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六世纪:南北朝末期的牛人们(332)

 
风云六世纪:南北朝末期的牛人们(332)
2016-09-01 16:14:42 /故事大全

第二部 南北群英 NO.143

也许有人要问了,这几年北齐如此混乱,一直有心伐齐的北周皇帝宇文邕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动手呢?

因为宇文邕现在正在厉行改革,整顿内政,革除宇文护时代的积弊,为伐齐做准备。

公元572年10月,宇文邕亲政后不久,就下令“江陵所获俘虏充官口者,悉免为民”,后来他又多次下诏要求释放奴隶,赦为良民。此举改变了自东汉末年以来豪门大族大肆蓄奴的传统,意义十分重大,其对国家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既增加了户口,又改善了财政。

宇文邕崇尚节俭,为此他特意颁布诏书,提倡百姓在婚嫁祭祀等活动中不得铺张浪费。同时他以身作则,身上只穿粗布衣服,晚上只盖粗布被子,后宫嫔妃只有十余人。

他发现行宫上善殿过于华丽,便马上下令将其烧掉。这么做看起来似乎有些过分(唉,就算不住人,让小子我租下来开个帝宫KTV,生意也肯定好啊),但对当时奢靡的社会风气显然有着巨大的震慑作用。

在军事上,宇文邕对府兵制进行了完善。原先府兵中的几大柱国都自成体系,现在宇文邕把府兵中的军士改称为侍官,统归皇帝直接统辖。为了扩大兵源,他鼓励百姓从军,广募汉人入伍,免除其赋役,从此汉人开始成为府兵中的主体,兵农合一的制度也逐渐形成。

这期间,宇文邕还干了一件大事——灭佛。

南北朝时佛教极为兴盛,北魏末年,据说有寺院三万多所,僧尼二百多万。到了北齐、北周并立的时期,佛教的势头就更大了。北齐的高洋笃信佛法,为此甚至还取缔道教,强迫道士剃度为和尚;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以及后来掌握朝政的宇文护也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当时的北周境内,寺庙林立,佛像成群,僧侣们广占良田,隐瞒丁口,蓄养奴婢,而且不交赋税,既与国家争利,也与国家争人,极大地影响了财政收入,也极大地妨碍了经济发展。

宇文邕本人尊崇儒学,对佛教不感兴趣,为了增强国力,扩大财源和兵源,他把矛头对准了佛教,他想要的是: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宇文邕做事稳健,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灭佛措施发动之前,他先做足了理论文章。

公元573年12月,他亲自召集知名的儒生、道士、僧侣,在朝堂上辩论三教优劣,最后他利用皇帝的权威,强迫确定了三教的次序:儒学为首,道教次之,佛教最末。

574年5月,他又再次召集儒、释、道三家进行辩论,被他寄予厚望的道教界首席谈判代表道士张宾,显然辜负了他的信任,在与佛教界首席谈判代表高僧智炫的辩论中,处于明显下风,连连败退。

宇文邕心里那个气啊,恨不得把张宾那不中用的破嘴给撕成菊花。最后他只得亲自上阵,帮道教拉偏架,洋洋洒洒地列举了三大理由五大根据十大原因,指责佛教不净。

智炫没有辩解——估计也辩解不了,只好反唇相讥:内什么,内什么------道教更加不净!

场面陷入了僵局。

本来宇文邕只想罢斥佛教,现在看到僧侣们以道教为要挟,阻止对佛教的指责,一下子就有了新的念头:既然你说道教更加不净,那就让你们两家同归于尽!

于是,他下诏禁止佛、道两教,经、像全部捣毁,所有和尚、道士都强制还俗为民,寺庙当做住宅卖了,寺院财产,悉数入官,寺院奴婢,全部释放。

当然,宇文邕灭佛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名僧慧远就曾赤裸裸地威胁他:地狱不分贵贱,陛下你难道不怕下地狱吗?

然而宇文邕对此嗤之以鼻——他根本就不信佛,用地狱来威胁他,就好比用不准玩女人来威胁一个太监一样,注定是毫无作用的。

这就是在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之一的“北周武帝灭佛”。

通过这次灭佛,宇文邕为政府增加了大量的财富,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大大增强了北周的实力。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