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根本不是暴君:从未屠杀功臣 司马迁骗人

 
秦始皇根本不是暴君:从未屠杀功臣 司马迁骗人
2016-12-27 16:52:01 /故事大全

一直以来,秦始皇除了一统中国以外,似乎留下了很多暴虐的形象。历来很多文学作品,都把秦始皇描绘成一个暴君形象。可这真的是事实吗?

我这里想还原一个被儒家出于自己的目的,而篡改了的一个真相,当仔细对比后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仁义之君”,会惊奇的发现,这传说中的“第一暴君”,尽然做出的事情比他们更仁慈,更英明!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1060-J260.jpg"/>

一、秦始皇的日常作为:秦始皇是历史上最敬业的一位皇帝,他年轻时,几乎只睡3、4个小时,天天忙于政事,即使是史记也从未提过秦始皇贪图于享乐一婬一欲。每天的工作就是批示公文,与构思如何统一,统一之后,如何建设国家。这也是秦始皇50岁还不到就死去的原因,一生都忙于公务,一精一力透支过度。秦始皇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视同仁,没有什么长辈有序,有能力者才有资格当皇帝,所有皇子,无论自己母亲的地位都有资格竞争下一任皇帝,这就是在秦国。而不是儒家的尊卑有序,嫡长有别,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

二、秦始皇是暴君?:

1、秦始皇一统六国,善待功臣,善始善终!秦始皇没有杀过任何一个自己的功臣。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11P-RM3.jpg"/>

王琯,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从吕不韦后开始继任,一直到秦始皇统一才退位,担任丞相20年。“焚书坑儒”的导火索是儒家学官淳于越再次提出分封制而不要郡县制。而这个观点尽然被当朝丞相力挺,王琯是支持分封制的领头人。要知道,分封制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周王朝的覆灭就是分封诸侯,导致诸侯割据,战乱连绵。汉代刘邦无奈封王的后果是“七王之乱”。秦一天下的目的,就是根绝分封带来的弊病。而作为一国丞相,尽然带头支持分封,实在是对秦始皇的一大打击。如果秦始皇真的是暴君,那王琯敢于直言吗?做了20年丞相,是不可能不了解秦始皇一性一格的,说明秦始皇是一个很容得下多方建议的人。事实也证明了,当有人提出分封制后,秦始皇不是立即否决,而是全体商议,共同讨论,先让所有人发表意见,最后再做决策。这是一个暴君所为吗?

再来对比汉武帝时期,丞相窦婴因一言不合,就被满门一操一斩;主父偃是汉武帝的得力臣子,可是汉武帝基于自己的目的,也把主父偃灭族。曹一操一的谋士荀彧、荀攸因反对曹一操一称王,而被曹一操一逼一死。如此一对比,立马就能看出秦始皇的伟大胸襟,敢于接受反对意见,和宽容的去理解对方。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150-c417.jpg"/>

王翦,秦始皇最依赖的大将之一,灭国大战几乎由王翦父子包办,而在灭楚大战前,秦始皇因不听王翦意见而大败,于是卑躬屈膝求王翦出山,王翦却提出了很多要求,且大有讥讽,悔不听我言,才有今日之败的意思。王翦索要全国兵力,这对于君王来说,是多么大的压力?王翦要是领兵夺位怎么办?王翦打楚国,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那里叫士兵养一精一蓄锐,该怎么玩这么玩,这样过去几个月都没有一点动静,秦始皇尽然能坐得住?他完全没有干涉过王翦。这是脾气暴虐之人所能做到的?王翦大胜而归,秦国一统,秦始皇大加重赏,仍然重用王翦父子。

我们来看看刘邦是怎么做的?一得江山,立马翻旧账,嫉恨韩信当初要挟他封王,一逼一死韩信。其他功臣也多有以前得罪过刘邦之处,纷纷被刘邦翻旧账。春秋的越王勾践,一旦得势,立马杀掉自己的患难重臣文种,所谓“飞鸟尽良弓藏”就出于此。历朝历代的“有为”君主都是如此在做,其原因就是害怕功高震主。对比秦始皇的作为,秦始皇是暴君吗?这比那些“有为”“仁义”君主好千百倍。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1G0-103027.jpg"/>

