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95年,日本共向中国派遣使节十余次之多。每次少则二百人,多则四五百人。当时的日本政府对中国典籍十分重视,来华使节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买书。
然而,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多数日本人眼中,西方的文化和技术是日本强大的灵丹妙药,至于那些从中国带回来的文化古籍,已全然过时,几乎与废纸无异。
中国外交官“疯狂”搜书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中日之间建立了近代意义的外交关系,清朝派驻日本的公使多数是学者出身,尤其是何如璋、黎庶昌、杨守敬等人,都是文化功底深厚的好古之士。他们到日本后,在公事之余开始关注流落在日本的中国古书。
到了日本后,何如璋和杨守敬来到东京的书肆,发现那些在中国难得一见的宋元善本书籍竟然俯拾皆是。在震惊之余,何如璋、杨守敬百感交集,故宫博物院。1949年后,藏书被国民党带往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日本重新搜求中国古籍
对杨守敬的行为,日本政府起初以为他是暗中刺探日本国情,所以对他进行监视。后来看到杨守敬纯粹是搜书,也就没有在意,因为这些东西在日本人眼中几乎就是“破烂货”。
西化风气过后,日本人开始重新考虑中国古籍的文化价值,经过反思,他们对所藏古籍的流失追悔莫及。痛定思痛之后,受杨守敬等人访书刺激的日本官方和民间,开始利用各种手段从中国搜求古籍。
选自《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