此外还有附加回报,Facebook能以此了解到移动用户最感兴趣的应用是哪些。
正如某位匿名员工所说,“马克从来不会闹着玩。Parse没有给桌面版和移动版的 Facebook带来任何直接利益,但它让快速创建应用变得更简单。如果你支持创业者快速创建应用,你将拥有关于当今应用孰优孰劣的大量数据。这种小细节说明了马克的高瞻远瞩。”
为了理解它的具体价值,请记住,谷歌广告业务凭借在桌面搜索结果和上网过程中插入关联广告,每年盈利500亿美元,相当于Facebook年销售额的6倍。
目前使用Parse产品创建的应用已达到26万款,但Facebook的影响力仍然远不及谷歌。Facebook收集个人数据的胃口越来越大,这令一部分用户心生戒备。另一方面,不少基于Facebook网络平台的开发者,也被前者三不五时更改的规则搞得焦头烂额。具体而言,像应用链接这样的项目,在被开发者完全接受前还需要大量工作。不过面世之初,已有20多位重量级合作伙伴加盟,除了Dropbox和Spotify,还有Pinterest图片分享和Hulu视频网。开发者坚称,只有当更多应用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用。
这一挑战揭示了社交网络引人注目的战略转移:阻碍Facebook一展雄图的最大路障,与说服更多人花更多时间宠幸Facebook毫无关系。它完全依赖于外部应用开发者选用Facebook的各项工具。Facebook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家社交媒体企业公司。“今时不同往日。”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司内部人员说道。那些固守社交网络旧面貌的人,“他们恐怕得学会接受事实。我们的世界早已改变。”
假如扎克伯格能成功把Facebook打造成全球最重要的移动平台,他将为公司创造各种各样的机遇。随着社交网络日益了解国际用户的使用习惯,全球扩张将变得更加容易,对等支付等新业务或将开启。对自家网络内用户的了解程度,无人及得上Facebook。确实,随着Facebook逐渐转变为企业公司,5年后的它终将抹去建立之初的古怪宅男气息。
对于曾经热爱社交网络的粉丝而言,这可能是个忧伤的消息。又或者,它进一步证明了,Facebook再也无法重振“酷”风了。但你能感觉到,扎克根本不在乎。在f8开发者大会上,“快速前进,打破陈规”的旧口号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快速前进,打稳地基”(Move fast with stable infra)。
就是这样。真的。在硅谷数十年历史上,估计从未有一家公司想出如此烂的口号。但如果Facebook能够践行到底,它将散发自己独有的魅力。
文/AUSTIN CARR 摄影/MELISSA GOL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