李信,秦始皇极其看好的一位将军,李信扬言攻楚一战20万秦军足可拿下,王翦说要60万,秦始皇还笑说王翦老矣,结果被项燕打得大败,使秦始皇脸面扫地,还得卑躬屈膝去给王翦道歉。按常理说,任何君王都要把怒气宣泄在李信头上,李信必然是替死鬼。但难以想象的是,秦始皇承担所有责任,第二次攻楚,仍然用李信为副将。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暴君能做到如此地步吗?

郑国,韩国用疲秦计的人选,派郑国去秦国大搞水利工程,耗费秦国巨资,使秦国无力攻伐韩国。这件事被秦始皇知道后,他并没有惩罚郑国,而是无条件的支持郑国去完成这些工程,因为这郑国渠虽然工程浩大,耗费巨资,但其用途更是无可限量的。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25F-11b91.jpg"/>

秦始皇力排众议,力挺郑国。想想,一个暴君是如此作为吗?早就急不可耐的,斩首示众天下了。而秦始皇还要不顾众多大臣的反对,而去冒着间谍在身边的这个风险,去做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心胸是多么宽广。

郑国本人作为间谍也被秦始皇的人格魅力所感动,而忠心事秦。郑国渠建好以后,秦始皇仍然对郑国敬一爱一有加,委以国家建设的重任。试想想,乱世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每当军阀混战之时,各方都在积极争夺人才,春秋战国时期,这些人才更是“高傲无比”。比如顿弱就提出条件,我不跪拜你嬴政。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2H0-121J7.jpg"/>

可想而知,如果秦始皇是一位残暴无比的人,这些人才愿意甘心效力吗?

这些人才如此聪明会看不明白自己的前途在何方?

2、秦始皇一统六国,从来没有过大屠一杀!

秦始皇的灭国大战,死伤是春秋战国以来,最小的了。因为他不是个屠夫,他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华大地,而不是屠丨杀与掠夺。所以秦国的灭国大战,不仅是尽量不波及平民,连士兵的伤害也尽量控制在最低。

荆轲刺秦,秦始皇打下燕国,没有拿燕国人民开罪。想想啊,在当时的年代,在秦始皇的地位,如果他是暴君,受这等奇耻大辱,早就下令屠城了。而秦始皇只是冤有头债有主的惩罚了要杀他的人,没有迁怒于燕国百姓。

项羽屠城,烧杀咸一陽一宫,大火三月不曾熄灭!(后世却称之为西楚霸王,还有那么多电视剧对他进行粉饰。为什么儒家对这种残暴行径视而不见呢?因为六国及儒家都痛恨秦始皇,所以看在项羽为他们发泄的份上,他们也对这些暴行不加以斥责,反而用项羽的暴行去告诉天下是因为秦朝的残暴才有此下场。儒家不是最讲究“以德服人”吗?这时候儒家的仁德体现在何处呢?)

唐代黄巢起义,血洗长安!(唐朝啊,传说中我中华的“文明鼎盛”时期,而那时候人的作为也不见得有多文明啊!)成吉思汗灭绝西夏,对宋进行屠城,把人分成四等。(这样的屠夫却被后世的狗儒粉饰成为一代天骄。

秦始皇统一六国,对六国人是一视同仁。可从来没把秦国人设置为高等人,特权人。

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平等。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34P-149416.jpg"/>

刘邦被后世写成一个混混,无奈之徒,而这样一个人尽能在秦国为官?说明了什么?秦国用人是看具体的办事能力,而不是儒家那套道德。

最近重庆ZF有一件荒唐的事,大渝网新闻‘不孝不能到公务员’,被我在评论里肃斥后改成了‘人品不好不能当公务员’这叫什么事?‘人品’?怎么界定?具体考核标准是什么?比如一个人很敬业,所以难免对自己的亲人与家庭照顾少,如果他的家人给人抱怨说他不顾家,只说一些负面的亲情伦理等,是不是这个人的人品就有问题了?所以儒家用人就是看片面一性一。而法家从不用道德去考核人,而是用实际业绩,你做官,做好了自己的本质工作,就是对百姓的最好交代。那些道德作秀有什么用?

