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有助于身体健康的保持,但是洗澡也有讲究,如果洗澡错误的话,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洗澡不能盲目的洗,要选对方法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洗澡的误区和怎么可以健康的洗澡的方法吧!
当你经过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到家肯定会感觉到特别累,这时候洗个热水澡不仅可以缓解你的疲劳,而且可以让你睡得更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洗澡水温不能过高,否则容易令心跳加速,反而会加重身体疲劳感。一般来说用39℃-40℃的水洗澡10-15分钟就可以了。
上网时间久了很容易肩颈酸痛,此时可以用40℃-41℃的水泡澡10-15分钟,水位要到脖子,洗澡时可以做一些耸肩活动,缓解肌肉紧张。
如果你的手脚总是冰凉的话,那么建议你在洗澡之后可以将自己的双脚放在冷水中冲一下后拿出,可以使扩张的血管受冷水刺激收缩,从而把热量“封闭”在体内, 令升高的体温保持更长时间。
需要提醒的是,洗完澡后要穿上袜子,以免热量从脚底散失。
水肿的朋友可以在39℃-40℃的水中泡15-20分钟,水浸到肩头即可,利用水压来消除水肿。若嫌麻烦可以在洗澡时做一些脚踝屈伸活动,如转动脚腕、弯曲脚趾等,还可以对足底和膝盖做一些按摩,都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水肿。
将味道清新的浴液倒入水中,水温控制在39℃-40℃,浸泡全身或冲洗15-20分钟,水会让人有种飘飘欲仙感,有放松身心的效果。
皮肤的屏障保护层由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脂质膜构成,不仅能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损害,还能避免体内营养物质的丧失,特别是水分。使劲搓就会使这层保护膜破坏。如果洗澡后,用手指搓皮肤,能听见吱吱的声音,就是搓洗过度了。因此,建议用柔软的海绵蘸沐浴露,轻轻擦洗,在肘部、膝盖等角质层厚的部位,可用搓澡巾。
沐浴露通常含有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可激发某些化学物质快速渗透进入皮肤。若长时间过量使用沐浴露,这些化学物质被身体过量吸收,与钙、铁结合,残留在皮下组织中,导致出现干燥、过敏性皮炎等。因此,建议尽量选择没有香味、功能简单的沐浴露,每次用一元硬币大小就够了。若身上不脏,用清水就好,洗后尽量用保湿乳液涂全身。
早上起床后,洗个澡,能促进大脑兴奋,一整天都会精神振奋。但是,如果没吃早饭就洗,很容易引起晕眩,甚至低血糖性休克。如果再加上水温过高,会使血管扩张,导致脑供血不足、虚脱。所以早起洗澡最好在早饭后半小时。
刚吃完饭,有大量血液在胃部聚集。如果这时洗澡,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使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进而对消化有影响。除此以外,喝酒后也不应该洗澡,不然,会造成血压下降,出现浑身无力、头晕眼花,甚至导致心脏病或脑中风。因此,建议洗澡最好在饭后1-2个小时。
洗澡时间久了,会觉得浑身无力,而疲劳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有关。根据研究,剧烈运动后,洗澡5分钟,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洗10分钟,乳酸浓度会降低7~8毫克;如果洗30~60分钟,乳酸浓度就基本回到疲劳前的水平了。对上班族或轻微劳动者而言,洗澡15分钟,体内的乳酸浓度就能回到正常水平,不然,久而久之,会消耗体力,出现疲劳感。
睡眠常常在体温下降后来临,热水浴会使身体体温升高,推进而迟大脑释放出“睡眠激素”。如果必须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湿毛巾冷敷5分钟额头,让体温回到正常水平,从而能尽快入睡。因此,建议最好在睡前2小时沐浴。
饱餐后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昏厥。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发生虚脱。
夏天,很多人喜欢用洗冷水澡。的确,冷水浴能加快血液循环,对皮肤、血管等有好处。但是如果满身大汗还用冷水洗澡,这就对身体健康不利了。因为人在出汗时,皮下血管扩张,毛孔放大,血液循环加快,如果这时突然用冷水洗澡,皮下血管会立刻收缩,汗毛孔随即关闭,汗腺的分泌也立即停止,身上散热的渠道便堵死了。一旦体内的热量不能继续散发,人便会感到皮肤发热,容易患感冒或其他疾病。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