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大捷:两大野战军合并后的一场辉煌大捷,一个经典的战争故事带你走进炮火连天的战争世界!
-->宿北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胜仗,开创了解放军首次在一次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三个整旅。此后,解放军进一步集中兵力,开始把歼灭战推向更大的规模。本文就这次战役的决策过程进行一些探讨。
苏中战役后的华中局势与华东野战军的成立
1946年7月,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连续作战,七战七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毛泽东明确命令其他战区“仿效办理”。然而,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却在山东接连遭遇失败,进攻泗县失利后,山东野战军被迫退出淮北,这无疑对山野的军心和士气产生了不利影响。
国民党军方面,虽然在苏中战役中遭受了惨重损失,但此时的兵力相对于华中野战军仍占有优势,加之在淮北国民党军进展顺利,因此,1946年9月,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开始进行第三期作战计划。将进攻淮北的部队全部转用于苏中,其中整编第七十四师进攻淮阴和淮安,整编第六十九师负责守备宿迁。
国民党的战略调整必然导致共产党方面的战略调整。苏中战役之前,粟裕与陈毅就曾经就战略重点有过分歧,陈毅主张粟裕从苏中北上淮北共同作战,粟裕则仍为北上不利,应该坚持苏中。最终,中共中央支持了粟裕的意见,认为坚持在苏中作战是必要的,因此粟裕演绎了七战七捷。此时,国名党军进行了战略调整,陈毅再次主张粟裕北上配合山东野战军打击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六十九师。而粟裕则认为还是应当坚持苏中,认为陈毅应当向南作战。
粟裕和陈毅的战略分歧除了两人对战局看法的不同之外,也有双方部队利益不同的原因,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士兵多为苏中子弟,自然更愿意保卫自己的家乡,这一点也是粟裕不能不考虑的。
形势在不断变化,苏中和淮北的争论很快得到了解决。1946年9月,刘伯承取得定陶战役的胜利,继粟裕取得苏中战役胜利后进一步鼓舞了共产党方面的士气。此时,陈毅致电粟裕认为如果国民党军由宿迁东进,解放军应该在宿迁、沐阳、新安镇地区歼敌,改变局面。而中央军委也认为华中野战军不应再在苏中停留,以北上为宜。粟裕结合中央军委的指示,最终决定华中野战军在9月北上两淮,和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共同作战。
不过中央军委最终决定粟裕北上,并不完全出于认为华中野战军不应再在苏中坚持,粟裕既然能在之前取得七战七捷,之后也应该大有可为。中央军委之所以如此决定,也是出于陈毅面对的局势日趋恶化的结果。山东野战军进攻泗阳失利后,国民党军进一步进攻两淮,粟裕此时不及北上,淮阴、淮安相继失守,虽然两淮是解放军主动放弃的,但因为国民党军进攻迅速,两淮的失守仍旧显得颇为突然,使得解放军遭受了相当的损失,也影响了军心。
虽然如此,粟裕对局势充满了信心,粟裕明确表示“我军撤出两淮,绝对不是我们军事上的失败,而是对蒋军大规模歼灭战的开始”。解放军放弃两淮后,华中局势再度放生了变化,南北两线的国民党军形成了对华中地区解放军的半包围态势,共产党苏中根据地尽失。这一形势看起来出现了有利于国民党军的变化,但“福祸相依”,此时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两军靠拢,军力更为集中,粟裕于是顺势于9月20日提出集中两军共同运用,进攻宿迁。次日,陈毅即复电同意了粟裕的建议,并进一步提出两个野战军合成一个。9月22日,中央军委同意了粟裕和陈毅的建议,并就两个野战军合并后的人事任命进行了安排,提议陈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谭震林任副政委。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后组成的就是我们熟悉的华东野战军。不过在宿北战役期间,两军指挥机构并没有实现整合,两军指挥机构的合并是在宿北战役结束之后。
作战决心的确定
两个野战军的合并固然集中了力量,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华东野战军方面,在取得胜利之后却离开了苏中,部队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怀疑。而山东野战军方面,之前的连续失利,是的军心和士气上的问题更为严重。这些问题倘若不能解决,是不利于华中地区解放军部队进一步作战的。
解放军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是政治思想工作,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思想工作进行解释,部队基本统一了思想,树立了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信念。但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正如粟裕时常提到的“还是要靠胜仗”。因此,两军合并后的首战自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此,毛泽东专门电示华野首战要注意:1、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2、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
在收到毛泽东电报后,陈毅制订了一个作战方案以期坚持华中地区。然而局势瞬息万变,鲁南地区国民党军攻占峄县、枣庄,对共产党山东首府临沂构成威胁。因此陈毅很快又提出,山东野战军回到鲁南,华中野战军在淮海地区作战,或者两军共同前往鲁南。
对于华野全军进入鲁南的问题,中央军委专门咨询粟裕的意见。粟裕认为,当前淮海地区还有可战,不战而放弃淮海进入鲁南对解放军方面不利,“似宜在入鲁之前争取在淮海打一个好仗”。因此,粟裕和其他人员经过商讨,正式在10月15日向中央军委提出暂缓进入鲁南。
同日12时,一份对华野来说影响深远的电报来到了,电报的作者是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电报同意了华野暂不入鲁,集中兵力在淮北作战,同时指示华野“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粟(裕)谭(震林)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复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8]这等于将华东野战军的战役指挥权授予了当时只是华野副司令的粟裕,这在解放军几大野战军中,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粟裕的卓越军事才华和毛泽东的粟裕的充分信任与重用。