萧何也是楚国人,因办事得利,秦国上级官员推荐去丄丨中央做官,而萧何不想离开刘邦,而谢绝了,秦国官员也没有去为难萧何,而是尊重他的决定。这一次事实都说明了,秦国人对六国人是没有歧义的。)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35Z-152091.jpg"/>

清军入关,一路烧杀,剿灭前朝皇族(秦始皇统一六国,没有杀死过六国的任何一位国君,只是把这些国君与贵族迁移到咸一陽一,软禁起来,让他们衣食无忧。历朝历代谁有如此气魄?敢于把这些后患存留下来。要知道,反抗者的动力来自于以恢复宗庙社稷为口号。所以历代只要把前朝的王族诛杀殆尽,反抗势力就会逐渐退却。比如说天地会,红花会,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是连皇帝都没有了,复什么?复了后,谁做皇帝?由此可见秦始皇对六国已经是很仁慈了。)

后世儒生唯一大做文章的是,秦始皇打下赵国,第一件事是报仇,屠一杀“赵国人”!这个帽子扣得可真大啊!

秦始皇仅仅是杀了以前小时候,他们母子在赵国,欺凌过他的那些个别人,就成了屠一杀“赵国人”了?难道不该有仇必报吗?

这时候的儒家又摆出一副“君子之态”,强调宽容!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3G0-163524.jpg"/>

对已经败了的敌人,要用“仁德”去感化,而不是“杀戮”!那儒家对项羽的作为充耳不闻又算什么呢?(最近的叶问2,还在粉饰儒家的这种迂腐的“仁德”,明明叶问很想毙掉那外国人,但是却忍住了,表面上又一次体现了我“天朝”是多么的“仁义和高伟”啊!实际上是再一次扼杀了我民族的抗争血一性一,在外国人眼里,根本就不会认为这是什么高尚情一操一,而是傻X,跟宋襄公没有任何区别。儒家始终扮演的都是装13形象,总在成天YY着一种圣人境界。但现实是残酷的,现实是只有强力才能换得敬畏,这是普世观。儒家就喜欢把每个人想象成“圣人”一样的自觉。如果每个人都有“圣人”一样的自觉,还要法律干什么?“法律”就是一种震慑,让人害怕,因为人害怕,才不敢逾越法律!而儒家的种种作为,使人不害怕,反而是胆子更大!)

汉武帝打败于匈奴多次,每次胜利都缴获了战利品,可惜这儒家啊,就开始了装13,跳出来说什么“天朝威仪”,对外邦要“以德服人”,要求把战利品还给匈奴,以表现我中华文明的“大度与大气”!

结果是什么呢?

匈奴养一精一蓄锐,又来打,汉朝军队又胜利,又归还战利品,如此反复。汉朝的财力,人力都逐渐衰退。这时候汉武帝才发现没钱了,儒生们又出馊主意,叫天下的所有商人缴纳重税,从商人那里盘剥,这样一来造成很多商人的倒闭,没有人敢经商。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3S0-1I641.jpg"/>

要知道商业也是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流,很多都依赖于商,商业的竞争会促使生产力的提高。这倒好,没人敢做商人了,自此,中华民族进入了昏暗的自耕自种的完全农业时期,基本上来说都是各郡县的一种自给自足,有的郡县地理位置好,就富裕;而有的则贫困。

国家的一切经济来源都依靠农业。缺乏广泛的对外交流,仅仅只有一条“丝绸之路”,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唯一通道,中国的文化,也开始了自以为是中心的闭关锁国。

中国对外邦的了解都是被动式的,有的是外族的入侵,有的则是外族对中华文明的向往,而前来学习。连唐朝的西天取经,也是因为佛教逐步流入中原,才想到是不是去看一眼?

