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

 
五石散
2016-12-16 08:45:14 /故事大全

“魏晋风度,唐宋诗词”。千余年来,魏晋名士“宽衣大袖,倜傥风流,口吐玄言,纵酒欢歌”的飘逸风采抢尽了历史镜头。却鲜有人知在他们的名士风度下面,尘封着一段疯狂与愚昧、怪诞而放纵的药林外史。有一种名叫“五石散”的药物,数百年间像摇头丸一样麻醉着人们的神经,支撑着士大夫们的翩翩风度。

魏晋200多年间,政权频繁更迭,战祸屠杀,几无宁岁。当时的士族们在遭遇生命危险和心灵的苦闷下,在精神层面寻找慰藉和解脱的方式。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服仙药、饮酒、奏乐、纵情山水一一逍遥、养生、纵欲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都有相当多的拥戴者。

不明就里者往往认为魏晋名士的穿着很飘逸,很舒服,把这看成是高逸潇洒的举止,因此称其为魏晋风度。殊不知,晋人轻裘缓带,宽衣,是迫不得已,是要付出沉重代价,更是要人命的。而这一切与服食药物五石散密切相关。

服五石散是魏晋上流社会的流行风俗。尤其到西晋以后,服散之风极盛。晋哀帝、王羲之、张孝秀、房伯玉、皇甫谧等当时名流,都嗜服五石散。不过当时的名士服用此药很有点自找罪受。因为服用后伴随药力发作,人体会产生巨大的内热,因此需要一整套极其繁琐而细微的程序,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于是,穿厚衣服的人渐渐少了,吃药的人就穿起宽大衣服来了。

可以想象,在风吹衣袂、飘飘欲举的“至城东行散”之中,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把盏啸吟之中,在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辩才无碍的清谈中,他们绷紧的神经和心情,得到了一丝放松和宽释。

然而,五石散究竟是种什么神秘药物,竟使魏晋至唐中叶的名士们趋之若鹜,历整整500余年而未有间断?

五石散,亦称寒食散。称其五石散是就其五味主药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石硫磺而言。称其寒食散是就其服用方式而言。

据皇甫谧的《寒食散论》,五石散服用后需要一整套程序,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即所谓散发。如果散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如果散发不当,则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设想。而散发的重要一点是,必须在服药后多吃冷饭,故称寒食散。

除了吃冷饭之外,还要注意多外出步行运动,称为散动或行散。还要注意多喝热酒、好酒,每天饮数次,使身体醺醺有酒势,即处于微醉状态(这也就不难理解魏晋名士为什么爱喝酒了)。如果饮冷酒或劣质酒就可能会送命。西晋的裴秀(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就是因服药后饮用冷酒而致命。另外,服药后还要用冷水浴(即便在严冬)来将药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

近代医学和药物学告诉我们:五石散中含有的无机砷化合物如于是于是于是礜石、砒霜等含有剧毒。长期小量服用引起的慢性中毒,会先后引起消化机能减退、某些炎症、皮肤干燥发疹以致溃烂、神经中毒、知觉运动障碍等,最后因极度衰弱和心肌麻痹而死;由大量服用引起的急性中毒则迅速引起全身麻痹和神智昏迷,或引起严重的腹痛呕吐腹泻,很快导致死亡。

但是,小量服用砷化合物,也能具有促进消化机能、改善血象、强健神经等有益的作用。五石散之所以能使古人对它感兴趣,之所以能毒害那么多的人,主要就是因为其中有含砷矿物的缘故。

意大利著名学术大师贝内德托·克罗齐曾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反观如今流行伟哥壮阳、抽脂瘦身、拉皮美容等风尚,五石散的历史有着深刻的当代性。我们谈古人的魏晋风度,谈今人的时尚潮流,在最深刻的层面上,是在谈论我们自己。

选自《新知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