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一天天的长大,家长们开始在宝宝的教育上更加重视起来了,但是家长们的意见各有各的想法,我们该听取谁的呢?下面我们呢一起来看看协调家人间的育儿理念一致的方法吧!
夫妻双方即便是在如何带孩子方面存在分歧,值得肯定的是双方都在想承担自己的家庭功能。
目前很普遍的一个家庭困局是:
妻子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承担养育孩子的重担,而丈夫却有些游离在外;
妻子累得要死,埋怨丈夫不顾家不管孩子,丈夫面对埋怨常常沉默以对,甚至更不顾家。
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有传统文化的原因,可能有丈夫自身的原因,但还有很大的可能是夫妻互动方式的原因。
当夫妻一方希望另一方接受自己的育儿理念时,常常容易不小心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潜台词是「相信我,我的方法更先进,你按我的做就行了」。
这样长期下来,另一方就会感觉到「我想多了也没用,我在工作中很能干,但好像回到家里就什么都不懂了,我可能都不是真的被需要」,于是,本能地就会回避参与让自己感觉到价值感低的事情,逐渐被边缘化。
所以,在开始协商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欢迎与肯定对方的参与。
参与意味着双方都在为家庭投入,为了孩子好,这是比观念的分歧更重要的一致。
可以参考的表达方式有:
「亲爱的(后文统一用此称呼,请自行替换为自己习惯的称呼),我刚看了一篇讲育儿的文章,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有些地方还不太明白,你来跟我一起研究研究吧。」
「亲爱的,我刚看见咱家宝贝又 xxx(出现某个问题)的时候,你 xxxx(做了某种干预)。你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真是太好了,我可以有你陪我一起商量了。」
「亲爱的,我刚看到咱家宝贝又 xxx 的时候,你 xxxx。我猜你当时真是被气着了,担心孩子老这么下去会 xxx,想能够帮孩子 xxxx。」
行为的背后是观点,观点的基础是一系列复杂的个人经历和对事情的考虑与看法。
「指责行为,批判观点」,会很容易激发对方本能的自我保护,而让对方更加固执己见;而用好奇的态度,可以尽可能降低对方感觉到被评判的不安全感,从而愿意讲出背后的原因。
人在这种状态下,会对自己的观念持更开放的态度,也就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同时也更容易察觉自己观念的漏洞。
而且,越是更深入了解了对方行为与观点背后的原因,也越容易理解对方,越容易找到可以协调一致的点。
可以参考的表达方式有:
「亲爱的,我发现你用的方法跟我不一样哦,你快跟我说说,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呀?」
「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呀,难怪呢。后来呢,结果跟你想的一样吗?」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好奇的态度还是欢迎参与,表达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等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要远高于表达的内容,不然听的人是很难真正感受到的。
在用好奇的态度互相深入了解后,充分肯定共同点,然后多用启发性的方式抛出不同的想法来讨论。
有坚实的共同点为基础,一起讨论分歧时也就更容易达成一致。
可以参考的表达方式有:
「唉,你这背后真是对咱宝贝的一番苦心啊」
「对,孩子的学习真的很重要,我也这么觉得」
「咦,我突然有个担心,这么做的话,会不会 xxxx?」
「我来说说我想到的一种方法,咱们一起来看看有啥利弊」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
夫妻之间通过协商构成稳固的统一战线,能让孩子更加感觉到家庭氛围与家庭规则的和谐稳定,降低适应压力;同时也是与老人协商达成一致的基础。
除了很个别情况以外,夫妻之间关系融洽,有协调一致的育儿理念往往比到底协调成哪种理念更重要。而且只要夫妻之间沟通顺畅,总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共同修正育儿方式的。
在与老人协商的时候,刚才提到的夫妻之间采用的方法都适用。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考虑与原则
