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刘邦宠爱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意欲废立太子,早被工于心计的吕后看了出来。“夫可让,子不可夺”,吕后知道自己年老色衰,无法同娇柔迷人、能歌善舞的戚姬作椒房之争,但是,儿子刘盈的皇位却一定得保住,母以子贵,将来自己的命运就押在儿子的宝座上。为此,她日夜担心废立的事会发生,故每次刘邦临朝,她都要派遣心腹去前殿偷听。今日一听刘邦果真提出此事,便顾不得朝仪,亲自赶到前殿偷听。
谢过周昌回到寝宫后,吕后越想越怕: 太子地位岌岌可危,须立即设法对付。情急之中,想到只有足智多谋的留侯张良可商议。张良起初不肯插手皇家私事,后惮于吕后威势,便出了一个主意: 由太子亲笔写信,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带足珠宝玉帛,去见避居商山的四位高士,请他们出山任太子宾客。因为这四名高士原是刘邦几次想请而请不到的人,如被太子请到,刘邦就不会小看太子了。
吕后经过努力,果然把商山的四名高士请进了太子府。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的元旦过后不久,刘邦又一次箭创复发,自知将不久于人世,见戚夫人日夜尽心侍候,人比黄花瘦,越发生出许多爱怜之心。他想,只有乘自己活着时解决废立大事,方可保全她母子二人。于是,让丞相萧何即速召集群臣廷议,起草废立诏书,公布天下。大臣们自然大多反对,但又怕病中的刘邦性情暴躁,劝谏不成反遭杀身之祸,所以只是聚在朝房内窃窃私议,不敢进宫面谏刘邦。
吕后听到风声,急遣吕释之去请张良进宫劝说刘邦。谁知张良说了好些话,刘邦总是闭目不理。张良暗想: 自己辅佐刘邦定天下,哪一次刘邦不是言听计从?看来此番圣意已定,料难说动,于是悻悻退出宫去。
连张良尚且不起作用,急坏了吕皇后。猛地,她想起了一个人来。怎样才能说动这个人去劝皇上回心转意呢?考虑良久,她想了一个办法。
这个人就是身任太子太傅的叔孙通。
叔孙通原是秦朝博士,刘邦称帝后,命他制订朝仪,故而汉承秦制。刘邦对他甚是倚重,况且叔孙通秉性耿直敢言。吕后选定目标,先派心腹宦官向叔孙通的一班弟子造舆论,说皇上意欲废嫡立庶,废长立幼。这班弟子听说当今皇帝违背礼法,甚为不平,便一起来见叔孙通,要他力谏皇上,以正礼法。
叔孙通听说后十分恼火,也不顾刘邦是否愿意召见,径自闯入刘邦寝宫,劝谏道:
“陛下废立之举,有违古制,于情于礼皆不通,古来因废嫡立庶招致祸乱、危及社稷的教训并不少。今太子仁孝,天下共知,皇后又与陛下患难与共,陛下怎可轻易负他母子?”
刘邦见叔孙通也来为太子说情,十分不快,道:“卿不必多言,此事朕自有安排,退下去吧!”
哪知叔孙通回答说:“陛下不为国祚着想,臣只有一死,以示忠心!”说罢,站起身来,抢前一步,抽出挂在九龙柱上的刘邦佩剑,就朝自己颈子上抹去。幸亏一旁内侍眼明手快,夺下叔孙通手中宝剑,才不至于颈血飞溅。慌得刘邦拼命摇手说:“先生不可!朕不过说说而已。就听先生一言,不提废立之事也罢!”
过了几天,刘邦在寝宫摆下酒宴,召太子刘盈入宫侍宴。其实此时,刘邦废太子之心仍未消除,只是怕“尸谏”的名声传出去不好听,才佯装打消此念。他仍然想找刘盈的差错,寻机会废太子改立赵王。
当刘盈奉诏进宫叩见父皇时,刘邦见他身后紧跟着四位鹤发童颜、衣冠楚楚的老者,很觉惊讶。四人上前一一通报姓名后,刘邦更觉惊诧,问道:“朕下诏欲求四位先生入朝辅政,已有多年,公等一再拒绝,避而不出,今又何故愿意跟从太子?”
四人齐声奏道:“陛下轻慢儒生,动辄辱骂士人,臣等义不受辱,故隐匿山林。今闻太子仁孝,恭顺爱士,天下儒生莫不翘首愿为太子效力,故臣等愿意出山追随太子。”
散席之后,刘邦目送四名高士簇拥太子离去,长叹一声,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天下人心归之,看来,吕后真要作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哭倒在地,她深知吕后心狠手辣,苦苦哀求刘邦替她做主,改立如意。但刘邦只是不住叹气,不说一句话。刘邦心下明白,满朝文武大臣都向着吕后和太子,即使赵王即位,也难保皇位。与其天下失于异姓,不如舍弃宠妾与爱子。他安慰戚夫人道:“爱姬莫悲伤,且为朕楚舞一番,朕为你作楚歌助兴。”说罢站起身,亲自击节高歌,唱道:“鸿雁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歌词的意思是说,鸿雁羽翼已成,我也无可奈何!虽有捕杀此鸟的射具,但无处可以安放射具。
刘邦唱了一遍又一遍,音调十分凄凉。戚姬边舞边哭,到最后倒地不起,昏厥过去。从这以后,刘邦再不提废立之事。
这一年暮春四月,刘邦箭创复发,死于长乐宫。十七岁的皇太子刘盈即皇帝位,史称汉惠帝。吕后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太后。
心狠手辣留万世骂名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初冬的一天傍晚,天色昏暗。长安城外走来了一队车马,为首的一辆车上坐着一位面貌英俊的少年,他就是刘邦的爱子赵王如意。他是应吕太后三番五次的诏令,被迫离开封地赵国,奔向长安的。前几次,吕后派人去召赵王,都被赵国丞相周昌拒绝。这一次,吕后先把周昌召回长安问话,待周昌一离开赵地,又派使者去召赵王。年幼无靠的赵王不敢违抗太后,只得奉诏而来。
越走近长安,赵王越提心吊胆。正悲泣间,忽见侍从们慌里慌张上前禀报:“皇上驾到,请千岁爷速去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