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土镇,免不了要再说说红薯的事。
传说三国时期刘备入蜀,行至土镇,感到饥饿,就请店家给弄点好吃的,他要庆贺这一路的顺利。只是因为连年兵燹,民不聊生,店家根本拿不出什么好吃的,最后用家中仅剩的一点红薯粉,做了碗粉条。刘备吃后,感觉粉条软糯爽滑,十分高兴。后来蜀中日渐富庶,因为刘备喜食粉条,远近百姓都到土镇来学习粉条制作技術,品尝土镇粉条的美味……
故事当然是鬼扯的,三国时候怎么可能有红薯呢?没有红薯,又何来粉条呢?鬼扯归鬼扯,但土镇粉条在制作技艺上确实颇有讲究,而且土镇出产的粉条,品质也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因此土镇粉条不仅是土镇当地的一道美味,也是土镇的一个庞大产业。
大约是自有粉条起,土镇就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挂粉师,也叫拍粉匠。粉条制作首先从磨红薯开始,然后是淀粉、晒粉、制浆、挂粉……看起来简单,却很讲究手艺。同样的红薯,不同的挂粉师做出的粉条,一口就可以吃出三六九等。手艺最好的挂粉师,人称“大粉匠”,工价最高,也很难请到。
土镇最有名的大粉匠,绰号小漏勺。小漏勺十岁跟在师傅老漏勺屁股后面洗红薯;十一岁磨红薯;十二岁学晒粉;十三岁学制浆;十四岁这年,就亲自掌勺拍粉挂漏;十八岁就成了远近有名的大粉匠。
那会儿的小漏勺,从九月挖红薯,一直要忙到腊月初头。如果不从三月红薯秧子出土的时候就开始约请,你根本别想请到他。小漏勺的手艺好过老漏勺,但是工价却比老漏勺低一成,他以此表现谦逊,也是向师傅致敬,更显示出他的厚道仁义。
凭着一把好手艺,小漏勺让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养了个儿子,新盖了大瓦房,马上又准备换小洋楼。也就在这时候,机制粉出现了。机制粉来得快,大粉匠一天的活儿,顶不上机器转动半小时。突然,挂粉师就全都没活儿干了。当然,就算最著名的大粉匠小漏勺,也同样如此。
这一年的秋冬季节,小漏勺几乎接不到啥活儿了,他感觉这日子过得格外别扭。到了第二年开春,他终究是闲不下去了,家里没啥积蓄,孩子大了,还得娶妻生子,得出去找活儿干啊!可是干什么都得讲究点技术,所谓骟牛扯糖,各干一行,作为著名的大粉匠,操了大半辈子的粉勺,还能干什么呢?什么都不趁手。没奈何,小漏勺只有到工地去拎灰桶。上工不到一个月,小漏勺却出事了,从楼上摔下来,摔断了脊梁骨,从此瘫痪在床。没过两年,妻子害病去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好在儿子大顺还算孝顺,对他嘘寒问暖,给他端屎端尿。除了不能下地行走,小漏勺看起来还真跟常人没什么两样。再后来,儿子结婚,生了个女儿。孙女漂亮机敏,能歌善舞,真是个小天使,小漏勺喜欢得不得了,可就在孩子十岁那年,祸从天降,竟查出了白血病。为了救孩子,小漏勺和儿子把能卖的都卖了,能借的也都求了个遍,很快就债台高筑。孩子需要骨髓移植,医院竭力减免,但还是有三十万的缺口。各方筹集,政府救济,最后,大顺只需要拿出十万块,但对于这个家徒四壁的家庭来说,十万块足以让人绝望……
自从孙女害病后,小漏勺就不肯吃药了,他说自己老成这副鬼样子,早该死了,还吃什么药?留给孙女吧!儿子和儿媳不忍心,就算再忙、再困苦,还是尽心尽力照料他。他们越是对小漏勺好,小漏勺就越是难受,觉得拖累了家人,于是变着法儿折腾自己,只求早死。
终于,小漏勺病重了,他知道自己恐怕离死不远了,可他突然发现,就这么死了,真是件很划不来的事——人们时常说,穷得把骨头车成纽扣卖。要真能把骨头车成纽扣卖,那该多好啊,最起码也可以给孙女换瓶药嘛!就这么死了,一点用处也没有,太亏啊!
就在这一天,一个自称叫“烂红薯”的人找上门来,问:“小漏勺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