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之孙
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名字全称忽必烈,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下,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但未获普遍承认。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元朝皇帝,正式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汉文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谥号薛禅可汗。
1251年总理漠南汉地军庶事,1253年率军灭大理国。
1259年(元宪宗九年)攻打来鄂州(今湖北武昌)时,得蒙古汗(元宪宗)死于台州的消息,决策北还。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大汗位,年号中统。1271年定国号元。
1279年(至元十六年)灭南来,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注意吸收汉族历代的统治经验,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并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1294年2月18日(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病逝。
统一天下
元朝画家刘贯道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绘制的《元世祖出猎图》,其中骑著黑马、身穿白裘的男子是元世祖忽必烈。1268年秋天,元军开始围困襄一陽一,将襄一陽一和樊城分隔开来进行围困,至元十年正月九日(1273年1月29日),在回回炮的助攻下,元军将领阿里海牙攻克樊城,襄一陽一彻底成为孤城,元世祖降诏谕襄一陽一守将吕文焕,阿里海牙亲自到城下劝降吕文焕,保证吕文焕和城中军民的安全,吕文焕犹疑未决。于是阿里海牙和吕文焕折箭为誓担保,吕文焕感泣,至元十年二月二十四日(1273年3月14日),吕文焕和儿子出城投降,归顺元朝。元军经过接近五年时间包围,最终取得襄一陽一。但是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
至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1274年7月20日),忽必烈向行中书省及蒙古、汉军万户千户军士发布问罪于宋的诏书《兴师征南诏》。
至元十一年(1274年)农历七月,忽必烈发布《下江南檄》,派伯颜统率大军讨伐南宋,并告诫伯颜要学习曹彬不杀平江南。伯颜后来取临安,的确做到了忽必烈的要求。
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伯颜率领大军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宋恭帝派遣使者给元军统帅伯颜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在降表中宋恭帝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元军俘虏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以及南宋宗室和大臣,灭南宋,元朝成为全国一性一政权。
至元十三年二月十一日(1276年2月27日),忽必烈发布《归附安民诏》,诏谕江南一带新附府州司县官吏士民军卒人等,稳定江南社会秩序,安定江南士人和百姓之心。
逃离临安的部分大臣陆秀夫等人,先后扶持宋端宗,宋帝昺,建立海上流亡政权,在东南沿海一带继续和元军对抗。至元十六年二月六日(1279年3月19日),在厓山海战中,元军将领张弘范击败南宋海军,南宋丞相陆秀夫挟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至此,天下一统,元朝结束了中国自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全国有一个统一的首都大都(今北京)。
辽阔疆域
