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南北群英 NO.144
这几年的北周,还有两件事也不得不提。
一件是卫王宇文直的叛乱。
由于没有得到他心仪的大冢宰职务,宇文直一直心怀怨恨,公元574年6月,趁宇文邕去外地视察,一向胆大包天的他干脆在长安起兵造反,没想到他心比天高,水平却比负500米的深井还低——仅仅一天就被辅佐太子的右宫正尉迟运(尉迟迥之侄)所平定,之后他被废为庶人,不久被杀。
另一件事,在当时看来是挺一般的平常事,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非同一般——没有这件事,也许根本就不会有后来的隋朝!
什么事呢?
太子宇文赟的婚事。
公元573年9月,宇文邕为15岁的太子宇文赟纳随国公杨坚之女——13岁的杨丽华为太子妃。
杨坚是杨忠的长子,568年杨忠去世后,他继承了随国公的爵位。
此人的相貌极为奇特,具体来说就是:
龙颔——下巴往前突出,无论是挂个奶瓶醋瓶酱油瓶,还是吊点鸡蛋鸭蛋蛇皮袋,都非常好使;
额上有五柱入顶——额头上有五个隆起部分直到头顶;
目光外射——目光像刀子一样犀利,使人不寒而栗;
有文在手曰“王”——手纹像“王”字(小子我也特意看了一下自己的手纹,发现居然是个“爪”字,怪不得我那么喜欢啃鸡爪、猪爪还有自己的手指,天意啊)
长上短下——上身长,下身短,蹲着和站着差不多高,蹲坑方便的时候特方便。
这副尊容,按现在的审美标准只有两个字,怪、丑——如果上“非诚勿扰”这类的婚恋节目,估计一上台肯定24盏灯全灭。
但在当时,他的长相却被认为是奇伟,据说宇文泰看到年幼的杨坚就情不自禁地称赞道:此儿风骨,非世间人。
杨忠的老战友独孤信也觉得杨坚仪表非凡,极为欣赏,把自己的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他。
作为官二代,杨坚很早就出仕了,先后担任散骑常侍、小宫伯、随州刺史等职。
宇文护专权的时候,曾经想重用杨坚,父亲杨忠告诫他说: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两个婆婆之间最难做媳妇了,你千万别去!
这句话说明了杨忠非比寻常的政治头脑。
的确,当时皇帝宇文邕和权臣宇文护貌似亲密无间,实则矛盾重重,形势复杂,前景未明,在这种情况下处事,就如同大雾天在高速公路上行车一样——必须足够小心,切勿和其他车辆靠得太近,否则极容易发生意外。
杨坚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婉言拒绝了宇文护的拉拢,如履薄冰地在宇文邕和宇文护之间保持着足够的安全距离。
宇文护对杨坚这种态度自然是不满意的,难免要给他小鞋穿,不过凭借他小心谨慎的作风,凭借父亲关系网的保护,杨坚总算平平安安地挨到了宇文护倒台的一天。
杨坚如今的职位是大将军。
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现在让我们继续把目光投向宇文邕。
经过三年的励精图治,北周的国势日渐强盛,宇文邕开始有了对北齐用兵的想法。
公元575年3月,勋州刺史韦孝宽上疏,献上了著名的《平齐三策》。
上策是:我军主力出轵关(今河南济源),同时广州(治所今河南鲁山)部队从三鸦(今河南鲁山西南)出兵,山南(崤山以南)部队沿黄河而下,北面山胡截断并州(今山西太原)、晋州(今山西临汾)之间的交通,百道俱进,直趋邺城,必能一举成功。
中策是:联合陈国,不断骚扰对方,等对方疲敝后再大举进攻。
下策是:表面结好,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三策中的上策自然是韦孝宽心目中的上策。
他主张主力部队从黄河以北出兵,一改当年宇文泰、宇文护主攻洛阳的传统攻齐路线,充分反映了其独到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