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Nweekly
K=Masaaki Kanai
如今生活方式店(lifestyle store)在中国很流行,品牌认为这种零售业态能够应对整体低迷的零售环境,对抗电商带来的冲击。某种程度上,也是无印良品、10 Corso Como等品牌做生活方式店的成功示范带动了眼下这股潮流。现在,好像只要有咖啡、有服装、有书就可以称作“生活方式店”了。不过,在良品计画代表取缔役会长金井政明(Masaaki Kanai)看来,真正能对抗电商的,是实体店里人和人之间的真实感。
C:生活方式店这种零售业态真的能挽回实体店的颓势吗?
K:单单把咖啡、书或其他杂货放进来,实体店就可以对抗电商吗?我不这样认为。生活方式店只是实体店的一个发展阶段而已,还不能说是终极阶段,它只是从“物”到“事”,还没进化到“人”的地步。实体店怎么才能有真实感,如何增加其真实感—真实感,简单来说,就是人对人的感觉,我相信这方面是可以不断进化的。人和人之间的真实感,这是实体店的优势,网络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实体店要对抗电商,不一定非要改善或进化成新的形态,也有可能回到过去。比如我们可能都逛过菜市场,有一些年纪大的人在那里卖蔬菜,你会问ta这个东西多少钱,买回去怎么煮,然后ta会教你怎么煮,这个过程是网络所不能模拟的。所以我们要注重的是人和人的实际交流,增加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在无印良品的一些店铺里,我们有家具搭配顾问(IA)和服装造型顾问(SA),消费者可以告诉他们,想把家里设计成什么样,想穿出什么风格,那顾问就会告诉你应该配什么、怎么穿。大家认为无印良品是生活方式店,而我们只是考虑,消费者要生活得更好,他们会需要哪些东西呢?我们对员工也是这样培训的,让他们有这样的理念去服务顾客。
C:无印良品承接了东京成田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还发起“MUJI Hut”的住宅项目—而在过去,它更多被认为是一个杂货品牌。在这些“跨界”的背后,经营上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K:的确,我们做住宅项目,也自己种稻子卖出去,也可能做酒店,但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否定,或者说再认识现在的酒店业情况。之后,我们会告诉大家无印良品考虑的酒店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并不会做一个连锁经营的酒店品牌。其实我们不认为自己是杂货品牌,应该说,是生活中需要的东西我们都在做,怎么做呢?我们一直在考虑,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依照这个理念,我们开发了很多产品。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绝对不是把整个公司或品牌做得越来越大,我们的目的是要给大家美好的感觉。实际生活中大家感觉到很多不美好的东西,我们就想表达我们是怎么考虑这个东西的。这样的好处是,我们的员工在遇到不美好的事情时,会思考—站在无印良品的角度上,应该如何考虑这个问题—这样我们的员工才会成长。当然有很多新的事情我们也没做过,我们认为做正确的事时也有可能经验不足,或在不知不觉中犯错。所以在内部要有自我约束的机制,从而事先规避风险。如果发生问题,经营层也要迅速作出处理,将风险减少到一定程度—这两个体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C:你怎么理解设计的内涵?在商品开发上,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K:我认为设计的理念在发生改变,在无印良品,我们不再说设计,而是用“create”(创造)这个词。所谓的设计会往创造上倾斜,所以未来创造的工作会更多。设计和创造的区別很难解释。我们理解,设计是指做一些新的、没有的东西,而创造没有新旧之分。比如我们种稻子,就是创造,但它是旧东西,不是新东西。
我们从来不会以把某样东西卖给别人为目的去开发这个产品,而是判断生活中人们是不是需要它、它对生活是否有帮助。比如对一瓶水来说,不是要在水里做任何添加,或者给它的瓶身增加点颜色,做得更漂亮一点。因为这就是水嘛,你需要水,我就给你水,把满足基本需要的东西提供给你就好了。(采访:张菁)
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