1294年元朝疆域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天下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远超汉唐盛世。“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一陰一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朝不仅在疆域面积上远迈汉唐,而且在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控制程度上也远超汉唐盛世。“盖岭北、辽一陽一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藩,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朝的疆域范围: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库页岛,并到达朝鲜半岛中部的铁岭和慈悲岭一带,北到西伯利亚南部(谭其骧版地图认为北到北冰洋),到达贝加尔湖以北的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西北至今新疆大部分地区,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以及缅甸北部,南到南海,东南到达东海中的澎湖列岛。
忽必烈在位时期和中亚的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多次交战,双方互有胜负,1289年,窝阔台汗国夺取元朝控制下的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元朝只控制塔里木盆地东部的且末、焉耆等地区。终忽必烈一朝,元朝始终控制新疆北部的别失八里(今乌鲁木齐东北)一带和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哈密等地。
历史点评:马可·波罗将忽必烈尊崇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称赞忽必烈是“人类远祖阿丹(Adam)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并认为这是“彼实有权被此名”。忽必烈作为一个征服者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浩劫,但在历史上仍能获得不错的评价,原因在于他不但是个旧秩序的破坏者,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忽必烈晚年不幸生活
在忽必烈的晚年,他的个人生活也遭遇了一连串的挫折和不幸。他最钟一爱一的妻子察必在1281的去世使忽必烈陷入孤独和痛苦之中。察必所生的儿子真金早已被立为皇太子。察必还是忽必烈妻子当中唯一在太庙中立有牌位的女人。在忽必烈统治初期,察必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助手。也许是纯粹的巧合,但是不可否认,在她死后,忽必烈个人,乃至整个中国都遭受了一系列的激烈变故。察必或许不能防止这些灾难的发生,但是她也许能够发挥自己的影响力,遏制忽必烈当时做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决定。
南必在察必去世后成为忽必烈的正妻。她是察必的一个远房亲戚。可能是察必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恶化后,亲自选定她做自己的继任者。遗憾的是,我们对她的继任者的了解远不如对她的那么多。据说,在忽必烈日渐衰老的时候,南必曾自己做出重要的政治决定。可能因为对察必和其他亲属去世感到忧伤和失望,忽必烈晚年很少见人,他的朝臣不得不通过南必向他呈送报告,而她则把忽必烈的决定和命令转告给他们。汉文史料显示,忽必烈在病重时,曾允许她以他的名义发布诏令,但他们并没有指出哪些具体决定是由南必做出的。和当时其他许多蒙古皇后和贵族一样,她个人是非常自信的,在政治上是很有影响力的。
关于忽必烈其他妻子的记载很少。传统上,蒙古可汗有四个斡耳朵,忽必烈也不例外。他的第一个妻子帖古伦,在他1260年成为大汗之前就去世了。他的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妻子,察必和南必,同属于第二斡耳朵。察必给他生了四个儿子,南必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察必的儿子真金被选定为忽必烈的继承人,另一个儿子朵儿只,先于他父亲而死。其他两个儿子,忙哥剌和那木罕,都未被选定为继承人。但是,我们看到,忽必烈对他们有足够的信任。忙哥剌被立为安西王(今陕西省),那木罕则是北安王。忽必烈曾派遣他们参加了几次重要的军事远征。他的其他几个儿子,其中包括脱欢,也承担了重要的军事任务,但是他们也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例如,忙哥剌的儿子和继承人阿难答,就是在一个穆斯林家庭中被抚养长大的。而且,根据拉施都丁的记载,在他成年以后,他使自己率领的十五万军队中的大多数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对于南必的儿子,我们一无所知。同样,对忽必烈第三和第四斡耳朵的妻子,除了她们生了另外七个儿子外,其他方面的情况我们也是一无所知。