在与老人协商育儿理念的时候,一定会遇到超出这个事情本身的问题。
如何处理这些衍生问题,往往是夫妻双方需要先协商一致的。
老人帮助带孩子是有利有弊的,最简单的就是,我们省力了,但是老人育儿方法不够先进。
「权力」和「义务」是需要对等的。老人并没有给自己带孩子的义务,如果决定要享受这个便利,就需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随之而来的一些烦恼,给老人一些决定如何带孩子的权力。
根据自己的情况,夫妻双方需要一起衡量哪些便利是很难替代的,哪些弊端是自己难以接受的,什么样的妥协是可以接受的。
权衡利弊后作出了选择,才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个选择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统一好底线才能避免代际间的矛盾变成夫妻间的矛盾。
关系越稳固越经得起分歧与冲突,沟通成本也越低,效率越高。
所以,夫妻之间统一战线后,谁的父母就由谁去沟通。
同时,最好能够在私下沟通。
跟父母沟通时,配偶不在场能更好说话。另外,除非是影响特别大,需要立即制止的情况,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沟通这些,因为老人会非常在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每个人都有有自己做事情的习惯,希望有一些自由度。
建立比较清晰明确的界限,区分哪些方面或者时间段是主要由老人负责的,哪些是夫妻双方来负责的。给老人在他们负责领域更多的肯定与尊重,会让老人自身的价值感要求得到满足,协商起来也会更容易。
比如可以这么说:「爸妈,你们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了,现在还帮我带孩子,真是不容易,还帮我们把宝宝的饮食起居都照顾的这么好,让我们特别放心。宝宝的教育方面我们就多来承担起来吧!」
老人常常会用以往用的老办法来干预夫妻采用的新办法,受阻时常说「我就用这个办法把你带大的,你不是挺好的吗」。
一方面,老人的方法是来源于他们的亲身实践经历的,很难接受「这种方法不对」;另一方面,老人更担心自己会连同自己的方法一起被嫌弃,被淘汰。
所以,夫妻在跟老人争取自己的主导权时,尽量通过示弱来弱化方法之争给老大带来的心理压力。
可以说:「爸妈,您看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需要您给我们一次学着做父母的机会,这样我们也才能成长起来嘛。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跟我们一样,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真棒,真能干!」
常出现的问题是老人照顾孩子过分小心翼翼,怕孩子冻了就给裹得紧紧地,怕孩子伤了就不让孩子随意活动。这背后有观念的因素,有心疼孩子的因素,还有就是担心出了事情被埋怨,担不起这个责任。
「孩子要是磕了碰了,孩子爸妈会不会怪我没照顾好,嫌我笨手笨脚的啊?要真出了事儿,我怎么跟他们交待啊?」这是老人很容易有的心理压力。所以想要老人给孩子松绑,就要多注意给老人紧绷的神经松绑。
很多情况下,老人只是欠缺新的知识。
可以根据自家老人的特点,提供一些他们最易于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渠道。
比如,有的老人喜欢自己看书,就可以偷偷把想给老人学习的书放在不明显但容易看到的地方;有的老人更相信电视上的权威,那么就找找看有哪些节目符合自己的期望,制造机会让老人看到。
同时,更要通过赞美来鼓励老人学习。即便是小的进步,也要郑重其事地肯定。
观念1:宝宝出生后都有一些胎垢,特别是头皮上、耳朵等部位,应用清洁用品彻底洗干净。
正确解答
初生宝宝的皮肤理应是水嫩嫩的,但是,爸妈却发现宝宝的头皮、耳朵等部位看起来脏脏的,似乎有很多污垢。传统观念认为这个是胎毒所致,其实不然。初生婴儿头顶上有痂皮、红疹,毛发处有黄黄脱屑的情况,是因新生儿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这也是新生儿皮肤的特质,这个情况在医学上称为脂溢性湿疹(又称为脂溢性皮肤炎),在宝宝4~6个月大时,会自然改善。
观念2:宝宝吃母乳时一天便便很多次,改喝配方奶之后,一天便便的次数却减少了。是宝宝便秘了吗?还是因为配方奶不好消化?
正确解答
首先,必须了解便秘的定义。要确认宝宝是否便秘,应该观察宝宝便便的性状,以及宝宝在便便时的感觉来判定。如果宝宝解便时感觉困难,而且解出来的便便较硬,或者宝宝好几天才便便一次、而便便又比较硬时,都可算是便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