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能不能回娘家 重阳节为什么不能在娘家

 
九九重阳节能不能回娘家 重阳节为什么不能在娘家
2016-10-14 04:22:05 /故事大全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重阳节不能够回娘家,但有许多地方习俗都禁止。由于文化差异,导致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同。如果你想知道九九重阳节为什么不能在娘家,那就来看看本站带来的相关介绍吧!

重阳节不能回娘家原因

重阳节是女儿节,按照过去的规矩,比如说《帝京景物略》,按照这本书的规矩写,“(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则诟,女则怨诧,小妹则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儿节。”咱们山东各处都有女儿节,比如说我们以咱们济南为例,在济南以东地区,胶东半岛地区,重阳节要给女儿节送花糕。

胶东的送的叫菊花糕,济南以北地区,鲁北地区,送的是什么呢?不仅要送糕,还要给闺女送什么?送服装,添冬装,怕女儿在人家受气。济南以西地区,鲁西北地区,那就不一样了,鲁西北地区呢,要请人家回娘家吃,不是送。

相反的,鲁西南地区是什么呢?滕县一带,女儿可以回家来,但是嫁出去三年之内的闺女不能回娘家,这天不能回娘家。三年以后,你可以年年的重阳节回娘家,但是三年内你这天不能回。这是各地不一样。

但是像昌邑,昌邑那个地就不一样了,昌邑那个地不是吃这个,吃腊萝卜汤。孩子一边吃一边说,叫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真城(音)一带呢,吃焦饼,供财神。财神吃完了,凉了自己再吃。都不一样。

重阳节禁忌

重阳节禁忌:登高原是避凶气不能说节日快乐

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登高,这里面其实有着与现今说法完全迥异的含义。古时传说这是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因为相传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因此重阳节里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古时人们对奇数有一定的禁忌。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奇数六个偶数,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逢都成了节日。重要的传统节日大都集中在奇数上,它们分别是一月一的大年初一、三月三的上巳节、五月五的端午节、七月七的乞巧节、九月九的重阳节,月数日数奇奇相逢。热热闹闹的传统节日,恰恰是建立在不吉利的奇数之上,这是因为节日喜庆的外表是为了完成奇月奇日由凶转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是为了镇压住凶气、战胜凶气而设立。

奇数又被认为是阳数,二阳相逢叫重阳。九是数字之中最大的数字,所以这一天也是大凶日。这一天的仪式活动是登高、赏菊、饮酒、吃蟹。登高是本质意义,后三者是附加活动。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在道教的传说里有生动的描绘,道士费长房告诫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办,晚上回来见家里的猪羊都已死去。这个故事形象地说出了九月九之毒之凶。这一天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王维《九月九日怀山东诸弟》中,“遥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记的就是全家登高的活动。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由此可见,奇奇相逢的日子被称为节日,举行特殊的仪式和活动,是人们为了保卫生命的积极措施,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淡化了避凶的禁忌内容,而保留了形式意义,节日逐渐成为单纯的喜庆。所以,在这个原本是辟邪的日子里,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比较恰当。

重阳节其它禁忌

有的地方在九月重阳节之时,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的说法。还有一些地方有重阳节忌同床的说法,即夫妻不能同床,要分床睡。

哪些节日不能回娘家

第一个节日,我们从春节算起,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出嫁的姑娘必须在婆婆家过年,哪怕是不回婆婆家,但也不能在娘家过年,这一条在我们这里是死规定,必须遵守,出嫁的姑娘必须等到年初二的那天由娘家的人去叫才能回娘家。

第二个节日,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团圆节,但也不能回娘家,必须在婆婆家过年。

第三个节日,农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

第四个节日,清明节,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而且女人是不能去扫墓的,不管是在婆婆家还是在娘家,女人不能去墓地。

第五个节日,五月五日端午节,这一天连小孩都知道是纪念屈原的,可是这一年竟然也不能回娘家,为什么呢,虽然话说,五月五管婆婆母,意思是,五月五日这一天如果回娘家对婆婆不好。

第六个节日,农历六月初一,我们这里还流行过半年,过了六月初一这将意味着这一年过了一半了,不管大小它都是个节日,又叫半年,所以,农历的六月初一也不能回娘家。

第七个节日,七月十五是鬼节,这一天是不能回娘家的,什么原因,也没人能说的上来,因为是出嫁了,所以就要遵守这个规定。

第八个节日,这个节是大节,八月十五,团圆节当然只能在婆婆家过了,如果谁家出嫁的姑娘在娘家过八月十五,左右邻居都是拿来当话柄的,所以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第九个节日,九月九日重阳节也是不能回娘家的。

第十个节日,是冬至,这一天听说是对公公不好,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必须要乖乖待在自己家里,或者最好是去婆婆家,因为如果冬至回娘家对公公不太好,所以......,“明白人”都知道不能回娘家。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