察必无疑是忽必烈最钟一爱一的妻子,她的去世和皇太子真金在1285年的英年早逝,不仅令忽必烈心碎,而且破坏了他的皇位继承计划。察必的突出地位可以由下列事实证实:在忽必烈所有妻子中,只有她的画像留存了下来,这幅画像是由汉人和蒙古画家联合绘制的。这无疑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忽必烈晚年在决策方面会反复无常,那是因为他对察必的去世感到深深失望。
同样使他感到悲哀的还有他最喜一爱一的儿子真金的去世。真金是他亲自选定的继承人,他曾一精一心培养他,以便将来承担大汗和中国皇帝的重任。真金的老师由当时一些最著名的人物担任,他所学习的科目从中国历史到佛教,无所不包,这一切使他完全有能力承担统治帝国的重任。然而他刚过四十岁便去世了,这场变故使忽必烈心灰意冷,并使整个朝廷充满一陰一郁的气氛。真金的儿子铁穆耳后来被选定为忽必烈的继承人,并于1294年成为中国皇帝,号成宗。
忽必烈的女儿只有两位在历史上被提及过,我们不清楚他到底一共有几个女儿。不过,这一代年轻的蒙古宫廷女一性一对政治的影响微乎其微。从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开始,一直到察必,蒙古女一性一都是很强有力的。然而,忽必烈的女儿在政治上没有发挥过任何作用。或许她们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而汉文化严禁妇女参政,并极力限制她们的政治影响。另一方面,也许忽必烈的女儿根本就对政治缺乏兴趣。不管最后的解释是什么,中国史学家只记载了忽必烈两个女儿的名字。据记载,妙严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成了一位尼姑,住在北京西山的潭柘寺,死后葬在那里。她拜观音菩萨,“日夜热心事佛,虔诚地叩头,以至于石阶上她的额印和脚印清晰可见”。她的画像曾悬挂于这所寺庙的殿堂上,一本印刷于1935年的北京指南说,当时她的画像还原封不动地挂在那里。忽都鲁揭里迷失是忽必烈的另一个女儿,她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如前文所述,她父亲用她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他把她嫁给了高丽国王,这场婚姻加强了元廷和它的高丽属国的联合。对忽必烈女儿的其他故事我们知之不多,但是可以肯定,她们无法和忽必烈同时代以及以前的那些自信且富有个一性一的其他女一性一相比。
个人的不幸加上国内外决策的失败,使忽必烈感到沉重的压力,也使他越来越转向穷奢极欲,寻求安慰和满足。宫廷宴会变得越来越奢华。宴会菜肴是以肉食为主的蒙古菜。为了使忽必烈感到舒心,日常饭食也是一精一心制作且相当奢侈。煮羊肉和烤全羊是两道必上的菜,再加上其他肥腻食物作为肉食的补充。一顿典型的膳食可能包括烤羊羔肉、鸡蛋、藏红花拌生菜、烤薄饼、糖茶、忽迷思(马一奶一酒)以及一种用小米做成的啤酒等。宴会饮食自然更加一精一致。蒙古人从不在乎暴饮暴食,特别在正式场合更是这样。暴饮暴食成了一种习惯而不是例外。蒙古可汗历来都酗酒,而此时忽必烈也养成了这种恶习。他暴饮忽迷思和葡萄酒,使他更无法解决面对的政治危机。
他的饮食习惯也造成了健康问题。在他最后十年的生活中,他一直被肥胖病和由此带来的其他疾病所困扰。1280年刘贯道为他画的像已经显露出他的肥胖体态,但在13世纪80年代末,他的饮食习惯真正使他陷入了麻烦。他胖得不成样子,并开始遭受痛风和其他疾病的折磨。他的酗酒习惯更加重了他的身一体疾病。马可·波罗是曾亲眼目睹蒙古宫廷无节制宴饮场面的人之一。忽必烈和其他许多蒙古人一样,无法节制他的酗酒习惯,特别是当他被悲痛和衰老控制的时候,更是如此。他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疗他的病症,从东南亚的药物和医生到高丽巫师,什么都用过了,但是都没有解决问题,而他暴食暴饮的习惯依然如故。
衰老、倦怠、失望和酗酒无度终于敲响了他的丧钟。汉文资料显示,早在1294年以前,他就极为沮丧消沉。他甚至拒绝接见那些按惯例来向大汗拜年的人们。他的军中老友伯颜到元廷拜访他,希望使他振作起来,但是没有成功。忽必烈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在他八十岁那年的2月18日,他死在他宫中的紫檀殿。亲王和高官纷纷来到元廷表示哀悼,向忽必烈的孙子和继承人铁穆耳即后来的成宗问安。蒙古汗廷接着召开了忽里台选举继承人,但它实际上只不过认可了忽必烈的选择而已。忽里台开始逐渐被中国式的选立皇位继承人的方法所取代,再次显示出忽必烈逐渐适应汉族习惯的努力。