中国还有一次对外探险就是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这是非常伟大的一步,可惜的是,郑和去海洋探险的目的是为皇帝捞钱,而不是百官。

所以百官没得到利益,他们肯定就要跳出来反对,说是劳民伤财等等理由,因朱棣的强硬,他在世时,没人敢指责。而是等朱棣死后,大骂朱棣弑君篡位,编造各种道德伦理的理由加以痛斥朱棣。这就是儒家,可怕的“文化人”,谁要是对他们不爽,他们的笔杆子可以让人遗臭万年!

三、秦始皇对后世的伟大贡献

除了大家熟知的通知度量衡、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等以外,灵渠与驰道也是不可忽略的。灵渠(它的复杂程度,大家可以自己去查阅一些资料,这里就不再累赘)是为了开发,南蛮一带而修建的又一复杂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开发南蛮的伟大功绩,在下面秦朝灭亡篇会详细提及。

驰道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公路,他的用途是方便皇帝迅速到达各个地方审查。很多人都知道“书同文”“车同轨”这一说法代表的是秦始皇的一系列改革。书同文指的是统一文字。而这“车同轨”呢?其实指的就是驰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铁路原型。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3Z-1YO4.jpg"/>

秦始皇的“轨(铁)路”当然也不是铁铸造的,而用木材铺设。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一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一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一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现在凡是在铁路的枕木上走过的人都明白:两根枕木距离和人们的步子很不合适。一次跨一根显得步子太小,跨两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习惯。但是经过测量却惊奇地发现,秦始皇的“轨路”,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一定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马在这儿喂得饱饱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一上车就能飞驰,马不停蹄。到了下一车站,由于枕木之间已经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由于使用轨道,摩一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最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公认的速度至少应该一天一一夜六百公里,有的人认为七百公里。这是比八百里加急还高一倍多的速度。

无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

这一系列的伟大举措,重大的科技创造,启示儒家所能做出的?我先秦中华之真正文明算是被儒家抹杀殆尽,留下的,仅仅是四书五经。。。。。

而实际一性一的科技创造根本没有。儒家对新奇事物都是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的,只有当这些事物带来实际利益的时候,他才会去用,但是嘴巴上仍然在唧唧歪歪。

四、秦王朝灭亡之谜

刚才说了那么多来证明秦始皇不是暴君,那么秦朝二世而亡,可是事实啊!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中原刚刚统一,内忧外患;

2、韩非子的主张,留下祸患;

3、秦二世的坏法,自取灭亡!

1、中原刚刚统一,内忧外患:

六国残余势力——秦始皇虽然消灭六国,但并不是就风平一浪一静,任何一个朝代的覆灭,前朝都要疯狂复辟,(奇怪的是秦王朝灭亡没有为秦复辟者,接下来会谈到)所以反秦的主要势力就是以前的六国老贵族,因为他们的利益没有了,他们以前世袭做官,是大贵族,而投降了秦国,就要遵从秦国法律,没有功劳者不得世袭,所以他们要拼死抵抗。

外族匈奴趁机进犯中原——再来是外族侵扰,秦始皇灭了六国,也就是说就多了保护六国的责任,以前有燕国赵国抵御匈奴,现在就必须由他秦国独自来抵御。所以秦国百万大军,蒙恬30万边军从未参与灭国大战,而是一心抵御匈奴。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4120-1942F.jpg"/>

对楚国南蛮一带的开发(今天即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秦国灭楚后,引领50万秦人与军队开发南蛮一带。那一带虽然名为楚国,其实都还是自制,有很多部落甚至还是原始社会,科技与民智非常的低下,为了对南蛮的开疆扩土,秦始皇修建了灵渠,作为交通运输轨道,在王翦去世后,命赵佗为主帅,继续开发南蛮,把中华文明带过去。

也正是因为这一南一北,就拉去秦军70%的军力,而余下的中原大地,秦始皇还得安排军力驻守,也就是说,真正留在秦国的军队仅仅只有10万不到,而且为了使六国国民与秦国融合,大部分秦国的百姓都分散到了各地。

对中原的大力整改——动用全国之力,大修长城,驰道。对战后的六国进行农田的恢复工作,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六国派出秦国官员,也任命部分愿意降秦的官员。

儒家说,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是为了防止叛乱,这其实只是其中一个目的!

