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法院判决禁止Napster允许任何享受版权保护的歌曲再通过它的服务进行交换。但这一禁令很快被上诉法院暂停。
于是,在美国,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版权角度,都引发了大量的争论。乐迷一边倒地支持Napster,更有黑客要去黑掉几个网站为Napster助威;而歌手和乐队则分为两派,连图书出版商和软件开发商都参与进来。一位微软的执行主管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像Napster这样的程序不仅给音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将对软件生产业产生同样的影响。关于Napster的话题,甚至出现在了戈尔与布什的总统竞选对话中。
在关于Napster的争论中,索尼公司可能是混乱和利益冲突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因为该公司的不同子公司分别站在了对立的两方。索尼公司的索尼音乐娱乐公司(SonyMusicEntertainmentInc.)是起诉Napster的原告公司之一,他们控告Napster通过让人们自由交换音乐的方式在盗窃受版权保护的音乐作品。而同时,索尼公司也是家电协会的成员,家电协会和未来数字联盟(DigitalFutureCoalition)一起发表简短的声明称,对版权法的扩大范围使用,会极大地损害新技术的发展。
事情的最后,Mp3.com赔款数千万美元了事,Napster也不得不与唱片巨头Bertelsmann公司(BMG唱片公司的母公司)和解并结成联盟。根据协议,Bertelsmann将在Napster投资,而作为交换条件,Napster将由提供全免费服务转变为一个收费的会员制实体,承诺向歌手和作曲者支付版税。Napster未来的服务费可能是每月4.95美元。毫无疑问,两家公司的合作声明激怒了一些希望Napster服务保持免费的乐迷,但基本上已经让Napster绝处逢生。
一位分析家在年终总结中说,在去年在线音乐世界中,很多最值得回味的时刻,不是发生在公司的会议室里,也不是在网络的穿梭之间,而是在法院紧绷的隔离带外。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Napster带来的冲击,范围远不止这些。
首先,Napster成为被告,不仅使他的注册用户暴增至4600万,也使P2P(PeertoPeer)商业模式一夜成为流行。有的公司打算利用P2P技术大量收集处于工作间隙的PC的闲置计算能力,通过集群技术产生超级计算能力供高强度计算工作和大型研究项目使用。例如,一家名为PopularPower的公司,其顾客被要求在他们的PC上安装一个特殊的屏幕保护程序。当屏保运行时,PopularPower就会向这些客户的PC分配工作负载。顾客每月将收到5至15美元作为对他们的闲置计算资源的使用费。这种交易对企业客户来说也很有吸引力,他们凭空多了一份收入,甚至不用牺牲IT系统的工作性能,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停止接受PopularPower分配的工作负载。还有的公司打算利用P2P开发新的搜索软件,这样可以大大扩展搜索范围,而且这种搜索无需通过Web服务器,也可以不受信息文档格式和宿主设备的限制。Intel公司更是从P2P中看到了PC新的应用空间,为此还不遗余力地召开了P2P工作组会议,参加者除了IBM、HP、Sun这样的巨头外,还有大把的P2P初创公司。
其次,顺理成章地,P2P成为继ISP、ICP、B2C、B2B、ASP……之后,吸引风险投资的新卖点。
第三,唱片业的巨头们也在反思。唱片公司渴望利用法律诉讼与安全加密软件两种手段击败Napster及其他盗版网站。但是,Forrester研究中心向唱片巨头们提出了忠告——唱片公司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创造出内容、形式与商业模式都受到顾客欢迎的服务方式。
从用户方面来讲,他们要求以任何方式接入到他们需要的内容。数字安全措施与法律诉讼都无法阻止互联网内容剽窃行为的发生。无论他们认为Napster网站是对还是错,传统出版商必须在自己的市场领域全力击败Napster。对内容的需求市场将一直存在,但如果大出版商失去了销售控制权,那么目前出版商创收的大笔利润将会转移到艺术家与分销商手中。对此,唱片公司也在积极做出调整。Bertelsmann与Napster结成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世界唱片业龙头老大——环球唱片公司也在收到Mp3.com的5340万美元损失赔偿金后,将旗下所有的音乐出版物均授权给My.MP3.com使用,并打算购买Mp3.com的股票。消息一出,Mp3.com的股价立即上扬60%。同时,环球音乐还证实,它将在Internet上提供试验性的数字化歌曲。
其实很多时候,变革最终都是以折衷的方式结束的。所以有人形容Napster像一只鼹鼠,他们要看看在传统版权法规的冻土地上到底能够挖出多大的洞来。而我们的社会就是在这些不断的冲击、妥协中前进的。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