四位皇后每年从翁古特选的妃子
号称大汗或众王之王的忽必烈是一个中等身材,不高不矮,四肢匀称,整体谐调的人。他面貌清秀,有时红光满面,色如玫瑰,这更使他的仪容增色不少,他的眼睛黑亮俊秀,鼻子端正高一挺。
也许是对大汗十分崇敬的原因,马可笔下的忽必烈似乎与我们熟知的忽必烈有些差距
他有四个合法的皇后,她们四人中任何人的长子在大汗驾崩后,都能继承大位。她们享有同样的皇后称号,各居一座宫殿。每个皇后所拥有的美丽的少女侍从,都不在三百人以下。此外,还有内寝侍女、大批的青年男仆和其他宦官,所以每个皇后的侍从人员都在万人左右。
当大汗陛下想要她们四人中的某人陪伴的时候,或是亲自前去,或是召她进宫。除她们以外,大汗还有许多妃子,她们都是从一个叫翁古特的地方选来的。翁古特的居民以面貌秀丽,肤色光洁著称。大汗每两年或不到两年——随他高兴——派人到那里,按照一定的标准,挑选一百名或一百名以上最美丽的妙龄女子。
关于选美的程序如下:当挑选大臣到达之日,就命令该地全部的青年女子集合起来,指派适当的人加以考察。他们经过一精一心的观察后,也就是说将头发、面貌、眉一毛一、口、唇和其它部位以及相互间的搭配一一观察后,按照美丽的程度将女子们,分为十六、十七、十八、二十或二十一K等几种类型。大汗所要求的大约是二十至二十一K的美人。挑选大臣的使命也就到此为止。凡当选的美人都立即送往大汗的宫廷。
当她们入宫后,大汗又另外任命一组人再次进行考察,从中选择大约三、四十人留在他的卧室听用。这些人都是十分尊贵的。她们由一些年长的宫娥分别照顾监护。这些宫娥的主要任务是在夜间确定她们有无隐秘的缺点,睡后是否安静而不打鼾,全身各处有无不好的气味。她们经过这样严格的考核后,才被分成五组,每一组在大汗陛下的内室侍奉三昼夜,要她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要怎样支配她们就怎么支配她们。
她们在服侍期满后由另一组接替,这样轮流下去,一直到全部轮完为止,然后再从第一组的五人开始侍奉。而且当一组在内室服侍时,另一组就住在相邻的外室。大汗陛下如有什么需要——如饮食之类——内室的一组可传令外室的一组办理,于是马上就可以得到所需之物。所有侍奉大汗陛下的责任全由这些青年女子担负。至于姿色次一等的女子就被分派到主持皇家家政的各王公处,教她们烹调、裁剪和其它合适的工作。凡朝廷中的任何人想要娶妻,大汗便在这些女子中选出一人赐给他,并且附上一分丰厚的嫁妆。如此大汗把她们都配给了贵族。
元世祖后弘吉剌氏,马可觉得,一个女子被大汗娶去,她一定会认为这是大汗赐给自己的一种恩惠与光荣,尽管这种恩赐是强迫一性一的
现在要问,翁古特居民的女儿这样被大汗强迫娶去,是否会感到委屈呢?决不会的,他们反而会认为这是大汗赐给自己的一种恩惠与光荣。凡是有漂亮女儿的父亲,看见大汗来选择他们的女儿,都非常高兴。他们说:“我的女儿如果福星高照,大汗陛下选她为偶妃,这将是她最好的归宿。这是我的力量所不能做到的。”反之,如果女儿举止失当,或遭遇不幸,而不能获选,父亲就指责这是由于她的星宿的戾气招致的。
忽必烈与涮羊肉的起源
涮羊肉在中国可是家喻户晓的名吃,据说他的起源还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直到现在在日韩地区,还有人把吃火锅叫做吃“忽必烈”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忽必烈猛地想起家乡的莱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火夫宰羊割肉时,探马突然气喘吁吁地飞奔进帐禀告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离此仅有十里路。但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清炖羊肉当然是等不及了,可生羊肉不能端上来让主帅吃,怎么办呢?这时只见主帅大步向火灶走来,厨师知道他一性一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一色一变,马上捞人碗中,撤上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刚来到灶旁的大帅。
