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盲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优游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故事会 >
 
数字盲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优游
2014-09-17 09:08:01 /故事大全

某女,在本文中就用小甲代替吧,因为她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茫茫尘世中的每一个儿、女。小甲与小乙、小丙、小丁,与同时代的年轻人相比,有许多的不同点,但有一点却是无可更改、一模一样的―――她们(他们)都有一个老妈妈。这些老妈妈也有一个共同特点:退了休(或下了岗),工资不多也不少,身子骨儿

正走向风烛残年……还有,她们都很爱自己的儿女,如果有机会,希望与儿女生活在一起。

上大学之前,小甲是那么依恋妈妈啊:“如果我以后在上海有了房,一定接妈妈来同住。”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小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女孩了。她在外企里工作了三年,在社会中浸染了三年,在各种“人际关系学”、“利益比较学”中摸爬滚打了三年,对“接妈妈来上海”这一行为,不由得充满了“小小金融家”式的计算和懊恼:接妈妈来上海,不得不租个两居室,这一项增加了500~600元的支出;即使将来买房,也至少得买三居室,夫妻两人一间,宝宝一间,父母一间,按照上海目前居高不下的房价,至少得增加几十万元;妈妈在上海这边没有定点的医院,头疼发烧生个小病,一次没有二三百元下不来;在事业刚刚起步,连坐地铁还是坐公交车都得盘算的阶段,就算是吃穿、水电这样最基本的费用,也增加了不少开支……

小甲以为只有自己一个人有这样的盘算,一边暗暗自责着不孝,一边向最要好的朋友讨教。谁知,那些与她同龄的朋友们,观点几乎一边倒:“你傻不傻啊,上海生活成本有多高你不知道?”“时代不同了,先把自己养活再说。”“尽孝不能强求,我至少要到35岁之后才会考虑父母的问题。”“干吗非要住一块儿?寄些钱回老家各得其乐不好……”

时代不同了,套狄更斯《双城记》里的一句话,“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也是锱铢必较、分秒必争的时代,都市里每一寸土地每一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都镀着金,等着小甲们拿青春博取。于是,本应该轻盈飞扬的双脚,挂满了“成本”、“核算”、“存款”、“月供”等沉重铅球,淡漠了人际,忽略了友谊,也……覆盖了亲情。

“生活成本”归“生活成本”,小甲高高兴兴地把妈妈接来了。但内心深处的“委屈”和“挣扎”,不等于就此消失无踪,偶尔她会想,让妈妈做点儿什么分担生活“成本”呢?唉,人老了能创造多大价值?就让她每天做做饭、洗洗衣服吧,不指望她在经济上帮多大的忙……

小甲觉得自己付出得很多。这年轻生命对年老者的“付出”,包含着自以为是的同情。往往要在五年、十年或更悠长的光阴里,小甲们才会理解妈妈们默默无语的行动后的“价值”。

五年后的某一天。当小甲买了新房,24小时内打若干个电话,焦头烂额,晚上才进得新房,与老公趴在床头上念对账单:“请搬家公司一次,220元。”“外卖两份,30元。”“请保洁工开荒,每平方米5元。”“去干洗店取礼服,50元……”

还有,还有……小甲念着念着,怔住,痴痴发呆。以前总以为这些劳动无足轻重,价格低廉。合起来,一算,真不少。多得无以为报。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