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几张报纸挽救了红军的命运(2)

 
为何几张报纸挽救了红军的命运(2)
2015-12-22 12:24:22 /故事大全

陕甘革命根据地,也称西北革命根据地,是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组成的。

1927年,中共陕西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的决定,选派共产党员赴陕甘边和陕北地区开展革命武装工作,刘志丹、谢子长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32年2月,刘志丹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同年12月,根据中央指示,将其整编为红二十六军。

1933年春,以陕西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成立。仍然是在这个春天,红二十六军政委杜衡命令部队南下渭华地区,不料遭遇敌人的围剿,部队最终被打散。刘志丹在这紧要关头,带领部分官兵转移到甘肃庆阳一带,坚持斗争,后返回照金和时任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习仲勋会合。同年11月,陕甘边特委决定恢复红二十六军,成立四十二师,并创建以陕西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习仲勋为创建根据地进行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而红四十二师在刘志丹的带领下,对国民党军主动出击,扩大了根据地。

1934年11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习仲勋任政府主席,刘志丹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时,陕甘边周边地区的游击力量也得到了壮大。次年1月,陕北游击队被正式改编为红二十七军,并成立了陕北苏维埃政府。

1935年2月,正当国民党军对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时,刘志丹来到陕北特委所在地赤源县周家硷(今属子洲县),在附近一个小山村,举行了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由惠子俊任书记。会议还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刘志丹任军委主席(一说谢子长,谢子长此时病危,于2月21日逝世)。西北工委、军委的成立,实现了两个根据地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标志着西北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在粉碎国民党军对根据地发起的第二次“围剿”行动中,习仲勋支持刘志丹制定的正确军事策略,同时组织根据地实行“坚壁清野”,使红军在刘志丹的领导下,大小十余战,连战皆捷,俘敌、缴械甚多,并使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胜利完成长征。二十五军的到来壮大了根据地的军事实力。9月18日,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正式整编成红十五军团,为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

从陕北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两支红军迅速联合作战,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和总指挥部设立在陕北献上了一份奠基礼。

在直罗镇战役前,毛泽东在1935年11月5日曾发表讲话,对中央红军长征作了总结:“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三百六十七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攻下许多城镇,最多的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敌人总想消灭我们,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载入史册。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八万人,现在只剩下一万人了,留下的是革命的精华,现在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了,今后,我们红军将要与陕北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

陕甘根据地不仅是中共中央和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出发点。它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建国以后的政权建设也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在全国革命根据地丧失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陕甘根据地成为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也就自然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终点的最佳选择。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强调:“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