忽必烈抓起肉片送进口中,接连几碗之后,他挥手掷碗,翻身上马,英勇地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战前吃的那道羊肉片。这回厨师一精一选了优质绵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脑”嫩一肉,切成均匀的薄片,再配上麻酱、腐一乳一、辣椒、韭菜花等多种佐料,涮后鲜一嫩可口,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颜开。厨师忙上前说道:“此莱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一边涮着羊肉片,一边笑着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众位将军以为如何?”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
但直到光绪年间,涮羊肉才逐渐走向民间。
铁马冰河入梦来,面对蒙古帝国又一次的猛攻,宋,这个士大夫的乐园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蒙哥汗攻宋命丧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山上)后(参见钓鱼城之战),忽必烈于中统元年三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闪电河北岸)继汗位,是为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汉人将帅、谋臣,依仿汉法,改革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建立了蒙汉统治阶级联合的新王朝。四月,其弟阿里不哥于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剌和林)称帝。忽必烈为讨阿里不哥,暂与南宋息兵修好。南宋因政治腐败,致贾似道得以擅权。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为隐瞒开庆元年(蒙哥汗九年,1259年)乞和真相,网罗亲信,极力打击陷害有功将领。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帅,或被罢官,或被治罪而死,致使民心相悖,将士离心,战备松一弛,坐失强兵固边大好时机。忽必烈在平定阿里不哥之乱后(参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又迅速平定李璃之乱(参见蒙古平李璮之战),政权得以巩固,即着手整顿军队,督造战船,组训水军,积极进行灭宋准备。在总结窝阔台攻宋及蒙哥攻宋得失的基础上(参见窝阔台攻宋之战、蒙哥攻宋之战),制定了先取襄樊(今属湖北)、实施中间突破、沿汉入江、直取临安(今杭州)的灭宋方略,从而开始了攻灭南宋的战争。
突破襄樊
襄一陽一、樊城地处南一陽一盆地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是控扼南北之要冲。南宋视其为朝廷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遂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理,建成为城高池深、兵一精一粮足的军事重镇。忽必烈早在开庆元年攻宋时,就知襄樊地位重要,后经商挺、郝经、郭侃等谋臣建策,逐渐形成了先取襄樊的方略。忽必烈平定内乱后,经过五年的战争准备,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条件。当宋降将刘整进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一陽一时,即下决心,实施中间突破。至元五年,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师攻襄樊,旋遣枢密副使史天泽、驸马忽剌出督师襄樊。史天泽、阿术、刘整针对襄一陽一、樊城城防坚固,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集兵10万围城,同时在万山(今襄樊西)西训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以增强蒙古水军力量。在蒙古军严密包围下,宋军七次援襄樊均被击败,守城军多次出击未胜。经五年围困,襄一陽一、樊城外援已绝,仅靠水上浮桥互相联系。至元十年,河南行省史天泽、参政阿里海牙等采纳万户张弘范、水军总管张禧建策,水陆夹击,先破樊城,置襄一陽一于内无力自守,外无援兵的境地,在诱降和军事压力下,吕文焕以城降。元军突破襄樊,宋廷朝野大为震动,急忙调整部署,把战略防御重点退移至长江一线(参见襄樊之战)。
浮汉入江
