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石勒的前赵此时正处在鼎盛时期。若仅凭慕容部一方之力,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慕容廆写信给东晋权臣太尉陶侃,希望东晋能兴兵北伐,与自己南北夹击,共取中原。当然,慕容廆这么做也并非都是为晋室着想,除了想扩大地盘,慕容廆还想趁机让东晋封自己为燕王。
老谋深算的陶侃收到慕容廆的信后,回说你的忠义朝廷已经知道了,至于封不封你当燕王,我已经报告给皇上了,朝廷正在开会讨论,你别着急。
陶侃当然不着急。万里海涛相隔,慕容廆和东晋通一回信就得好几个月,一来二去,数年即过。到了公元333年五月,东晋的决议还没定,慕容廆就病死了。时年六十五岁。
在慕容廆统治时期,慕容部从定居到崛起,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一个东部鲜卑中的小部落跃升为东北边疆新的霸主,为将来入主中原打下了根基。他虽然并未称王称帝,但他实际上却是慕容氏大燕政权真正的缔造者。
慕容廆生前曾写有《家令》数千言,尽述治国修身之道,作为对后世子孙的教诲。而正是得益于这种家族内部的高素质教育,慕容氏的后辈中才涌现出了诸多俊杰之士。
然而能人太多也未必全是好处。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慕容廆死后不久,家族内部就发生了兄弟争权之事。
慕容廆总共有多少个儿子史书上没有记载,据我统计,至少有九个。其中长子慕容翰又有本领,又立下了许多战功,很有威望。可惜他像当年的吐谷浑一样也是庶出,所以慕容廆最后还是选定了嫡子慕容皝为继承人。
父亲死的这一年,慕容皝已经三十七岁了。虽然个头没有老爸高(七尺三寸),但相貌却比老爸还帅(龙颜版齿),史载其“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各方面素质也很高。不过,虽然慕容皝在当了世子之后也立下了一些军功,但与能征惯战的哥哥慕容翰比起来,威望还是差了一些。所以在他的心里,慕容皝对这个哥哥是颇为忌惮的。
现代心理学认为,猜忌是人心理上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比如史上疑心最重的曹操,就老是猜疑别人要害他。长久以来,哥哥的优秀总是让慕容皝感到不自信,继承了父位后,他也总是怀疑自己的威望不足以服众、而慕容翰则会取己而代之。正是出于心理上的这种自我防卫,慕容皝在刚刚上任的几个月里实施严刑峻法,希望以此威服国人。殊不知这一来反而弄得人人不安、国内气氛很紧张。
在这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中,慕容翰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既然弟弟的心里容不下自己,自己留在国内将势必对整个慕容部不利,与其坐待祸至,不如流亡他方!于是,慕容翰携家带口出奔段部。
段部的首领此时已经是疾陆眷的孙子段辽。听说大名鼎鼎的慕容翰来投,段辽十分高兴,对他倍加亲崇,希望利用他的才能替自己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