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挫商”

 
修炼“挫商”
2017-03-14 09:45:16 /故事大全

  5月25日那天,我看着3天后出发的机票,觉得自己绝对要错过下周在加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了。

  首先,尽管过了将近一个月,我的赴美签证仍在“行政审理”中。其次,即使签证即刻通过,我的护照也会被慢吞吞地送到厦门的中信银行,再由银行打电话通知领取,整个过程需要5到7个工作日。最后,由于人在北京,我还得委托母亲代领护照后快递过来。

  我脑子里自然充满着沮丧和愤怒的想法:“我去过美国这么多次了,居然还要被审,简直不可理喻!”“难道你们看不出吗?我只是去开一周会,我当然会回国的!”“怎不早点签证呢?怎不选择北京领护照呢?”“万一没法代领,我立刻飞回去还来得及么?”“要改机票吗?万一改期了却还是拿不到护照就白改了。”“反正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做什么都没用!”

  50年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定义过一种症状–“低挫折忍耐度(Low frustration tolerance)”。如果借用智商情商的概念,这就是面对挫折时的“低挫商”。艾利斯认为,许多当代人已被“宠坏”,无法忍受事情有丁点不顺。稍不称心如意,低挫商者立刻觉得这种事不但根本不该发生,而且绝对不可接受,此外,更必定导向灾难性的后果。他们为这种思维定式付出的代价有二,一是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二是糟糕的行为决策,比如发泄怒火或无所作为。

  倘若想要提高“挫商”,必得先改变大脑中的消极观念。第一个要改的,就是遭遇挫折的定见。

  肉身受伤、皮开肉绽,痊愈后往往长出丑陋的瘢痕组织,最好的情形不过是“恢复原样”。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因此也认定了遭遇挫折时只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变得更糟,二是幸运之极的“没有太大影响”。这种悲观认知,很容易让人在遭遇挫折时被怨恨或恐惧压倒。

  其实,大脑与皮肉不同,遭遇挫折时还会有第三种结果–逆境成长(adversarial growth)。心理学家理查德·特德斯奇提出,虽然不易,但许多人经历危机后,确实变得更“好”。他们精神上更成熟,心态更开放,共情能力更高,对自身能力更具自信,也更加支持周围的人,就连幸福感和满意度都更高。

  事情未必会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但你必须相信存在变好的可能,同时相信自己能在当下的境况中努力做到最好。

  当天,我决定从乱麻中挣脱出来,专注于“我还能做点什么”。于是我写信跟会务方解释了自己可能晚到,重新安排了机票行程。26日,我接到签证过关的消息,打电话请求中信银行的工作人员,一旦收到护照即刻通知我们。28日下班前一小时,银行第一时间给我母亲致电。31日,我顺利赶上会议。

  每一个当下,大脑都在选择性地筛选信息。倘若深陷悲观认知,那么即使机会摆在眼前,大脑也只会视而不见。但只要你愿意,大脑永远可以重新布线编码,重造筛选机制。而提升逆商,绝不是为了欺骗自我不去认清逆境,而是为了让自己除了看见挫折外,还有余裕能看到行动的机会和他人的善意。惟如此,才能在挫折中成长。

  文 游识猷/编辑 翁倩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