忽必烈采纳将、臣建策,增兵10万,乘胜大举攻宋。命驻蜀元军进攻两川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命合丹、刘整行淮西枢密院,博罗欢为淮东都元帅,分别进攻两淮,牵制宋军,配合主力攻宋(参见淮西之战);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率军20万,自襄一陽一顺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并告诫伯颜勿妄杀,以争取人心。十一年九月,伯颜与阿术率军进至郢州(今湖北钟祥),遭宋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张世杰顽强阻截,为减少损失,早日入江,伯颜令军舍郢经黄家湾、藤湖(今湖北钟祥东、东南)迂回而进(参见郢州之战)。十月,元军集兵强攻破沙洋、新城(今湖北钟祥南)(参见沙洋、新城之战)。十一月,进至蔡店(今武汉汉一陽一西),欲渡江攻取鄂州(今武汉武昌)。鄂州地处汉水入江口,为长江咽喉,南北要冲,是南宋的江防重镇。宋廷为阻止元军浮汉入江,命淮西安一抚制置使夏贵率战船万艘,控扼汉水入江口,权知汉一陽一军王仪守汉一陽一,权知鄂州张晏然守鄂州,都统王达守一陽一逻堡,荆湖宣抚使朱祀孙以游击军扼大江中流。十二月,伯颜以声东击西之策,使元军进占沙芜口(今武汉汉一陽一东),屯驻江边。继而避实击虚,强渡长江成功。遂分割包围破一陽一逻堡、汉一陽一军,攻占鄂州,完成了灭宋战争的重大转折。(参见鄂州之战),
进占建康
十二年正月,伯颜鉴于四川、湖南、江陵(今属湖北)等地未下,为保障后方安全,命右丞阿里海牙领兵4万镇守鄂州。自率10余万大军,令降将吕文焕为先锋,以战抚兼施之策,沿江东进。因沿江诸郡多系吕氏旧部,元军所至皆纷纷归降。二月,宋贾似道奉命督师13万,战舰2500艘,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至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进行阻击。因将帅各怀异志,临阵先遁,诸军一触即溃,致使宋军一精一锐损失殆尽(参见丁家洲之战)。元军东进至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江东运判孟之缙以城降。三月,元军至建康(今南京),宋沿江制置使赵溍弃城遁,都统徐王荣等以城降。镇江知府洪起畏遁,总管石祖忠以城降。偏师取饶州(今江西波一陽一)、宁国府(今安徽宣城)。广德军(今属安徽)、溧一陽一、常州(均属江苏)等地相继归降。忽必烈命伯颜行省于建康,阿剌罕为参知政事;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枢密院驻镇江(今属江苏),令其各守营垒勿进。命阿术率军攻扬州(今属江苏),阻其南援。
宋廷为挽救危局,相继发兵戍银树、东坝(今江苏高淳东)、四安镇(今安徽广德东)、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南)、吴江(今属江苏)等要地。命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诸军张世杰自临安发兵三路北进抗元,先后收复广德、溧一陽一、常州等地。
阿里海牙率军于荆江口败宋湖北安一抚副使兼知岳州高世杰,占领岳州(今属湖南)(参见岳州之战)。旋破沙市镇(今江陵东南),屠其城,征降江陵(今属湖北),招降澧州(今湖南澧县)、常德(今属湖南)、峡、复(今湖北宜昌、天门)、郢等州。阿里海牙用兵荆湖的胜利,为伯颜进军临安解除了后顾之忧。
七月,张世杰与平江都统刘师勇、知泰州孙虎臣率战舰万艘,以十舟为一舫,连以铁索,碇于江中,横列焦山江面,欲与元军决战,被阿术以水陆协同进击,配以火攻击败,损失惨重(参见焦山之战)。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临安危在旦夕。
会攻临安
忽必烈纳建康行省右丞相伯颜建策,乘胜灭宋。命右丞阿里海牙攻湖南,都元帅宋都带、左副都元帅李恒、汉军万户武秀、张荣实取江西,以切断南宋东西联系;命行省左丞相阿术率军攻扬州,阻淮东宋军南援;命伯颜率主力直取临安。十月,伯颜于镇江分兵三路南攻;参政阿剌罕、四万户总管奥鲁赤等为右路军,率步骑自建康经溧一陽一、广德攻独松关;同行中书省事董文炳、万户张弘范、两浙大都督范文虎等为左路军,率舟师经江一陰一军(今江苏江一陰一)、许浦(今江苏常熟东北),由海路趋澉浦(今浙江海盐南);伯颜与右丞阿塔海率中路军向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进发,并节制诸军,会师临安。
