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41)

 
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41)
2016-09-11 01:49:21 /故事大全

[正文]民生关怀(1)

无数资料表明,自商鞅的秦国以来,乃至秦帝国,农民是很有地位的,他们基本上都能过上比较幸福的生活。

在经济上,他们拥有部分土地,拥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家道相对殷实。

在政治上,他们也拥有地位,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官半爵,实现光宗耀祖的理想。

而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得到实现,皆源于一个人的恩赐,此人便是我们在前面多次提及的商鞅。

商鞅进一步鼓励秦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前线作战,只要战胜,就有拜爵之赏。设若不幸战死,其后人亦可以继承爵位。

立有军功者可以以军功赎罪,或者赎免自己亲人的罪犯身份。

商鞅亦不亏待留守后方的人员,多打粮食者可以捐粮获爵,也可以免除徭役兵役。

这就是说,人民通过前线作战或后方农业生产,均可获得一定的实际利益,并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

由于这一政策符合人们的现实要求,因而激发出他们的无限参与热情,秦国也由此而变成一座团结一致、斗志昂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兵营。

全民皆兵这一政策,直到二千多年之后的二十世纪,还有一位伟人接受了它的影响。

不要认为毛泽东只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还是一个博学的历史主义者。在他的统治之下,据说当年的中国是“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长江万里营”。

所以加“据说”,是因为象我这样的年龄,但见得“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大街小巷斗地主”,自然没机会识见得毛时代的伟大。但我年届七十的老父亲,他说他是亲身经历过的。

秦国的一统江山,便是在这一基础上得以实现。

以上即是历史上著名的耕战政策的核心内容,及其巨大威力,商鞅对秦国乃至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也在于此。

就在商鞅那个时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早已被打破,利禄官爵专出于兵,专出于民,把为官的门坎严重下降,平头百姓也有坐八抬大轿的机会。

只要你有才,血统论就得一边呆着去。

由此来看,后来的陈胜、吴广,提出上述口号来煽情,明显居心不良。

商鞅这个人看来的确不好惹,不仅打烂了世袭的既得利益集团,且把既得利益集团赖以生存的土壤——井田制度,也一并打烂,且踩上一万只脚。

商鞅允许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并且可以自由买卖。

当然,在战国时期,打破旧有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的私有化——周朝时,土地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实际上没有任何土地和生产资料,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过活——已然是一种大势所趋,各诸侯国都在这样做,只不过商鞅做得更为彻底而矣。

支持农业,培养国本,因此就成了秦国的立国基础,或曰基本国策。

正是基于这个前提,对于拥有大量土地的诸侯国大贵族、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存在,秦国政府理所当然把他们视为一种挑衅,严重挑衅帝国的立国基础。

因此,但凡秦军在前方攻得一座城池,新得一块土地,秦国政府首要的任务就是,迁徙或驱逐那里的大贵族、大地主、大富人,然后把解放出来的土地分给当地人民。

或者赫免被判罪的罪人,迁到新得的土地上去,以补充那里因战争而造成的劳动力不足。

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在统一的初年,即下令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的根本原因。

行文至此,诸君也一定明白了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迁徙豪富的经济意义远胜于政治意义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了。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