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66)

 
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66)
2016-09-11 01:49:21 /故事大全

王者归去(5)

公元前210年,已是入秋的天气,依然是光芒四射的皇家车队,却载着显然是无法再光芒的秦始皇,到达了一个很不祥的地方——沙丘平台宫。

沙丘,现今的河北平乡县,80多年前,一位同样英武的人物,因为国内动乱,即饿死于此。

此人就是著名的赵武灵王。

而80多年后的公元前210年七月二十日,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曾经意气飞扬的始皇帝嬴政,再也聚积不起任何的一点力量,可以支撑他多走一段路程了。

他病死沙丘平台宫。

一位伟大的人物终于去了,尽管他是如此的不情愿,但死神终究比他还冷酷无情,谁也不放过。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我想,用下面这个词来评价他,是贴切的,那就是划时代。

所谓划时代是指,当我们说一个事件是划时代的事件的时候,我们的意思是,它标志着某一种文化的进程中一个必然的、命定的转折点。

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也一样,他的内在的伟大,以及他个人命运所展现出来的共同命运之特征,同样标志着某一历史进程中,一个必然的、命定的转折点。

始皇帝嬴政就是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他以超然的“哲学王”之姿态,缔造了中央集权制这样一个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标本。

而他“南征北战”之大无畏勇气,又奠定了至今依然不变的中国版图。

仅此二点就足以说明秦始皇的伟大。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始皇帝嬴政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终其一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甚至不惜铁血政策,铁面无私,铁腕无情。

然而对于几百年动乱遗下的烂摊子,舍此而外,能有更好的办法吗?

治乱必须出重拳,这是一个真理。

始皇帝嬴政以胜利者的姿态诠释了这个真理。

当然,在这个过程,秦始皇也犯过一些错误,有些错误甚至是灾难的。比如,过度的路径依然——郡县制,使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王绾提出的警告,以及一些错误政策的推行——挟书律,致使帝国的对立面不是在减少,却是在成批量的增加。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讨论过,很大程度上应归属于哲学层面的问题。我的意思是,秦始皇固然有责任,但这不足以掩盖其留给我们的高山形象。

至于强扣在秦始皇头上的那些屎盆子,比如冷酷,残暴,滥用民力之类,我不作更多的辩护,只想引用拿破仑的一句话来加以说明。

在俄罗斯战役开始之初,拿破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自己正趋向一个我自己也不知道的目标,一旦我达到了那个目标,一旦我成为不必要的,一粒微尘便足以将我击碎。在那之前,全部的人类力量也不足以抵挡我。”

事实上,击碎秦始皇的恰是后来的一粒微尘,这就是是非功过任人说。

但在此之前,为了达到光明的前景,秦始皇确实是一个任何力量也无法抵挡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只手乾坤(1)

秦始皇很不情愿地成了一个让人勉怀的人。

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

但对于赵高来说,眼下有比“戚”更重要的事情要办。因为赵高非常清楚,死在沙丘的到底是什么人。他更清楚,这个人的死对他到底意味着什么。

仿佛是舞台上奸人的出场,赵高的贼眼这么一滴溜,坏了,秦代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政治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事实上,博奕最先从赵高的内心开始。

此时,他的内心世界一定如蚂蚁搬家一样闹腾。

已知的条件是,扶苏即将登基为帝。

如果任由这件事情毫无意外地发生,他赵高能得到什么好处?

可以肯定,什么好处都不会得到,相反,却是有百弊而无一利。赵高不得不这样承认。

试想,蒙毅对他抱有成见在先,就算耿直的蒙毅不打算秋后算帐,但在扶苏-蒙氏牢不可破的政治联姻中,他能得到重用吗?想都不要这样去想。

最令睚眦必报的赵高感到伤心的是,他若想一雪前仇,此生怕是没得机会了。

复仇的火焰告诉他,不,决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赵高还有什么更好的盘外招吗?