十三年正月,三路大军会师皋亭山(今杭州北)。宋摄政太皇太后谢道清拒绝张世杰、文天祥背城一战,以图求存建策,一面送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逃,一面遣使赴元请降。丞相陈宜中遁温州(今属浙江),张世杰、苏刘义等各率所部离去。二月初五,宋恭宗赵显率百官于临安降元。伯颜取谢道清手诏,招降未附州县(参见临安之战)。淮西制置使夏贵以淮西降元。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坚持抗元至七月,应流亡政权之召,欲讯海南归,副将朱焕以城降元,李庭芝、姜才等被俘杀,淮东尽为元军占领(参见扬州之战)。江西战场,宋都带、李恒等破隆兴府(今南昌)后,招降十一城。旋于一团一湖坪(今江西万年西南一团一湖山下)、龙马坪(今江西进贤北军山湖畔)击败宋军抵抗。十三年二月,破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西南)。吉、袁(今江西吉安、宜春)、赣(今属江西)等州相继降,江西平。湖南战场,阿里海牙于十三年正月攻破潭州(今长沙)(参见潭州之战),旋招降湖南未附州县及韶州(今广东韶关)、南雄(今属广东)等州,湖南平。
即便有文天祥这样的忠臣,依然不能挽救大宋灭亡的命运。在蒙古大军的弯刀面前,这个王朝显得太过脆弱了。
追歼二王
十三年五月,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封广王赵昺为卫王,陈宜中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文天祥为枢密使、同都督。遣将向江西、两浙南部进兵抗元。六月,元军为追歼南宋残部,于鄂州、临安设尚书省,下设诸路宣慰司。命诸路将帅继续南进。张世杰被迫拥赵昺、赵昺逃往海上。十一月,平章阿里海牙进军广西,于静江(今广西桂林)击败守将马暨,遣将招降广南西路大部州县(参见静江之战)。
十四年五月,文天祥率军进攻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收复除赣州之外所辖九县,吉州八县复其半。后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旋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参见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战)。
十五年二月,元西川行院使不花率重兵围攻重庆,城破,守将张珏被俘(参见重庆之战)。继而征降夔州,八个月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守将王立以城降。四川平。四月,宋帝赵昰卒,张世杰、陆秀夫又拥立赵昺为帝,徙至厓山(今广东新会南)。六月,忽必烈为彻底消灭南宋势力,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率水、步骑军2万由海道南下,都元帅李恒率步骑由陆路南下,会歼南宋残部。十一月,张弘范由海道袭漳(今属福建)、潮、惠(均属广东)三州。李恒率步骑越大庾岭入广东,取英德(今属广东),占领广州。
十六年正月,张弘范、李恒率军会至厓山,首先控扼海口,断宋军粮道。二月初,巧妙利用海潮,南北对进,并用遮障防矢石,濒宋舰奋勇拼杀,全歼宋军。宋帝国,这个士大夫的乐园,建立三百二十年,到此灭亡。
:大元帝国最后的战役
神风与失败的东征
侵略扩张是没有终点的,永远不会自动停止。
蒙古帝国并不因已获有广大领土而满足,灭掉宋帝国后,大汗忽必烈又列出一张狩猎名单,名单上是一些还没有完全降服的邻邦。干是,就在本世纪(十三)最后二十年中,他共发动了五次征伐:一、征日本。二、征缅甸。三、征占城。四、征安南。五、征爪哇。不过忽必烈并没有动员蒙古帝国全部力量,而仅由于国之一的元帝国担任主角。
蒙古帝国于一二五九年完全征服高丽王国后,听说在更东方的大海上,还有一个日本帝国,便于一二六六年,派遣使节前往招降。日本当时是龟山天皇在位,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蒙古帝国这回事。对这种来历不明的使节,自然不予理会。这种冷淡态度,引起两次无妄的灾难:
第一次,一二七四年,元兵一团一一点五万人,在蒙古大将忻都、高丽大将洪茶丘率领下,乘战舰九百艘,从朝鲜半岛合浦港出发,攻陷对马岛,在日本肥前沿海登陆。日本集结十二万人抵抗,死伤惨重,但坚守不退。后来元兵一团一的箭用尽,无法补充,只好撤回。
台风中愤怒的大海,当初侵日的蒙古大军便是在强烈的台风中彻底毁灭。直至今日,日本人还将那一阵台风唤作神风,视作守护国家的力量。
七年后的一二八一年,即宋帝国亡后第二年,大汗忽必烈在高丽王国首都开京(朝鲜开城)设征东司令部(征东行省),由蒙古大将阿刺罕担任总司令(行省右丞相)、汉人一大将范文虎担任副总司令(行省右丞),分南北两路,在对马岛上会师。会师之后,阿刺罕逝世。大汗忽必烈命副宰相(中书省右丞)阿塔海前往接替。可是范文虎企图由他来完成这件英雄事业,没有等阿塔海到达,即行进军,在日本平壶岛(长崎北)登陆。计战士十万人,战舰四千四百艘,漫天遍海,旌旗蔽日。日本第一次面对着这么强大的敌人,全国震怖,自知不能抵抗,唯有奔走呼号,祈祷上苍拯救。这时候是一陰一历七月,正逢西南太平洋上台风季节(内陆人民不可能了解台风所带来的可怕破坏力,即令二十世纪,二十万吨以上的船舰,得到台风消息,都要躲避)。当日本慌张失措,朝不保夕之际,台风适时而至。