但是真正的目的是秦国一统天下,实行统一货币,最缺的是货币,货币都是用金属制成,所以需要大量的货币流通。这才是收缴兵器的真正用意,铸钱!

要知道,经济也是国家的命脉,一旦经济出现问题,国家会引发出一连串的危机。这样一罗列出来,会发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面临着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六国的社会矛盾,全部转压在秦国身上来了。

秦王朝灭亡原因之一,吞六国太急,来不及消化,却被反噬!

2、韩非子的主张,留下祸患;

韩非子被后世称为集法家之大成者,我们要来分析他所在的立场,他是韩国王族,所以他的出发点,肯定是站在君王的利益角度想问题,他的一切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君主地位的绝对不动摇。

所以他提出了以商鞅的法治为治国手段,以申不害的术治来驾驭臣子,掌控臣子。以势治为君王目的的法术势并用来确保帝国的长治久安。

韩非子的人生是悲惨与一陰一暗的,所以他看到的都是人类的虚伪和邪恶一面。

所以他的文章里充斥着极强的怨念,这样的怨念如果有相同遭遇的人读到,难免不受其感染。而秦始皇的幼年也是备受欺凌的,他的成长过程中,也伴随着危机。

秦始皇幼年时期,就有自己的弟弟成蛟反叛,又有嫪毐混乱朝政,所以在秦始皇读来,韩非子的文章符合他的心境。秦始皇是极其崇拜商鞅的,但当他读了韩非子的势治思想后,他深深的认同了。

因为站在他的立场,他是天下之主,他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可动摇。

一杀功臣囚徒也不造反"src="/uploads/allimg/c160726/14E532214550-2051Z.jpg"/>

所以他背弃了商鞅的法大于王的思想,商鞅提出即使是君主也得按照法律办事。而秦始皇称帝后,确立了皇权高于法律。这就是最要命的地方,秦始皇本人是英明的,但是不代表他的子嗣也是如此,而这个皇帝的权利大于法必然引出祸端。

因为我们这些点评都是后世去分析前世,所以看得很客观,很明晰,但其实就是马后炮。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他们是局内人,他们有的想法是基于各种因素而限制了其判断力。

虽然秦始皇为了自己的利益,走错了这关键的一步。但是我们也只能说这是天意。

为什么百姓都造反了,而囚徒不造反?

要知道殷商时期也是奴隶与囚徒抵抗周人,却被临阵倒戈。而秦国的囚徒尽然还为朝廷效命?这说明他们的环境是封闭的,他们不知道变天了,以为秦朝还是以前那样的法治清明,公正的王朝。但为什么章函最终还是失败了?

因为天下人的心已经不向秦了。比如抵御匈奴的正规军王离,王离是王翦的孙子,爷孙三代都是智勇双全的名将,王离却投降了赵军。

在王离心力早已心寒无比,秦二世诛杀功臣异己,他深深的知道,帮助秦二世,只能使百姓更加痛苦,所以横竖都是死,不如不帮助秦二世。

这是将士一边的心思,还有赢氏幸免遇难的族人,都畏惧秦二世而逃离秦国,大部分领族人往西部逃走,没人帮助秦二世。

再来看另一部南方军,赵佗当时拥有40万大军,却一直没有出动,因为秦始皇给了他一道命令,无论中原发生什么事,只管开发南越,要把那片荒蛮变成文明之地。

也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中华大地才有了广东、广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海南等这些地区,汉代的儒家治国是绝对不会去开发荒蛮的,他们都是自以为是文化中心,而只知道歧视落后地区,绝不会想到如何主动把文明输入进去,纳入自己的版图。

以上部分内容出自于程步先生的《真秦始皇——智取六国》《真秦始皇——仁定四海》两本书。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司马迁 暴君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