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就表现在这里了。

赵高猛然想到一个人,只要这个人肯出手接盘,往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因为很明显,红头图章在赵高手里,只要换张纸,换个人名,再盖上戳,万事就大吉了。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相较于扶苏,赵高更无限接近于这个人。而且这个人似乎天真得近乎幼稚,说不定哪天还能将他玩弄于股掌之上也未可知,更遑论报仇血恨了。

这个理想的人选就是他的学生——胡亥。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以及时不我待,过了这个村再没这个店,赵高即刻出现在胡亥的面前。

对于胡亥来说,公元前210年,是他的幸运年。在这一年,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冰火两重天。老爹死了,这不是他的冰点。他的冰点是,老爹死了,他的心也死了。老爹嘴巴上说喜欢他,但是摆在咸阳宫里那个可人的宝座,老爹没留给他。本想借这趟门,胡搅蛮缠,或能捞点资本,可是这回确实是没戏了。

能先下手为强,谁都想先下手,不劳而获,谁不想这么干?不然卖彩票的小店前,何以日日拥挤着那么多怀揣梦想的人?问题是,眼下的胡亥,能抢到的只有一具慢慢发臭的死尸。

更为沮丧的是,他没有象样的帮手,不象大哥扶苏,边上有胸藏万壑兵的蒙恬。就是梦想着兄终弟及,轮到灵魂出窍,怕也轮不到他,因为明摆着,他的上头依次排列着二十多个兄长。

胡亥觉得这一趟出门,实在是倒霉摧的,什么都没捞着,却捞着了一份看死尸的工作。

然而,令胡亥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惊天喜讯竟然就潜伏在这份看似倒霉的工作里。本来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就这么着吧,还能咋样呢。然而那个亲爱的赵太监,不但有本事将他的心死灰复燃,且有本事让他活得精彩,至少表面上看来是这样。

这的确是一个可亲可爱的人,对于胡亥来说。

当赵高出现在胡亥面前时,这两混蛋先进行了一番试探。

赵高假惺惺地说:“皇帝死了,却没给你留下哪怕是一寸的土地,往后的日子怎么办啊?”

不愧是赵高的学生,嘴巴紧到对谁都不会阐开心扉。于是,胡亥堂皇地说什么“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皇不封建我们,自有他的考虑,做儿子的,又有什么办法呢?

由此可见,胡亥并不了解他的这个老师。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赵高可是这样一个高手:擅长抓住别人的弱点,并且由此展开致命攻击,这就如俯冲的鹰,一旦锁定目标,再狡猾的兔子都休想逃脱。

胡亥的话虽然堂皇得跟纪念头碑一样,但他的语气里分明有一种深深的无奈。

聪明的赵高正是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他知道,丰盛的晚餐已然有了可靠的着落。往后的事实会证明,自此之后,胡亥果真再也没能逃得脱赵高的手掌心。

不必再跟这小子废话,这是赵高的判断。

于是,老狐狸赵高,单刀直入:你看,这就是一张纸,我用涂改液涂去扶苏的名字,填上你的大名,这秦二世就是你的了。你看咋样?

当然,文献在记述上述这句话时,不会这么直接,而是显得相当地有文学修养:“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愿子图之”。

胡亥还在梦呓什么“废兄立弟,是不义;违背父命,是不孝;能力薄谫却强要出头,是不能。”

不义、不孝、不能的事,就是不能干。

胡亥极有可能还增加了一个表决心的动作,比如大手一挥之类。

在宫廷里混了这么多年,这种口似心非的鬼话,赵高见多了。而对治这样的鬼话,赵高也有他的办法,那就是激,一激现形,最终将胡亥彻底搞定。

赵高端的就是老师的架子:“前怕狼后怕虎,畏手畏脚,瞻前顾后,拘泥于小节,能成大事么?”

胡亥想成大事,因此没有再表示疑义。

好戏就此鸣锣开场。

只手乾坤(2)

赵高的第一步行动获得了成功。

虽然这步棋的意义十分重大,但应该来说,成算最高,风险最小。因为在意味着拥有一切的皇位面前,谁都会动心的,并且动心得彻底。

事实果如赵高所料。

但接下来的第二步棋,就异常凶险了,下不好这步棋,不但要死机,整个电脑都得报废,包括胡亥和他本人。

赵高很清楚,如果只凭他和胡亥两个人单干,简单是简单,但这意味着不是勇气,而是开玩笑。你想,赵高突然单方面宣布,胡亥是法定继承人,而左丞相李斯不支持这个意见,这不等于公开宣布他们是在造反吗?

找死也没这么一个找法的。首先一条,蒙恬断不肯陪赵高玩这种低级的玩笑,他的三十万雄兵会顺着直道,直通咸阳,比赵高要早到得多。就算赵高有本事策动侍卫们参与造反,但那些可怜见的力量,在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蒙恬眼里,不等同于不堪一击么。

理智告诉赵高不能这么干,他必须获得李斯至关重要的支持,这是他成败的关键。

现在问题来了,在赵高找李斯摊牌之前,他是毫无成算的满打满撞,还是成竹在胸的志在必得?

