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玠是怎么死的?吴玠是谁?,阅读这些历史故事,能够开阔视野、正确地审视过去并展望未来。
吴玠是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兴国州永兴人。公元1093年,吴玠在德顺军陇干出生,公元1139年在仙人关去世,享年47岁。
吴玠少年时性格沉毅,知晓兵法善于骑射,虽然有成为名将的基础,但是那个时候的吴玠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读书人。北宋末年的时候,吴玠选择了入伍参军,御敌边疆。吴玠后来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立功,因而晋升为第二副将,被上司赏识。后又凭借战功,升为泾原路副总管。建炎二年,金军出大庆关,进犯陕西,直趋泾原。时为泾原路副总管的吴玠奉命带兵反击,取得战争的胜利,将金兵逼退至清溪岭一带。率军东进,收复华州,因战功升为忠州刺史,后为川陕统制。建炎四年,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地区告急。熙河路经略使刘锡、秦凤路经略使孙偓、泾原路经略使刘琦、环庆路经略使赵哲以及统制吴玠等“五路之师”于山西富平。因宋军内部出现分裂,受金军突袭,最后战败。富平之战后,吴玠受命为都统制、整编残部,退至凤翔地区,与弟璘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筑垒”,想要死守。和尚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吴玠曾经说过,保住和尚原便是保住了蜀地。只从这一句话来看,便可知道和尚原的重要性。尽管当时吴玠手下只有一些残部,只有区区几千人,而金军却率万骑两路会师,敌众我寡而物资匮乏,吴玠仍然选择了坚持抵抗。他知道自己面临的艰难情况,也知道此时士气低下,因此慷慨励士:“我在此,敌不敢越我而进,保住阵地,方保蜀地无虞。”吴玠最后凭借几千军力,有效利用地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金军伤亡极大之下,只有败退,吴玠保住了战略要地,蜀地的天然屏障和尚原。金兀术听闻金军战败的消息,大惊之下,亲督10万之众,进抵宝鸡一线,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企图打开入川门户。大军压境,吴玠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但是吴玠最后仍然选择了抵抗,他以忠义之言鼓励将士,“诸将感泣,歃血而誓,愿效死力”。金军进攻,吴玠“选硬弓强弩与战,分番迭射”。“弩如雨注”压制金军,随后派遣将士,绕小道劫持敌军粮草。吴玠料事如神,在派小部队袭击粮草的时候,又名自己的弟弟吴璘引骑兵3000设伏于原北的神岔沟。金军因粮道被袭,退军至神岔沟后,吴璘率兵夜袭,连破金营10余座,兀术身中流矢,“仅以身免,乘梯亟剔其须髯遁归”。就这样,吴玠再次艰难的保住了和尚原。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例,在吴玠此处数不胜数。在后来仙人关的战争中,吴玠再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金军再次企图打开川蜀之地时,吴玠利用有效兵力以及险要地势,对金军实行分兵攻击,回击颓兵,设置埋伏,进行夹击的办法,大败金军。在吴玠的抗击之下,金连年累战,未能入蜀,反损兵折将,“遂还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复轻动矣。”吴氏兄弟因屡胜金军,声威大震,名扬陇蜀,朝廷诏授吴玠为检校少师,川陕宣抚副使,授吴璘为定国军承宣使。吴玠与敌对垒数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因为长期的劳累,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最后吴玠病卒于防地仙人关,谥号武安,号思烈,后追封涪王。若真是因病而亡,吴玠此种病症应当属于劳累病一列吧!除此之外,还有野史称吴玠因为洗好女色,在女人方面浪费了大把的精力,最后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吴玠是怎么死的?吴玠是谁?,有震撼到你吗?快把这篇故事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