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与“灰犀牛”

 
“黑天鹅”与“灰犀牛”
2017-12-14 10:07:51 /故事大全

万喆

“灰犀牛”和“黑天鹅”的典故

曾经,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因此,“黑天鹅”被欧洲人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看上去行动迟缓、安全无害,其实它体型庞大、爆发力惊人。一旦被激怒,其危险性、破坏性极强,无人能挡。

因此,“黑天鹅”是指小概率事件。“灰犀牛”则刚好相反,是指概率相当大,人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事情。

比较简单地说,“黑天鹅”是预料不到的事情,“灰犀牛”是你不想预料的事情。

“灰犀牛”和“黑天鹅”真的不一样吗

看上去,“黑天鹅”与“灰犀牛”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是处在两种不同极端的事情和结果。

2001年,塔勒布的《黑天鹅的世界》出版。2007年,他出版了第2本书《黑天鹅》,3年之后又出新版。塔勒布认为,“黑天鹅”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

不过,预测到现实中存在的“黑天鹅”,这才是该书得以声名大噪的原因之一。

2001年9月4日,《黑天鹅的世界》问世。书中,作者提到一架飞机撞进他所在办公楼的可能性。当时大家都觉得,妄想吧。然而,一周后,“9·11”恐怖袭击震惊世界,飞机撞向了纽约世贸中心。

2007年,全球還在金融盛宴中狂欢,对即将到来的次贷危机和由其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毫无察觉。这一年出版的《黑天鹅》里则说:“全球化导致全球在互相牵制状态下呈现脆弱性,同时降低了波动性,并制造稳定的假象。换句话说,它创造了毁灭性的‘黑天鹅事件。我们此前从未面临全球性崩塌的威胁。”对于危机中最让人头疼,也最让人诟病的“太大不能倒”问题,书中也有相关阐述:“金融生态正膨胀为由近亲繁殖的、官僚主义的巨型银行主导的生态——一损俱损。银行业集中的加剧似乎有减少金融危机的作用,但会使金融危机更具全球性。”

所谓预测并不难,但作者并非只是纸上谈兵。

2001年“9·11”事件发生前,作者大手笔做空美国股市,一夜暴富。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他又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业界称他是“像买彩票一样做股票”。

也就是说,塔勒布事实上正回答了米歇尔·渥克写《灰犀牛》时想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对迫在眉睫的危机不能先知先觉、提早预防呢?”

每只“黑天鹅”后面,都有“灰犀牛”

同样一件事情,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

百年老店雷曼兄弟轰然倒闭是“黑天鹅”吗?2007年的次贷危机是“黑天鹅”吗?进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黑天鹅”吗?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外交事务》杂志上说,所有的著名经济学家和政策决策者都没看到这场即将发生的灾难。这场灾难仿佛是,小概率,大影响,不可抗,妥妥的“黑天鹅”。

然而,在小概率的大灾难面前,灾难的巨大阴影早就铺天盖地了。

2004年,一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提醒人们提防抵押欺诈的大范围爆发。

2008年,丧失赎取权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盖洛普投资者信心指数在2000年1月高达178点,2007年中期时从95点开始骤降,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前夕为15点。当然,到了冬天,跌至-64点。

在危机发生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不断发出警告。时任法国财政部长在G8峰会上提醒与会者,一场金融界的海啸即将到来。一些银行家和政客已经预言房利美和房地美将出现大问题。

真是突发吗?不。真是毫无预警吗?不。真是“黑天鹅”吗?不。每一个“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潜藏着一场巨大的“灰犀牛危机”。

避免“黑天鹅”冲击的最好办法,是化解“灰犀牛”

塔勒布让大家不要试图去预测“黑天鹅”,其实不只是想要说明小概率事件无法被预知。他更想说明的是,正因为这些无法被预知的特殊事件在我们的能力之外,我们更应该多关注我们能够掌握的形势,做好足够的风险控制,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预防最坏的“黑天鹅”事件。

塔勒布提醒大家保持充足冗余(特指储蓄和现金)。对投资者来说,主要指现金。“冗余与债务是相对的。心理学家们告诉我们,致富并不能带来幸福——如果你花掉自己的积蓄的话。然而,如果你将金钱藏在床垫下面,那么你便拥有了针对‘黑天鹅的更有利的抵御能力。”

塔勒布也警示了投机性债务的风险。他说:“有一条对于个人和机构非常重要的戒律——我们可以降低经济生活中90%的‘黑天鹅风险……我们所做的只是取消投机性的债务。”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逆风飞翔”的巴菲特正是这样做的。危机爆发前,巴菲特公司累计现金冗余超过600亿美元,占公司净资产的一半。而他极度厌恶风险,负债率很低。

这和渥克强调的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如出一辙。

关注、化解“灰犀牛”危机,也是化解无法关注的“黑天鹅”的最好方式。

防“灰犀牛”为什么困难

“灰犀牛”如此庞大,为什么会被忽略?这才是关键问题。

正如我们熟知的一句话“眼见他起高楼”,可谁会愿意见到高楼塌?人类本性、社会体制都会力求维护现状以及人们对未来的美好预期。

对“灰犀牛危机”的认识会经过五个阶段,首先是“否认”。有泡沫吗?没有啊!当这成为集体意识,预警就变得极为困难。人们宁愿和大家一起犯错,也不愿成为唯一正确的那个人。

第二阶段是“得过且过”,即想方设法把问题推给将来。这次可能会不一样吧。第三阶段是“犹豫不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究竟应该怎么做?我是不是应该行动?

这两个阶段常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拖垮所有的机会。

但当“灰犀牛危机”进入第四个阶段——惊恐阶段,其实能够纠正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大家很快就会进入最后阶段,行动阶段或是崩溃阶段。有时候,两者同时存在。人们如大梦初醒,希望在最后时刻出现各种奇迹,怀抱希望,企图挽救。

只是,或为时已晚。

没有满池子的“黑天鹅”,只有我们的视而不见。

“黑天鹅”看不见,因此一直存在;“灰犀牛”看得见,更是一直存在。

无论是防“黑天鹅”还是防“灰犀牛”,重要的都是找到背后的原因,改变扭曲的机制。

(若 羽摘自《读好书》2017年第8期,邝 飚图)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冷幽默的风骨
下一篇:不敢不乐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