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抑中扭曲的皇帝 宋哲宗简介,阅读这些历史故事,能够开阔视野、正确地审视过去并展望未来。
宋哲宗能当上皇帝,其实是他的祖母高太后一手导演。当时神宗病重,他最大的儿子,也就是宋哲宗赵佣才10岁,但是两个弟弟,曹王和雍王年富力强,正值壮年。按道理说,赵佣的机会很渺茫,但是高太后却很机智,她直接关闭宫门,以皇帝需要静养为借口,禁止两个王爷出入皇帝寝宫,避免耳旁风,同时加快了立赵佣为储的步伐,叫人秘密赶制了10岁小孩所穿的黄袍。之后的几个月,就开始给赵佣造舆论,高太后当众夸赞皇子赵佣性格稳重,聪明伶俐,自神宗病后便一直手抄佛经,为神宗祈福,颇是孝顺,还将赵佣所抄佛经传给大臣们看。在获得大臣们一致称赞之时,就赶忙把赵佣抱出来,宣读神宗诏书,册立其为皇太子,改名赵煦。但是,这份诏书是不是真的,我们就没办法考证了。赵煦上位,可是才10岁,于是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8年,在这期间,极力管教这个孩子,想要将他养成遵从祖宗、守旧守规矩之人,不仅派去的宫女都是年长许多的,还经常让他晚上在自己榻前阁楼中睡觉,对待他的生母——朱德妃也极为严苛,儿子登上了皇位,不仅没有母凭子贵,反而被打压。这一次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高太后的垂帘听政听了太久,完全没有理赵煦的想法,赵煦从小聪明伶俐,对是非善恶早已有自己的一套辩驳标准。在高太后垂帘时期,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哲宗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也以为哲宗年幼,凡事都取决于高太后。朝堂上,哲宗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是向太后奏事,背朝哲宗,也不转身向哲宗禀报,以致哲宗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背部。到了哲宗17岁时,高太后本应该还政,但她却仍然积极地听政。而此时,众大臣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谕必听太后之言,也不劝太后撤帘。看了整整8年大臣们的屁股,再加上自己年少多病,高太后甚至不让人医治,种种缘由,让赵煦逐渐扭曲。在最初,赵煦对父亲的理解只是出于崇敬,在那样混乱的年代能够坚持变法,但在元祐年间被忽视和冷落的凄凉,让他对那群大臣深恶痛绝,尤其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中国历史,朝廷纷争,党派之争。支持守旧的高太后在上位之后,重新重用司马光,其实在哲宗初年,新党和旧党在变法的态度上都有所转变(司马光除外)。如苏轼在给朋友的信中就表露出对神宗变法初期他的一些偏激言行的反思和自责,认为新法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司马光在被贬谪25年之后变态了,对新党一群人深恶痛绝,恨到了骨子里,利用高太后同样对新党的不满,捕风捉影,对整个新党集团进行一次次斩草除根式的清算。并将蔡确贬往岭南,那时候的岭南可以说是贬官者的埋骨之地,没有几个人被贬到那儿还能活着回来。朝堂上风起云涌,全部清算,令赵煦对于司马光这群守旧派大臣更加不满。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司马光等人借着高太后的东风,大力清除新党,等高太后病逝,哲宗亲政,第一时间都是贬司马光,将元祐大臣中凡是没有正眼看过他的人,全部贬往岭南,一个不留。正由于新皇帝的这种态度,朝中的党政之争越发激烈,新党反扑。其实本来就是一群触犯了互相利益的人,斗斗嘴,意思意思地贬个官就行了的问题,却由于高太后的垂帘和司马光的上台使整个局面激化,新上任的赵煦在多年的压抑环境之中长大,率领新党人大力反扑。哲宗的悲剧在于他没有实战经验,8年的政治放养和孤立,使得他空有想效仿父亲的心,而没有相对应的能力,再加上高太后的后手,其事业心和实绩,其理想和现实能力,反差太大,使其陷入悲剧而不能自拔。本来就年弱多病,还缺乏好好地调理,积郁深重,于24岁时英年早逝。
在压抑中扭曲的皇帝 宋哲宗简介,有震撼到你吗?快把这篇故事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