可以肯定,答案不会是前者,只能是后者。

道理很简单,满打满撞等同于头脑简单,头脑简单等同于缺乏谋略,缺乏谋略等同于一根筋。而一根筋在复杂的官场之上,它就是炮灰的代名词,甚至不必正式拉开架式,就已一溃千里。如果赵高是这样一个人,他早就被更有实力的太监扫进垃圾堆里去了,何以能顽强地走到现在?

那么,赵高不惜身家性命付之一赌的底牌在哪呢?

这就是李斯的仓鼠哲学。

相信诸君都知道李斯的人生信条:人生如鼠,不在仓即在厕。

李斯不想在厕,他想当肥大的硕鼠。而保证在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见利忘义,见风使舵。

这就是李斯的见地。

著名的居里夫人在其自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主要的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响着和支配着他的一生,使其生活沿着一条主线在往前走。

这条主线通常比较容易确定,容易找到。

有了这条主线,就会明白当初为什么这么做而没有那么做,就可以看到当事人的性格等各个方面的特点。”

我总是觉得,居里夫人不只是一个卓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她更是一个见地深刻的哲学家,她的上述心灵就同样适用于历史研究。

通过分析李斯的人生主线,即仓鼠信条,我们也就毫不奇怪,他何以会置同窗好友韩非于死地了。

这注定了李斯在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变中,必定要扮演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帮凶。

什么是帮凶?

别人上吊,他帮拿绳子,这就叫帮凶。

李斯原本是有这个能力来力挽狂澜的,只要他说不。但问题在于,在个人私利与政治良知之间,非常不幸,李斯选择了前者。

在李斯眼里,个人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但凡有碍于他实现这个最高目的者,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予以消灭,不管是良知,道德,还是亲情,友情。

所以说,家贫出孝子,板荡识忠臣。在人生最为关键的时刻,李斯没能通过他的考试,这同样注定了他后来悲惨的结局。

周易说:看一个的行事即可推知其人的结果(视履考祥)。传说中的因果律即是指此。

现在来看聪明人赵高与聪明人李斯之间的巅峰对绝。

说赵高是聪明人,还真有事实的依据。从他采取不同的开场白来分别应对胡亥和李斯这二个人,即可见其人着实巧于心计。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在聪明人面前不必兜圈子。

赵高在独对胡亥时,确实兜了圈子,他费尽心机,先进行了一番试探。这就是说,在赵高的眼里,胡亥不是一个悟性极高的聪明人。

与此相反,赵高约会李斯,则显得有单刀赴会的快感,直接了当,快人快语。这就意味着,赵高理当不敢低看李斯这个人。

在绝顶聪明的人面前,兜圈子确实不是好办法。对于谈判高手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发现对方,并且击败对方,这就叫巅峰对绝。

首先必须确认一点,在此之前,李斯确实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但赵高把这一绝顶机密告诉了他。

这就是拢络人心的技巧:用贴己话让对方相信自己是可信赖的人。

然后,赵高和盘托出他的阴谋:你我联手,废了扶苏,另立胡亥。

李斯跳将起来,直瞪赵高:这种亡国灭种的话你也敢说出口,你就不怕挨枪子?

李斯敢这样质问赵高,是有他的道理的。

对于眼下的李斯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他反正已经位极人臣了,官再大也大不过丞相。再者,如果能抓这个非常时期,适度强调一下他的大是大非能力,这不更能累增他的政治荣誉么。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李斯热情地坚持了他的政治底限。

问题是,赵高接下来的话,让这个似乎是有着无限光明前景的可贵品质,只在空气中存活了一秒钟。

赵高只问李斯一句:你与扶苏的关系,能与蒙恬与扶苏的关系相比吗?

崩溃的是李斯而不是赵高。

赵高知道,他又赢了。因为眼前的这只仓鼠显然不愿放弃他的粮仓,而能力比他强、功劳比他大、谋略比他出众、群众威信比他高,却又与扶苏关系极旧的蒙恬,极有可能成为与他争抢粮仓的强劲对手,如果扶苏成为皇帝的话。

这就意味着,李斯必须要为保住丞相之位而战。

于是,阴谋顺理成章地变成了阳谋,走出阴暗,走上台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