解决了华东野战军的战役指挥权问题,华野的下一步战略决心自然就好下多了。
-->
国民党军占领淮阴、淮安后,认为自己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加上此时国民党政府即将召开“国民大会”,为了配合“国民大会”的召开,国民党军计划以12个整编师分四路进攻解放军华中解放区。
在这四路进攻的国民党军中,有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十一师,其中,整编第十一师由胡琏率领进攻新安镇和沐阳,而整编第七十四师则负责进攻涟水。而戴之奇的整编第六十九师是配合整编第十一师进攻新安镇和沐阳的。
针对国民党军的进攻,陈毅提出了5个应对方案,这几个方案各有利弊,总的来说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应当集结在涟水附近,山东野战军主力应该集中在陇海路北沂河沿岸,两军相互策应。
接到陈毅5个方案时,粟裕正在盐城以南指挥作战。他立即结合当时的形势进行了研究,最终认为国名党军4路中进攻沐阳、新安镇的一路对解放军威胁最大,应该集中主力加以歼灭,从而使解放军取得主动。同时,鉴于现在阻击这部分国民党军队的解放军部队兵力单薄,粟裕与谭震林联名建议陈毅速率山东野战军南下到机动位置,以确保在战役开始后能在2日内赶到参战。12月9日,陈毅同意由他亲自率领山东野战军南下。于是,以歼灭进攻新安镇、沐阳一路国民党军为目标的战役决心最终确定了下来。
十一还是六十九:胡琏还是戴之奇
歼灭进攻新安镇、沐阳一路国民党军的战役目标虽然已经确定了下来,但这一路国民党军主要由两支部队组成,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和戴之奇的。华野的作战方针是集中兵力歼灭一支国民党部队,这就使得华野要在这两支国民党军队中选择一个予以歼灭的目标。
初期,在中央军委的意见下,华野一度将目标对准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若能将其歼灭,自然能够很好改变华野的处境。为此,粟裕做出了一些列部署,确定以歼灭宿迁、沐阳地区之国民党军为重点,同时兼顾苏北、鲁南两个方向。之所以作此部署,是因为华野之前的涟水战役打成了一个消耗战,对华野所处的局势造成了一些影响。
在初期做出以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一师的部署后,粟裕心中还是有不少担心,对自身方面,主要是担心两大野战军虽然已经合并,但指挥机关还未合并,对山东野战军部队,自己不甚熟悉。对敌方方面,则是不能确定整编第十一师是否确定会参战。因此,粟裕在回忆录中明确表示在宿北战役期间,自己心情十分紧张。
对作战目标的选择,从来不是哪一方的一厢情愿,而是要随形势而定。因此,粟裕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两个方案,其一是首先歼灭向新安镇进攻的国民党军,再歼灭进攻沐阳的国民党军;其二是如果国民党军左路部队进攻迟缓,而右路军发起进攻,则先集中兵力歼灭右路军。华野相应部队也进行了相应的运动。
12月中旬,国民党军继续进攻,粟裕也确定了进攻部队中有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然而相对于整编第十一师,戴之奇率领的整编第六十九师更为轻军冒进,逐渐和整编第十一师拉开了距离。
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九师,有3个不同建制的旅组成,内部矛盾较多。师长戴之奇,国民党陆军大学9期毕业,喜欢夸谈战术,但在实际作战中被工农红军打得大败,因此他对共产党怀有深切仇恨,此次急于立功,因此导致了轻军冒进。而整编第十一师则由于新调至华中地区,不熟悉当地情况,显得谨慎很多。
国民党两支部队之间逐渐拉开距离,使得战机出现。粟裕综合各方面考虑,最终决定对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实行阻击,对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实行歼灭。这一决定,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宿北战役已经万事具备了。
整编第六十九师全军覆没
在切断了整编第六十九师和整编第十一师之间的联系后,12月15日,华野正式发起宿北战役,向已被华野完成包围的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九师发起全面进攻,同时奋力阻击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一师对戴之奇的救援。
情况极端不利的戴之奇在突围不成的情况下不断向胡琏呼救,胡琏也确实拼命希望救援戴之奇,但华野部队的奋力阻击使整编第十一师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虽然胡琏一度亲自上阵督促各部奋力进攻,但几天来进展都不大。
12月18日,华野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部,师长戴之奇自杀,副市长饶少伟被华野俘虏。次日,宿北战役全部结束,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九师除300余人逃脱外,其余全被歼灭。华野取得了宿北战役的胜利。
-->
战区之转折
宿北战役的意义,粟裕有一句经典的评价“这可以说是华东战区第一个转折的开端”,其后的鲁南战役正是宿北战役的继续。粟裕创造性地提出在战争全局转折和战役转折之间存在一个战区转折,正是他通过实际指挥作战总结经验提出的一个创造性的观点,丰富了军事指挥经验,他在回忆录中多次强调了这个概念。
宿北战役的胜利对于华中野战军方面,鼓舞了其撤离两淮后的士气,为下一步进入鲁南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山东野战军方面,使得陈毅“长期的抑郁为之一扫”,稳定了军心士气。
对于两大野战军的合并,随着宿北战役的胜利,加强了两军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促进了两大野战军的实际合并,使得解放军华东地区兵力得以集中运用,逐步走向更大的胜利。
宿北战役是解放军首次全歼国民党军三个旅,使得解放军部队积累了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为鲁南战役的发起奠定了基础。粟裕以其慎重和关键时候敢于下决心成就了宿北战役的辉煌,也使得他一步一步走向他人生辉煌的顶点,以至于他后面的辉煌甚至掩盖了宿北战役的光辉。如今回头审视,宿北战役确实是解放军华东战区转向纵深的关键一仗。
宿北大捷:两大野战军合并后的一场辉煌大捷,有震撼到你吗?快把这篇故事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