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轶事】遗嘱里的智慧

 
【传闻轶事】遗嘱里的智慧
2018-11-29 09:51:40 /故事大全

族长刁难

民国时,豫北有个叫“响水沟”的地方。听到这名字,也许你以为这里水源充足,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这儿有条沟倒是不假,可沟里到处都是碎石头,有时候风大,把碎石头刮得呼啦啦乱滚,就像是水流动的声音,这才有了响水沟的名字。

距离响水沟不远的一块平地上,住着几十户人家,村名自然也就叫响水沟村了。且说这天,响水沟村来了一家四口,夫妻俩领着俩半大小子,看他们的模样,穿得破破烂烂,估计是逃荒要饭来的。他们跟村里的族长打过招呼后,就在村头的一间破庙里住了下来。

这家的男人叫张先,是个铁匠。他每天给附近几个村里的人家修补农具,顺便打制点生活用具,用赚来的钱买粮食,可时间一长,单凭这点收入度日太难了。

张先再次找到族长,想让族长给自己找一块空地,一家就打算在这儿落户了。族长一听,捻着胡须说:“大男人张一回嘴求人不容易,这样吧,村南有条响水沟,别看是沟,却从来没见过水,地势也平坦,有个十几亩光景,就给你一家算了。”

张先一听,连忙跪下来给族长磕头,然后领着一家人去了响水沟,可到那儿一看,不觉傻了眼,沟里到处都是碎石头,根本就没法种庄稼。

儿子张大宝一看,气呼呼地说:“爹,那老家伙这是戏弄你呢!”

张先没有答言,他到了沟里,前前后后转了一圈儿,蹲下身子把地上的碎石头扒拉开,又拿过锹镐,往下面挖了起来。挖了一尺多深,他把锹镐放在一边,坚定地说:“这块地行。”

从这天起,张先除了干铁匠活儿,就领着两个儿子侍弄响水沟里的地。他们先从一头挖起,挖一尺来深,下面就露出黑色的泥土来。把泥土翻上来,碎石头翻下去,翻了整整一个冬天,锹镐用坏了十几把,手裂开了一条条口子,总算把响水沟里的地给翻完了。再看这块地,哪里还有碎石头的踪影,黑色的泥土闪着光亮,整个一块肥田啊!

临终遗嘱

到了来年春播前,张先又一次找到了族长,向族长借种子,许诺秋收后十倍偿还。族长一听,以为他在说胡话,张先却认真地说:“我说的都是实话,我以性命担保。”

族长思虑半天,才借给他两百斤玉米种子,并立下字据,等秋天收获后,归还两千斤玉米。拿到玉米种子后,张先就领着两个儿子把玉米种子搬到了响水沟的那块地边,准备播种。为了让种子好发芽,他们从远处挑来水,一窑一窑地浇,忙活了半个多月,才算把玉米种子种完。

地种完后,张先并没有闲着,马上又领着两个儿子干起了另外一样大活儿。啥大活儿呢?别看张先是个铁匠,平日里对种庄稼的活儿也相当精通,他深知“庄稼一枝花,肥水来当家”的道理,肥要是不到位,无非是产量低点,要是缺了水,那就要绝收了。响水沟前前后后的情况他早就摸透了,距离这儿三里,有一眼泉水,因为地势险峻,村里人吃水也不往那儿去,如果修一条渠,把泉水引到响水沟这边,再整个蓄水池,把这十几亩变成水浇地一点儿也不费力。

张先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一说,家里人都表示了反对,为啥?就凭他们爷仨的力量,修一条渠简直就是笑话!张先却说:“事在人为,再说咱又不是修又大又宽的引水渠,我看成。”

张先是家里的主心骨,他决定了的事情,其他人就是反对,也得跟着走。他推掉了铁匠的活计,在响水沟那块地旁边搭了两间窝棚,把家搬了过去。为了生计,他向村里的富户借了粮食,许诺借一还十。就这样,爷仨开始了凿渠。

