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艾森豪威尔是一位很有文字功底的作家,文学素养很好。他亲手写作了二战的回忆录——《征战欧洲》,生动讲述了自己指挥盟军的全部过程。而且,二战前期,他协助麦克阿瑟在菲律宾作战时,总是为麦克阿瑟写讲话稿,为他赢得了一个好名声——一位才思敏捷、口若悬河的演说家。后来,艾森豪威尔自己当选总统后,在准备演讲稿、献辞时,也常常参与起草。
但是在总统记者招待会上,艾森豪威尔给人的。印象是词不达意。他的形象顾问这样说他:“他是一位极具表演才能的演员,在记者招待会上他比谁都清楚,应该说什么,应该避免说什么,应该怎样恰当地表达,在必要时,又怎么样用模棱两可糊弄记者”。
艾森豪威尔做总统的八年,就是糟蹋语言的八年。在特定的场合,他总是说出一些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话,随意损坏语言的原意,打乱句法、语法。开记者招待会时,对那些刁钻的问题,艾森豪威尔就用这种办法应付。于是就被记者描写为“随意糟蹋语言”的人。其实,艾森豪威尔只是故意这么做,记者的问题有时太离奇,或者涉及某种机密,他就颠三倒四,故意混淆句子的原意,让记者们不得要领。
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1954年5月,台湾局势紧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解放台湾,引发国际局势紧张。就在按期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前,秘书告诉他,国防部觉得台湾危机比较棘手,局势很不明朗,不管记者问什么问题,总统都不能说什么。因为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不管说什么,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艾森豪威尔心中也是早有算盘,对这番忠告心领神会,他说“杰姆,不用担心,如果他们提出问题,我就把这些问题破解得谁都不知所云。”他果然这么做。一番只有150个单词的讲话,让记者们莫名其妙,回过头想了半天,竟然不知道总统刚才说了什么。
选自《大科技》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