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小事谈起(节选)

 
从一件小事谈起(节选)
2017-12-11 16:42:40 /故事大全

曹聚仁

几年前,我患了一场大病,在广华医院动手术,卧病期间依旧看报读书。一位护士小姐,特地从家中带了一部钱穆先生的《国学概论》给我看,说:“这部书,乃是我在高三时念的。为了高中毕业会考,国文老师要我们仔细地看,可是,我们看不懂。”她又问我:“什么叫‘国学?这部书,你要不要看?”病中看《国学概论》,似乎不太合口味,不过,这位小姐给我带来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中学毕业会考,究竟该不该在语文科附加“国学常识测验”?年青的一代,该不该念《国学概论》?我不主张中学生念《国学概论》。

我和她谈到“国学”的问题。我说:“假如朱熹或是程氏兄弟活过来,你问他们‘什么是国学,他们也一定答不出来。‘国学乃是外来语,并非国产。日本人原有‘支那学‘汉学这样的名词,因此,19世纪后期,去日本留学归来的学人,译之为‘国学,也就是‘中国学术之意。日译章师的《国学概论》,便是《支那学概论》。在我国古代,‘国学即‘国子学,也称‘太学,便是今日的国立大学,不可混为一谈。‘国学这个名词,仔细考校起来,颇有毛病,因此有人称之为‘国粹。章太炎师称之为‘国故。他的《国故论衡》,便是谈中国学术的专著。我曾称之为‘国故学,也曾为国内学人所共许。可是,‘国学一词,约定俗成,一直和‘国故一同流传着,也就算了。以类推之,乃有国乐、国剧、国术、国医等名词。大家心中明白,这便是中乐、中国戏、中国武术、中医的意思,不待细说了。”

一方面,“国学”“汉学”“中学”这一类名词,有着和“西学”对抗的意味——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是物质文明,中学是精神文明”,都有着阿Q式的夸大狂心理作用。清末维新志士们说过这样的话:“这国故的臭东西,本同小老婆、吸鸦片相依为命。小老婆、吸鸦片,又同升官发财相依为命。‘国学大盛,政治无不腐败。”有人嘲笑国粹派的复古思想:“倘真正是国粹,何必急急去保?”都是一针见血的讽语。如今是要“破旧立新”“古为今用”,当然不会把年青的一代埋葬到古人的尸骨中去;让中学生读《国学概论》的开倒车观点,不该再保存了。因此,我在医院里,便立下心愿,要写一部教育海外文史教师的书,要他们明白“国学”究竟是什么。

历年的(香港)语文科会考试题,以及国学常识测验题,我大体看了一遍。像我这样做了几十年语文教师,还为太炎先生笔录过《国学概论》的,参加这样的中学会考或大学入学考试,未必会及格;即使如周予同、朱自清、钱宾四诸先生来参加会考,也未必会及格呢!何以见得呢?

我们都是从反对读经观点来研究“国学”的,而香港的教育当局,包括若干文史教师,都是从提倡读经的观点来谈“国学”的。三十年前,香港大学教授许地山先生写了《国粹与国学》,表明他反对读经,这是在和当时的提倡读经派做正面的争论。直到今日,香港教育当局站在“都都平丈我”的观点上主持会考,我们这些“郁郁乎文哉”派,即使说得正确,也于事无补。

科举考试的废除,八股制艺的丢弃,迄今不及七十年。后一代谈文习史的人,大都脱不了塾师们的科举观点。五四运动以后,大家敢于在孔圣神座前翻筋斗,但“狗抓地毯”,要脱掉这一套传统的外衣,实在不容易。

我且举几个实例来谈谈。有一回,某大学新生入学考试,语文常识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何谓今古文?”考生的答案:“今文是白话文;古文是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可说“全军尽墨”,没一个及格的。后来,我搜集了十七种中学会考、大学入学考试的卷子,看这一试题的答案,答得正确的不及5%。依我们的语文教学观点,不知道什么是今古文,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事;而就国学常识来说,不知道什么是今古文,那就说不过去了。我们反对中学生读经、读《国学概论》,即在于此。

在国学常识测验中,有一道极普通的试题:“什么是‘六经?”依香港教育当局的尺度来看,那些答案,大半是及格的;依懂得国学常识的人看来,那些答案,一大半还是不及格的。因为依今文学家的说法,“六经”的顺序是:《礼》《乐》《诗》《书》《春秋》《易》——这是三种不同的教育课程。依古文学家的说法,‘六经的顺序是:《易》《诗》《书》《礼》《乐》《春秋》——这是依“六经”的时代顺序来说的。阅卷的人,是今文家还是古文家,其评分标准大有不同,总是各有各的顺序。

岁月倒回六七十年,我们那位章太炎师,是古文派大师,而和他对立的维新志士康有为和梁启超,是今文派大师。今文学家之中心在《公羊传》,公羊家言,真所谓“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清儒既遍治古经,戴东原的弟子孔广森始著《公羊通义》。继之的有武进庄存与,著《春秋正辞》,求所谓“微言大义”,为今文学启蒙大师。其同县后进刘逢禄继之,著《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凡何氏所谓“非常异义可怪之论”,如“张三世”“通三统”“黜周王鲁”“受命改制”诸义,次第发明,这便是后来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政治理论根源。段玉裁外孙龚自珍好今文学,说经宗庄、刘,往往引《公羊传》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清末光绪年间,所谓新学家,人人都经过崇拜龚自珍的阶段。夏曾佑赠梁启超诗云:“璱人(龚)申受(劉)出方耕(庄),孤绪微茫接董生(仲舒)。”即是说了今文学的渊源。

在19世纪后期,今文学乃是我国学术思想之主潮;到了我们这一代,觉得今、古文学派别之分,已非必要,难怪年青的一代不知道今古文是什么了。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芝麻事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