八月一日,突然间海上风一浪一大作,暴雨倾盆,四千四百艘战舰在怒风骇一浪一中,四处飘散,像鸭蛋壳一样,互相被撞击粉碎,或被波涛吞噬,几乎全部沉没。战士一尸一体,漂满海面。军储粮秣以及弓箭武器,都在舰上,也全部丧失。这次台风历时四天,八月五日,好不容易风雨停住,范文虎发现他已无法收拾这个残局,就把已经登陆驻扎在五龙山下的约十余万人的部属,全部遗弃。自己和一批高级将领,乘上残余的几艘战舰,悄悄逃走。十余万人的登陆五龙山部队,当发觉被他们的统帅遗弃时,好像被遗弃的孤儿,相对大哭。但他们立即组织起来,推举一位张百户(营长阶级)当司令官,伐木作舟,准备逃回。
但时间已不许可,八月七日,日本反攻,登陆五龙山部队奋战两昼夜,箭已射尽,粮也食尽,结果是六七万人被杀,未死的二三万人,于八月九日被日军驱到八角岛,凡蒙古人、高丽人、中国北方人(汉人),全部处斩。只留下中国南方人(南人),日本称为“唐一人”的,免死,充作奴隶。登陆五龙山十余万部队,只有三个幸运儿逃掉,分别偷乘破烂的渔舟,漂回中国。然而,最悲惨的是,这件全军覆没的悲剧,竟没有引起责任问题。范文虎向忽必烈报告说:“我们到了日本,正准备攻击太宰府时,不料暴风把船摧毁。我们仍然照原计划行一事,可是某将领某将领(这些人都被遗弃在五龙山下,死无对证),不听指挥,率军先退,大军只好跟随。全体战士于回到合浦港后解散,已备回本乡。”忽必烈相信他的话,逃回的三个人虽拆穿了他的谎言,死难者的家属虽向政一府申诉,但这声音是太微弱了,忽必烈根本听不到,蒙古帝国高阶层已开始腐烂。
——这一阵台风拯救了日本,日本感谢它,称它为“神风”。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组织自一杀飞机,即称“神风特攻队”,希望神风第二次降临。结果虽然失望,但可看出这次台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检查蒙古帝国东征失败的原因,我们认为可归纳为三项:一、将领们统大军渡海作战,却没有一个人对海洋气候了解。二、任用人类渣滓范文虎当统帅。三、在出发时,忽必烈拒绝配备马匹和回回炮,否则登陆五龙山部队可能在巨炮掩护下,支持到撤退使用的新舰造成。
弯弓射雕的蒙古勇士,他们象苍狼一样四处征伐,可他们的征一途再不象以往那般顺利。数次失败的战争告诫他们,侵略者的铁蹄不可能踏遍世界每个角落。
几次失败的征伐
东征失败后第二年(一二八三),蒙古帝国的使节被缅甸王国驱逐,遂向缅甸攻击,继续作战六年,到一二八九年,缅甸始告屈服,降为臣属。而在进攻缅甸王国的前一年(一二八二),占城王国(越南南部地区)囚禁蒙古帝国的使节,元兵一团一在蒙古大将唆都率领下,乘战舰一千艘,由广州出发攻击。占城王国坚壁清野,退人丛林山谷。元兵一团一攻陷它的首都,但归路和粮道却被切断,狼狈撤退,几乎全被歼灭。
明年(一二八四),蒙古帝国向安南王国(越南北部地区)借路,计划纵穿安南,从陆道进攻占城。安南王国拒绝,它不敢冒这个险。忽必烈命他的儿子脱欢亲王当总司令,攻击安南王国。安南是热带地方,森林连旦,密不见天日,又有地区一性一的瘴气恶雾,以及北方战士从没有见过的毒蛇猛兽和致使的蚊虫蚂蝗。元兵一团一首先发生瘟疫,又加上安南军不断伏击,以致死伤狼藉,大败而还。
三年后(一二八七),脱欢亲王对安南王国作第二次攻击,这一次攻陷安南首都螺城(越南河内)。但安南军切断元兵一团一的粮道,节节反攻。元兵一团一只好放弃螺城,且战且退,沿途毒蛇毒箭,雨一般落下,战士将领,死亡殆尽,脱欢亲王只剩下一条一性一命逃归。不过安南国王陈日(火亘)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知道绝不能长期触怒这个庞大的邻邦,仍然派遣使节到大都(北京),献出用黄金铸成的自己的跪像,代替自己谢罪。占城王国也明智地请求和解,它也不愿作为北方巨怪的长期敌人。
蒙古帝国最后一次扩张,是远征爪哇王国(印尼爪哇岛)。爪哇王国不过一个小岛,比日本还要小而且还要远。但蒙古使节也到了那里招降;爪哇国王在他脸上刺字后赶走,以表示对蒙古的轻蔑。一二九二年,元兵一团一二万人,战舰五百艘,在蒙古大将亦黑迷失、汉人一大将史粥率领下,从泉州(福建泉州)出发,越洋攻击,次年登陆爪哇岛。恰巧遇上爪哇国王被他的邻邦葛郎国王所杀。爪哇国王的女婿土罕必(门者)耶是一个有谋略的领袖人物,他投降元兵一团一,引导大军击灭葛郎王国。然后,他再对元兵一团一发动奇袭,元兵一团一大败,勉强撤回泉州,此役共三千余人葬身在那个荒岛。
征爪哇失败之后,蒙古帝国那种像着了魔似的扩张狂,终于停止。热带土地是他们所不了解的,变化莫测的海洋他们也无法克服。从一二○六年铁木真建立帝国,就一天都不停地对外侵略,到一二九三年爪哇兵败,为时八十八年。蒙古人的扩张力量竟持续如此之久,使人叹为观止,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