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南北群英 NO.69
说起来王僧辩和陈霸先两人关系不错,讨伐侯景时两人曾并肩作战,配合得可谓亲密无间,后来他们甚至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只是因为恰逢王僧辩母亲去世,因此暂时没有成婚。
但两人的个性却完全不同。
王僧辩处事稳健保守,不打无把握之仗;陈霸先则积极进取,敢于铤而走险。
王僧辩信奉的是:量入为出,有多少实力办多少事;陈霸先信奉的则是: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从他们的经历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
王僧辩是出身名门的官二代,年轻时就一直跟随萧绎,先后担任参军、太守等职,最终凭借萧绎的器重和本身的能力而位极人臣;而陈霸先却是出身底层的平民,从里长、油库吏一步步做起,最终在乱世乘势而起,化不可能为可能,在极其注重门第的梁朝创造了奇迹!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王僧辩好比是根红苗正、秘书出身、得到领导赏识的高学历人才,陈霸先好比是没有任何背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农民企业家。
这样的两个人,观念自然大不一样。
在是否要迎立萧渊明这个问题上,王、陈二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陈霸先对此坚决反对,他曾先后四次派使者前往建康劝阻王僧辩,但王僧辩依然固执己见,陈霸先心里极为不满。
这几年,陈霸先一直驻扎在在京口。此时江北的土地大多被北齐占领,百姓不满北齐的统治,纷纷揭竿而起,陈霸先果断率军渡江接应,虽然最终由于缺乏支持而被迫撤回京口,但却大大增强了陈霸先在江淮一带的声望,京口附近的流民纷纷前来归附,其中以吴明彻最为有名。
经过在京口的苦心经营,陈霸先的实力大大增强,如今的他的兵力已由北伐时的三万扩充到十余万人。
从一个草根变成了手握重兵而且是建康朝廷仅次于王僧辩的二号人物,陈霸先该满足了吧。
不,他不满足。
他从来都不是甘居人下的人。
雄心勃勃的他一直想取代王僧辩,甚至取代皇帝。
现在,王僧辩的软弱让他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机会。
疾病不会自愈,成功需要自予。
他决定以王僧辩无端废立、投靠北齐为由发动兵变,除掉王僧辩,掌握建康政权。
公元555年9月,有探子向王僧辩密报,称寿春一带出现大量北齐军队,可能会大举南侵——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这纯属子虚乌有,显然是陈霸先策划的假消息。
王僧辩急忙派人通知陈霸先,让他赶紧做好防守的准备。
陈霸先随即召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等几位心腹大将密谋,打算借机集结部队,袭击王僧辩。
杜棱认为难以成功——无论实力还是名位,王僧辩都占有优势。这样做实在太危险了!
眼见无法说服杜棱,陈霸先干脆把他用毛巾堵住口,关在密室,以防走漏风声。
随后陈霸先立即采取行动,他命侯安都、徐度率水军溯江而上,自己则亲率步骑走陆路,兵分两路,向王僧辩所在的石头城进发。
外人都以为是由于局势紧张,建康在征兵增防,因此对此毫不介意。
京口和建康相距不过百余里,两支部队很快就在石头城外会合。
关键时刻,陈霸先却突然勒马不前,停了下来
难道他犹豫了?想打退堂鼓了?
不,这不是他的性格。
他是在试探,看看部下是否铁了心地跟他造反。
果然,侯安都急了,冲上去对他大声吼道:今日作贼,事势已成。你留在后面干嘛?难道事败后可以不被砍头吗?要赶远路就不要带太多东西,要干大事就不要想太多东西!你这样畏首畏尾,算什么好汉!
被下属一顿臭骂,陈霸先却没有生气,而是笑着对周围的部下说:侯安都骂我了,骂得好,我们就应该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