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南北群英 NO.115
公元563年5月,陈蒨下旨调侯安都为都督江吴二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
毫无防备的侯安都入宫谢恩,却在宴席上被抓,第二天即被赐死。他的罪名很老套,却比钻石还要“恒久远,永流传”——和700年之前的韩信、700年之后的岳飞几乎完全一样:谋反。
当然,侯安都自身也有很大的问题,倘若他不是如此居功自傲,不知进退,肆无忌惮,也许他本来完全可以善终。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自傲,知进退,有忌惮,那就不是侯安都了。
因为他的性格一向就是如此,敢于怒斥自己的领导陈霸先,敢于违背太后的旨意让皇族旁支陈蒨登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前任皇帝的儿子陈昌痛下杀手------
对于韩信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2012年欧洲杯的意大利队来说,是成也巴神,败也巴神;对于对侯安都来说,是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侯安都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了,不过陈蒨还算厚道,并没有株连他的家人。
侯安都的被杀并没有在陈朝国内引起什么波澜。
因为陈蒨颇有威望,很得民心。
他曾跟随叔叔陈霸先一起艰难创业,深知百姓疾苦,故而性格节俭,注重农桑,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夜里如有急报,他都要求把更签扔到石头上,以使他惊醒,及时处理。
在他和群臣的努力下,此时的陈朝政治日益清明,经济逐步恢复,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
好花不常开,好皇帝不常在。
公元566年4月,在位还不到7年的陈蒨得了重病,行将不治,由于担心年仅13岁的太子陈伯宗难堪大任,他试探性地对其弟尚书令陈顼说:今三方鼎峙,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我要把帝位传给你。
陈顼不傻,当然是坚决推辞。
陈蒨又把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中书舍人刘师知等亲信重臣叫到病榻旁,同他们商议改立陈顼为储君。
孔奂流着眼泪保证说:安成王若有废立之心,臣等必不敢闻诏。
到仲举、刘师知也表示了相同的态度。
陈蒨放心了。
几天后,陈蒨病逝,时年45岁,死后谥文帝,庙号世祖。
史书上对陈蒨的评价相当不错——他被认为是南朝少有的明君之一。
他继承前人的是一个外有强敌内有叛乱的烂摊子,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外部安定内部稳定的好局面。
他不仅是个称职的开创之君,也是个优秀的守成之君。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陈蒨如此有能力,为什么知名度如此之低?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人的胃很好,甜酸苦辣都能接受,他根本就感觉不到胃的存在;但如果一个人的胃不好——老是泛酸水,还痛,他一定会强烈感到了胃的存在。
陈蒨就是那个功能良好的胃,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略。
却说陈蒨死后,太子陈伯宗即位,是为陈废帝。
皇叔陈顼则被加封为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入驻尚书省,主持朝政。
废帝年幼且懦弱,陈顼大权独揽,一手遮天,颇有篡权夺位之势。
深受先帝陈蒨信任、受命与陈顼一同辅政的到仲举、刘师知等人对这种情况极为忧虑,经过一番商量,他们出手了——派通事舍人殷不佞假传太后的旨意,想把陈顼调出尚书省。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和如今农村集市地摊上卖的各种文物差不多——造假水平低劣到无以言表,当然骗不了陈顼和他的手下。
陈顼的谋士毛喜说:这很可能不是太后的意思。大王不可轻举妄动。如果离开尚书省就会受制于人,步三国曹爽的后尘!
统领禁军的大将吴明彻也表示赞同。
随后陈顼马上派毛喜入宫向太后和废帝求证,当即戳穿了谎言。
假传圣旨,证据确凿,陈顼当机立断,马上把刘师知下狱赐死,到仲举则被贬职。
这起事件还牵扯到了一个传奇人物——著名的大帅哥韩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