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军事韬略

 
赵云的军事韬略
2017-05-23 12:01:39 /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历史栏目提供经典历史故事,有些故事来自正史,有些来自野史,有些是现代人的八卦。。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赵云的军事韬略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赵云的军事韬略吧。

提起赵云,人们都知道他勇猛、武艺超群。其实,细检史实,赵云身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那杰出的军事韬略和政治见解。

◎空营退敌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曹操马上亲率大军来争夺。赵云奉命随黄忠夺取曹军粮草。两人分工,黄忠率主力出击,赵云留少许兵力守营接应。可到了约定时间,却不见黄忠归营,赵云出营探视,正巧遇上大批曹军。

赵云随身只带了几十个骑兵,眼见就要被曹军淹没,他没逃,反而先发制人,主动向曹军发起进攻。

曹军不知底细,竟略作退却。赵云稳住阵脚,边打边退,慢慢回到自己的营寨。守营将领见曹军势众,慌欲关闭营门。赵云进营后,却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一看这架势,联想刚才赵云的镇静之态,以为赵云营中定有大军埋伏,吓得慌忙撤退。赵云随令营中擂响所有战鼓,军士一齐放箭,一时间鼓声震天,乱箭齐发,曹军转身就逃,慌不择路,自相践踏,有很多人涌进汉水中淹死了。

第二天早晨,刘备看了赵云大败曹军的地方,不禁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受了这次大挫,曹军士气一蹶不振,很多士兵开了小差。两月之后,曹操终于自认与汉中无缘,在连呼“鸡肋”的叹息声中,将汉中所有曹军全部撤到了长安。

正如刘备所赞,赵云胆量超人,但他却不是匹夫之勇。若一味傻大胆,面临大敌时,不是先声夺人的“前突其阵”后,便有计划地“且斗且却”,令敌军不敢轻举妄动,而是继续硬拼,那后果将很难想象。

退至营寨后,赵云若紧闭营门,以死相拒,以寡敌众,不怯不惧,也可谓胆大气壮,却无异以卵击石。赵云此时冷静运谋,先以勇慑敌之魂,继以虚惑敌之心,然后加以利用,在不得不退却时,却展现出一种诱敌深入,成竹在胸的态势,使敌人将信将疑,不敢放纵,因而保证了退却的安全,在强敌压境,孤营悬危之时,更展示出一种胜券在握,请君入瓮的姿态,使强敌由半疑到全疑,进而彻底被恐惧笼罩,不得不逃。

◎箕谷撤兵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扬声由斜谷道取郿”,派赵云和邓芝率少量部队为疑兵,据褒斜道南端的箕谷,诱使曹魏派其大将军曹真督重兵驻郿县与之相抗,而自率大军偷出祁山。由于所用非人,竟被曹魏仓促所遣之军于街亭大破,士卒离散,几至全军覆没。

诸葛亮惨败后,曹操看赵云兵少,遂趁势进攻,赵云和邓芝只得撤退。但同祁山一路蜀兵败后的溃不成军相反,赵云镇静若闲,指挥若定,一面派人烧毁相关栈道,以阻碍曹兵的追击,一面亲自垫后,让部队整齐撤退,以稳定军心。

诸葛亮问邓芝道:“街亭失利,大军败退,兵将不再可收拾,箕谷战败部队撤退,兵将依然齐整如初,是什幺原因呢?”邓芝说:“赵云亲自在部队后面拒敌,军需物资,一点都没有抛弃,兵将没有什幺缘由可以散乱。”

◎从仁政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赵云奉家乡常山郡守之命,率兵支援幽州军阀公孙瓒。当时公孙瓒正与袁绍相抗,他怕人们投依袁绍,见赵云率兵来相助,又惊又喜,便以开玩笑的口吻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那一带的人都愿投靠袁氏,怎幺唯独您一人迷途知返?赵云正色答道:“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

公孙瓒本以为赵云相投,乃是因了他得人心的缘故,赵云却指出他和袁绍实质一样并不得人心。这样,一则向公孙瓒进了谏,二则也表明了自己“从仁政所在”的政治理想和择主标准。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赵云随刘备大军围攻成都,逼降刘璋,夺得益州。许多将士被胜利冲昏头脑,向刘备建议,将成都城中的房屋和城外的园地、桑田,通通分赐诸将。

赵云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当归还,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采纳了赵云的建议,成都百姓才避免了一场家破人逃的浩劫。

看完赵云的军事韬略还是意犹未尽?欢迎进入历史故事栏目阅读更多历史故事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