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从不要求我拿100分来源:《家庭》作者: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故事会 >
 
父母从不要求我拿100分来源:《家庭》作者:
2014-09-17 08:39:45 /故事大全

丁肇中,华裔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1962年获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4~196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 。1974年,丁肇中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他称之为 J粒子的新的亚原子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又译里克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称J/ψ粒子,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此与里希特共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是第三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血统科学家。

年1月27日,母亲在美国亚柏尔大学医院生下了我。本来,母亲王隽英当时只是陪父亲丁观海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没想到我提早来到人间。根据美国法律的规定,凡是在美国国土上出生的婴儿,不论他父母的种族、国籍,都能自动取得美国国籍,所以我也不例外。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母亲当时刚获得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父亲是研究土木工程学的,他们都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基础。父亲的家族在山东日照市涛雒镇,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世家,我的祖父肄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母亲则是那个时代极为少见的女知识分子。母亲与父亲青梅竹马,两人都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研究生,可谓志同道合、比翼齐飞。

生下我两个月后,父母就带着我回到中国,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效力。没想到,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父母就带着我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从青岛到南京,再到安徽芜湖,再到上海、武汉,最后到达重庆。父亲联系到重庆大学工作,母亲也受聘于西南教育学院,全家终于安顿下来。

在迁徙与不安中,我长到了7岁,进入重庆的一所小学就读。由于当时战云弥漫、空袭不断,我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一天上学,空袭的警报就响了。学校为了安全起见,宣布放假一天,当天的学习就这样流产了。后来的学习也因为这些原因时断时续,一个月上不了几天课,无奈之下,父母决定让我离开学校,待在家里,他们自己来教我。白天,父母在大学里教书,就让我在家复习功课、做作业;晚上回家后,父母检查与批改我的作业,然后教给我新的功课,如此反复。

母亲是儿童心理学的教授,她很善于把握我的心理,并将知识轻松地传授给我。与父亲的教育相比,我比较喜欢母亲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我小学的教育,多半都是母亲教授的。虽然母亲教给我知识,可是从不要求我去考100分,因为她明白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而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这一点,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干年以后,有人问起我对战争的感想,我总是风趣地说:“它的好处是,我可以不必上学了。”

抗战胜利后,我们一家回到青岛。父亲把我送到德国修女办的一所非常严格的天主教学校上课。因为此前我从没受过正规教育,我原来对学校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在天主教学校,我的学习遇到了很大困难。非常感激的是,我的父母从来不责怪我,他们不像许多中国父母那样强求孩子在学校中拿到好分数。父母反而常常带我去看京剧、看电影。1948年,我和弟弟都得了重病,父母果断地花费了他们的全部积蓄,购买当时刚刚出现的新药——盘尼西林。如果他们不那样做,我和弟弟当时可能就不能幸存下来。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我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惜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没有看到我取得成果的日子。父亲很高兴参加了我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那是1976年10月21日,我在纽约的机场给父亲打长途电话,告诉父亲自己获奖了,还想让父亲一同前往瑞典。父亲在电话里激动不已,却推托说:“得花不少的旅费,我就不去了吧。”我立即劝父亲:“旅费由我来解决,只要您能去,我就高兴了。”父亲终于爽快地答应了。我知道,搞科学研究的人,是多么向往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啊。

总之,我很感激我的父母,是他们把我引进了科学的大门。他们是我一生的良师益友。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