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使用碱性洗涤剂
手部皲裂性湿疹患者有反复使用碱性肥皂、洗衣粉或洗涤灵洗手的习惯。其实,这些洗涤用品容易导致皮肤更加干燥,使皲裂、瘙痒加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用肥皂洗澡可抑制皮脂分泌,使皮肤更干燥,从而加重瘙痒。因此,这类患者可试用含油脂丰富的香皂。
四、戒饮食不节
一些人可因食海鲜、狗肉、牛羊肉、鱼、虾、蟹、蚕蛹及各种刺激性食品,如辣椒、花椒、大蒜、肉桂、韭菜等,而诱发湿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或使其症状加重。因此,对过敏体质者来说,饮食宜清淡,可适当吃些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
五、戒滥用药物
因滥用药物而导致皮肤病加重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手癣,结果导致皮疹范围越来越广泛,面部脂溢性皮炎长期外用激素,引发了顽固难治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急性糜烂渗出性湿疹等。
过敏常见的六大误区
过敏性疾病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呈逐年增高趋势,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是,在对待过敏这个疾病上,很多人都存在认识的误区,最常见的有以下六种:
误区之一:花粉、柳絮、粉尘等过敏原是直接与鼻腔、眼结膜、气管接触后诱发过敏的
过敏原都是被人体接触后,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作用激活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后释放过敏介质--组胺、慢反应物质入血,通过血液与眼结膜、皮肤粘膜、气管结合后爆发过敏症的。
误区之二:过敏是免疫力增强的表现
从来也没有一篇关于过敏人群对病毒或细菌的抵抗力高于常人的学术报道。我们看到的是,在流感盛行的时候,过敏人群的发病率一点也不比常人低。因此,过敏实际上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增强。
误区之三:过敏疾病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
这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非常危险的。医学统计表明,很大一部分病人未经积极治疗会并发过敏性鼻炎、渗出性中耳炎、支气管哮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积极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世界卫生组织对该病已提出“预防性治疗”的主导思想,也就是说,以预防为主,防止发作。
误区之四:过敏药物立竿见影,犯病时用一下就行了
立竿见影的抗过敏药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不但会致人困乏疲倦,对肝肾还有损害,而激素更可能导致肥胖、感染、色素沉着等问题。另外这些抗过敏药物多在用时见效,一停药就复发,症状甚至更重。
误区之五:过敏去不了根
过去是这样,自从脱敏治疗问世以后,过敏已不再是不治之症。脱敏治疗的简单原理就是,将患者敏感的过敏原制成不同浓度的脱敏液与患者反复接触,逐渐增加剂量,达到维持水平后持续足够时间,刺激机体对该过敏原产生耐受,当患者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时,不再出现过敏症状或过敏症状明显减轻。
世界卫生组织已推荐脱敏治疗作为针对尘螨、花粉、猫毛过敏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唯一可以根治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误区之六:过敏体质不会遗传
当父母都有过敏体质时,其子女可以有70%获得过敏体质;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但也有过敏体质出现在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父母、表兄妹范围之内。
研究还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常常不仅只在一个器官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因此,不同的年龄,可以发生各个不同过敏反应,例如新生儿、婴儿期可以出现湿疹、哮喘性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三岁后又会发生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则又会出现过敏性紫癜。
不过,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不一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原时,也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或者一辈子也未发生过敏性疾病。但具有家族史的患儿发生过敏性疾病时症状相对较重,治疗也较更困难。因此,患有过敏性疾病的父母一定要及早治疗,千万不要遗传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