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素有“爱护士卒”的美名,深得士卒爱戴,用现在的话说,他密切联系群众,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可悲的是,当他陷入困境时,没人出来帮助他,他的群众基础土崩瓦解。
诸葛亮死后,蜀汉军事集团发生内讧,杨仪、姜维派先锋何平引兵追杀魏延。何平与魏延在阵前对骂,何平扬鞭指着魏延率领的西川籍军人说:“你们都是西川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诸葛丞相生前待你们不薄,你们不可帮助反贼魏延,你们最好各自回家,回去听候赏赐。”何平一番威逼利诱,魏延手下士兵吓破了胆,呼啦一下,散去大半,大家都给魏延投了“弃权票”。等魏延追杀何平回来,他的“群众基础”仅剩下他自认为是“铁杆兄弟”的马岱及手下的500人,最可悲的是,这300人居然是300张“反对票”,马岱是诸葛亮安排在魏延身边要命的“钉子”。此时此刻,魏延部下的满意度、忠诚度和支持率统统归零。由此看来,吃粮当兵的西川士兵和基层干部仅仅是“米面员工”,利害关系决定人事立场,个人利益决定去留取舍,上级好恶决定个人感觉。用小恩小惠维持的上下级关系十分脆弱,部下们平日里吟唱的感恩、感激都是挂在嘴上的“表态”,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态度。疾风之中少劲草,小草永远是“不明真相”的弱者,生存是它们的核心价值观,草根阶层的大多数群众总是“毛毛草,随风倒”,这是不争的事实。
魏延自以为自己官场经验丰富,吏道纯熟,目光如电,对自己的知人之“明”、用人之“能”非常自信,殊不知“灯下最黑”。他对贴身部下马岱非常信任,推心置腹,无话不谈。魏延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与马岱商议是否投魏,马岱居然给魏延戴高帽子,夸赞他智勇双全,西川无人匹敌,我马岱助您“自图霸业”,夺取西川最高领导权。最后南郑城下,魏延的“铁杆”部下马岱依诸葛亮临终嘱咐,背后下手,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毫无疑问,马岱实际上不是魏延的“群众基础”,而是人事陷阱,马岱所率亲兵卫队则是魏延的“群众陷阱”。
俗话说:“官大亲戚多,权大朋友多。”官员的同僚和朋友不但是“群众”而且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群众”。魏延加盟刘备集团后,历任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兼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兼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等要职,先主刘备封都亭侯,后主刘禅进封南郑侯。魏延没出事的时候,杨仪、姜维等领导干部之间私下虽有议论,但大家仍然彼此称兄道弟,说不完的同志爱、战友情。当内讧发生,需要站队论立场时,“董事长”刘禅的态度和“代理总经理”杨仪的决心便是唯一标准。当“名誉董事长”吴太后拍板,“董事长”刘禅定案时,魏延的“群众基础”立刻崩盘,朝野一边倒地责骂声讨,都说老魏曾经三次反叛,诸葛丞相英明预言如今应验,老魏既是“现行反革命”,也是“历史反革命”,由此不难看出,同僚之间的关系是何等脆弱!不出事时,虚情假意,互相利用,出了事立即划清界限,甚至落井下石。
魏延的悲哀在于对“群众”二字缺乏全面认识,他以为群众就是草根阶层,实际上,“董事长”和“总经理”也是“群众”之一,是最重要的“群众”基础。刘备父子的重要指示一句顶一万句,他们手里的选票一张顶一万张。刘备给魏延投“赞成票”,大家便说老魏是个好同志,诸葛亮、刘禅先后给老魏投“反对票”,“不明真相”的群众投弃权票,“受蒙蔽”的群众投反对票,老魏便死定了。
选自《各界》