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递】王羲之的故事

 
【经典传递】王羲之的故事
2015-06-09 08:21:23 /故事大全

辩才殉帖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王羲之,把他的真迹差不多搜齐了,唯独得不到《兰亭序》。听说真迹在永欣寺辩才和尚那保存,就派人把辩才千里迢迢接到京城。辩才回奏说:“《兰亭序》是先师传家宝。今天我如果妄自做主,先师在九泉之下也不瞑目。”太宗是个明白人,一来觉着辩才说的有理,二来看出这人倔强得很,勉强不得,就让辩才回去了。

回去之后,一日下午,辩才正在山下茶馆下棋,来了个外乡人,下棋时招式不同凡响。二人连战三局,一胜两平。辩才乐呵呵地说:“今日棋逢对手,幸甚!”二人十分投机,当晚,辩才亲自把外乡人迎进寺内,留宿安歇。

转眼,外乡人来永欣寺一个月。一晚,二人秉烛夜谈,外乡人说他随身带了《二王杂帖》,说着,小心地把真迹拿了出来。辩才翻了翻,笑说:“此帖不假,可这并非王羲之拿手杰作。愚弟倒有一真迹……”辩才犹豫了一下,但想知音难遇,就大方地说,“兰亭序。” 外乡人听罢说:“二三百年几经离乱,真迹还能保存得住?”辩才争辩道:“先师正是王羲之第七代子孙,临终时亲自将此帖交给愚弟,怎会有错?兄若不信,我当即取来。”

外乡人看过手帖,一口咬定这是伪作。二人争辩多时得不出结果,辩才索性把两个手帖摊开放在桌上,约定明日细赏。

第二天,山下有朋友忽然请辩才吃饭,辩才锁门后出去了。中午时分,外乡人来到辩才房前,把小僧喊了过来,轻声说:“我有件东西昨晚落在你师父房内,现在有急用。”小僧一看,这外乡人常出入师父房中,就把门锁打开,让他独自进屋去。外乡人进到室内,把依旧摊在桌上的《兰亭序》和《二王杂帖》一起拿了出来。停了会儿,离开了永欣寺。

外乡人正是太宗派来的,名叫萧翼,是当朝御史。萧翼换回朝服,派人把辩才请到驿馆,慢条斯理地说:“万岁为得《兰亭序》寝食不安。本官奉旨向禅师借取书圣遗墨。”

辩才一听,立马晕了过去。好一会儿,辩才勉强从椅子上坐了起来,吼道:“弟子愚昧,愧对先师!”嚷罢,只听“咚”的一声,一头碰死在厅堂的圆柱上。

萧翼惊呆了,他料理了辩才的后事,返回长安。见了太宗,呈上《兰亭序》,并禀奏了辩才殉帖的经过,太宗听罢,停了好长时间,才说:“厚葬辩才。”

据说,唐太宗死后,《兰亭序》也随之殉葬。自此,《兰亭序》的踪迹成为千古之谜。

东床快婿

东晋时有位大官,名叫郗鉴。他打听到王家子弟个个才华出众,就想从这几个青年人当中选一个来做他的女婿。消息传来,王家子弟兴奋又紧张,他们早听说郗小姐貌美贤良,谁不想娶?于是,个个精心修饰一番,规规矩矩坐在学堂里,表面在看书,心却不安宁。

可东边书案上,有个人却与众不同。只见他如同平日一样随便,似乎压根没这回事,仍在聚精会神挥笔写字。这个人衣冠不整,肚皮露出来了都浑然不觉。

郗鉴派来的人在学堂进行了一番观察,回去之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都好,不过,只有一个人太随意,坦胸露腹,对大人择婿一事,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

郗大人听了汇报,恰恰对那位举止“随意”的人有了兴趣。他高兴地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为什么呢?郗大人认为,这个人不把儿女情长放在心上,自顾自钻研书法,正是有出息的表现。

这人就是王羲之,后来他果真成了杰出的书法家,这个择婿的故事也随之流传了下来。

天鹅饺子

王羲之七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三年过去,已笔力沉劲,一时赞声不断。刚满十岁的王羲之不禁飘飘然了,别人想请他写对子,他也摆上了架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一个小巷,见一小饭店门口一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但字写得很难看。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种字儿,也只能配这陋巷小店了!他进店张望,却瞧见一幅奇景: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包好的饺子,一个接一个飞过屏风,不偏不倚落在各个锅内。店内的伙计忙前忙后招呼食客,每个伙计管一口锅,各自报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一斤。”“二号锅一斤半。”“三号锅九两……”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王羲之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