地里的庄稼一天天长起来,引水渠也一天天地变长。等到玉米开始扬花的时候,引水渠竟然只剩下蓄水池这最后一道工序。张先考虑到蓄水池的水放满后,如果没地方排,地就会遭殃,他又往下面修了一截渠,蓄水池的水满了,就会接着往下流,一直流到下面的河里。

渠凿好了,望着泉水源源不断而来,张先流下了眼泪,他知道,头一年,响水沟的这块地就能让他们一家吃喝不愁。

谁知当天晚上,张先就病倒了,吃了几服药也没见好转,眼看着就不行了,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叮嘱了两件事:粮食一打下来,先把欠粮一两不少地还给人家;引水渠中间再修个蓄水池。

儿子张大宝听完,头一件事还行,欠账还钱天经地义,第二件修蓄水池就不理解了。他刚想问啥原因,就见张先头一歪,离开了人世。

善有善报

安葬完张先,地里的庄稼到了最需要水的时候了,张大宝兄弟俩开始从蓄水池里挑水浇地。蓄水池就在地头,距离近,一天能浇不少。这边浇,那边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就是把蓄水池里的水差不多用尽了,过一个晚上,第二天又是大半池子。

这天一早,张大宝兄弟俩拎着水桶到了蓄水池边,一看傻眼了,池里根本就没多少水。他们脑瓜一转,马上就知道咋回事了,肯定是有人从中间扒开了引水渠。现在家家户户的田地都需要水,村里人挑水浇地要跑的路不近,眼看着张大宝家这么方便,眼红着哩。兄弟俩顺着引水渠一找,果然有一处被人扒开了,下面还弄了个简单的蓄水池,那里面是满满登登的水。

兄弟俩把豁口补好,张大宝气呼呼地站在那儿,跳着脚冲着下面骂起来。弟弟张二宝好容易才劝住了他,兄弟俩一商议,决定一人挑水浇地,一人看护引水渠。

可是,兄弟俩在明处,人家在暗处,这边巡视过了,刚走没多大一会儿,引水渠就又被扒开了。兄弟俩地没浇多少,还累得筋疲力尽。

这天晚上,兄弟俩坐在一块儿商议咋办。张大宝说:“地不浇,也得把偷扒咱引水渠的人找出来。当初咱爷仨凿渠,村里没一个人肯搭把手,咱爷们儿凿好了,他们倒来吃现成的,这哪行!”

张二宝想了想,说:“咱爹临死前说过,让咱们在中间再修个蓄水池,哥你还记得不?”

张大宝把眼一瞪说:“咱爹那是糊涂了!白白修个水池让他们用,我有那么傻?”

张二宝说:“哥,咱堵也堵不住,挡也挡不了。咱爹经的事儿多,说不定这法子管用哩。”

张大宝说什么也不愿意,最后张二宝说:“要不这样,咱跟村里人商量好,新的蓄水池咱合伙修,水一半流到那里,另一半流到咱地頭那蓄水池里。”

张大宝这才点头同意。兄弟俩把想法跟村里人一说,没想到很多人都同意。才半天的工夫,蓄水池就修好了,张大宝兄弟俩亲手扒开水渠,在有缺口的那段渠中间放了一块方石,水一半流到新修的蓄水池里,另一半接着往下流,一直流到他们地头的蓄水池里。这么一来,再也没有人偷扒水渠了。

秋收之后,兄弟俩挑着粮食去还借粮。族长一见,说:“就冲你哥俩能亲自扒渠放水,这借粮就不能要,但不要又辱没你们,借多少就还多少算了,其他家我都交代过了,多一两都不要!”兄弟俩好说歹说,族长就是不同意。兄弟俩眼含热泪,这才听从了族长。

还完借粮后,族长邀兄弟俩到家里吃饭。饭桌前,兄弟俩把父亲临终前的交代讲了一遍。族长一听,跷起大拇指说:“你爹啊,看得远,真是高灯照远亮啊!”

从此以后,村里人给张先父子修的那条引水渠起名为张氏渠,蓄水池自然就叫张氏池了。张氏彻底融入了响水沟村,后来成为村里非常有威望的大户人家。

(发稿编辑:吕佳)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